能抗10級地震?中國傳承7000年的黑科技,如今的科技仍無法複製

2022年07月05日11:36:23 歷史 1384

古往今來,古人的智慧和藝術我們一直無法實現超越,儘管我們擁有了強大的科技系統,但複製出來的產品遠遠無法和古人製造的建築和藝術品相比。

像我們所熟悉的故宮,它的內部構造也遠超我們的想像,還記得當年唐山大地震嗎?當時震中離故宮僅有150公里的距離,地震時京城的大部分古建築都遭到了損壞,但這座故宮卻一直屹立不倒。

能抗10級地震?中國傳承7000年的黑科技,如今的科技仍無法複製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故宮會屹立不倒?這裡面是藏有黑科技還是古人的智慧?

對此,英國方面的工匠為了搞清這些問題,在2017年,他們按照1:5的比例對故宮進行了複製,隨後工作人員將它放入模擬地震的設備上,其目的也是為了檢測這些古建築能夠撐到什麼程度。

能抗10級地震?中國傳承7000年的黑科技,如今的科技仍無法複製 - 天天要聞

一開始,他們選擇了中強模式,也就是4.5級模式,4.5級的地震足以讓人感受到明顯的抖動,甚至也會造成一些偷工減料的建築出現塌方。

時間飛逝,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模擬後,儘管故宮模型一直搖擺不定,但沒想到的是這座模型竟然長時間屹立不倒。

能抗10級地震?中國傳承7000年的黑科技,如今的科技仍無法複製 - 天天要聞

雖然在4.5級地震的測試下它並沒有出現倒塌,但工程師這時表示,4.5級的地震搖晃得如此厲害,6級地震它絕對會倒塌,而這時候現場的中國專家卻會心一笑。

隨後,工程師將震級調至6級,但令人驚訝的一幕出現,它仍然沒有讓我們失望,在經過長時間的測試後它仍然是屹立不倒。

既然這樣都不倒,那就直接干到7.5級,要知道,7.5級的地震已經屬於大地震了,嚴重時,人類都無法站立。但令科學家沒想到的是,儘管內部牆面出現了塌方,但整體木製結構卻一直堅挺。

能抗10級地震?中國傳承7000年的黑科技,如今的科技仍無法複製 - 天天要聞

好吧!既然這樣都不倒那就直接拉滿,我直接調製10級。要知道,10級的地震已經是目前最大的地震了,但30秒後,這座建築卻讓全場的老外沉默,儘管模型抖動程度極大,但最終它卻沒有出現塌方。

多次的測試結果後,老外們不得不佩服中國的基建,實在是太強了。但這時候老外就開始好奇了,為什麼它能抗住10級地震?

能抗10級地震?中國傳承7000年的黑科技,如今的科技仍無法複製 - 天天要聞

其實,這和古代人所建造的方式有關,如今我們在建造樓房的時候,一般都會將地基的柱子直接打進地下,然而這種方式眼看雖然堅固,但真遇到地震直接玩完。

而古代的建造方式卻是利用磉墩、磉盤等核心技術將它控制在可移動的範圍的,這樣的話整體來看立柱雖然插入了地下,但其結構卻被控制在了可移動範圍內,這樣的好處是在地震時不會讓立柱斷裂。

能抗10級地震?中國傳承7000年的黑科技,如今的科技仍無法複製 - 天天要聞

另外,對於嚴謹的古人,他們所用的一磚一瓦都有詳細的記錄,而且古人還將用料、木材、方土等材料都發揮到了極致。

能抗10級地震?中國傳承7000年的黑科技,如今的科技仍無法複製 - 天天要聞

此外,得益於古人所研發出的榫卯結構和斗拱,這也讓古建築煥然新生,不僅看起來美觀而且還堅固。

在1973年,我國考古隊在一次發掘中發現了這種奇妙的榫卯結構,據檢測結果顯示,這種榫卯結構也已經存在7000餘年,可見古人的智慧有多強大。

能抗10級地震?中國傳承7000年的黑科技,如今的科技仍無法複製 - 天天要聞

如今,我們雖處於一個科技時代,但我們卻無法完成對古建築的百分百結構還原。

像這座擁有千年歷史的古塔,如今也變得不容客觀,雖然它曾經經過了多次地震和炮火連天的場景,但它當時卻依舊完好無損。

而就在近期,這座古塔也變得開始傾斜,這其中的緣由可能也是因為現代人沒有古人所投入的那份心。


能抗10級地震?中國傳承7000年的黑科技,如今的科技仍無法複製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太原市各社區開展慶「七一」主題活動 - 天天要聞

太原市各社區開展慶「七一」主題活動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年周年,我市各社區陸續通過開展上黨課、重溫入黨誓詞、與黨旗合影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回顧黨的光輝歷程,謳歌黨的豐功偉績,激勵廣大黨員幹部錘鍊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凝聚奮進力量。
茂名市軍休幹部前往汕頭緬懷和祭奠革命先烈 - 天天要聞

茂名市軍休幹部前往汕頭緬懷和祭奠革命先烈

「英雄們,家鄉的親人來了。」6月28日,茂名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軍休幹部前往汕頭七二八烈士紀念碑開展緬懷革命先烈活動。在莊嚴肅穆的陵園中,全體人員肅立默哀鞠躬、獻花、奠酒,瞻仰烈士紀念碑,寄託對烈士的無盡哀思,表達對烈士的崇高敬仰。軍休幹部
【一周場面】閔博展出東漢劉焉鎏金銅縷玉衣;上海南站7月1日起更新改造 - 天天要聞

【一周場面】閔博展出東漢劉焉鎏金銅縷玉衣;上海南站7月1日起更新改造

2024年6月25日至8月25日,閔行區博物館聯手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為觀眾帶來《大漢未央——漢代王室精品文物展》,展出的文物以漢代中山國王室墓葬出土文物為主,來自河北博物院與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128件(套)精美文物悉數與觀眾們見面。  本報記者 李茂君 攝2024年6月24日,鐵路上海南站公告部分列車停...
陝西四市發布一批人事任免 - 天天要聞

陝西四市發布一批人事任免

西安市人民政府網站發布一批人事任免通知6月28日,西安市人民政府網站發布一批人事任免通知。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人民政府決定:免去李西寧西安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市物流業發展辦公室主任職務。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市人民政府決定:免去姚開慧西安市人民政府督查專員職務。西安市公安局:市人民政府決定:...
身臨「左聯五烈士」最後時光,龍華烈士紀念館迎來戲劇黨課 - 天天要聞

身臨「左聯五烈士」最後時光,龍華烈士紀念館迎來戲劇黨課

今天,龍華烈士紀念館裡迎來一場特別的黨課——以話劇《前哨》為藍本改編的沉浸式戲劇《獄中的哨聲》帶領觀眾回到1931年的上海,身臨「左聯五烈士」犧牲前最後被關押的牢房,傾聽他們的聲音。通過這樣獨特的藝術形式,觀眾們以前所未有的視角走近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