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譽為「女中堯舜」,臨朝聽政9年,卻為北宋滅亡埋下了隱患

2022年06月28日23:55:26 歷史 1873

宋朝300多年的歷史中,一共有9名女性掌權者臨朝聽政。其中,宋仁宗朝的皇太后劉娥和宋哲宗朝的太皇太后高滔滔攝政時間最長。但是史書對這兩位攝政太后的評價卻大相徑庭,劉娥的口碑很差,而高滔滔口碑最好,被譽為「女中堯舜」。歷史上真實的高滔滔是什麼樣的呢?

她被譽為「女中堯舜」,臨朝聽政9年,卻為北宋滅亡埋下了隱患 - 天天要聞

高滔滔出生於名門望族,宋仁宗皇后曹氏是她的姨媽。因此,她自小便在皇宮中生活,與宋仁宗的養子趙曙(即宋英宗)青梅竹馬。1063年,趙曙即位後立高滔滔為皇后,她為宋英宗生育四子四女。宋英宗體弱多病,在位不到4年便病逝了。長子趙頊繼位,即宋神宗

20歲的宋神宗意圖改革舊制度,他大膽起用王安石推行變法。變法雖然有一定效果,但是新法觸動和損害了部分權貴商賈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強烈反對,於是出現了變法派和反對派兩股勢力激烈對抗。宋神宗鬱鬱寡歡,終於在他38歲那一年駕崩仙逝。9歲的皇六子趙煦繼位,即宋哲宗。於是,太皇太后高滔滔臨朝輔政,開啟了她長達9年的攝政生涯。

她被譽為「女中堯舜」,臨朝聽政9年,卻為北宋滅亡埋下了隱患 - 天天要聞

宋史》對高滔滔給予非常高的評價,稱她為「女中堯舜」,並將其攝政時期稱為「朝廷清明,華夏綏定」,「我朝之治,元祐為甚,母后之賢,宣仁為最」。但歷史真相果真如此嗎?我們來看看高滔滔執政期間所做的事。

廢除新法,使國民經濟開始衰落

高滔滔是反對變法革新的,宋神宗在位時,她就和太皇太后曹氏、宋神宗皇后向氏一起向宋神宗施壓,要求廢除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恢復以前的祖宗舊制。

她被譽為「女中堯舜」,臨朝聽政9年,卻為北宋滅亡埋下了隱患 - 天天要聞

所以,她攝政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任命司馬光為相,將呂公著、文彥博等人重新引入朝堂,這些人都是變法的反對者、祖宗舊制的擁護者。於是,朝廷中出現了變法派與保守派勢不兩立的對峙局面。朝局的重心也從研究發展經濟轉成派系鬥爭,國民經濟開始走下坡路。

排除異己,黨派鬥爭日益加劇

變法派中有人認為變法革新可以促使國富民強,也有人想借變法謀求一己私利,保守派中同樣也有人無私為國謀求發展,也有人試圖通過變法獲得更多利益。作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高滔滔並沒有採取更智慧的手段,她一味地依賴那些保守派老臣,打壓主張變法的人。

宋神宗時期黨派紛爭不斷,在高滔滔執政時期有愈演愈烈之勢。黨爭成為北宋末年政局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從高滔滔攝政起一直到宋哲宗親政後,整個大宋瀰漫著怨恨與復仇的情緒。

她被譽為「女中堯舜」,臨朝聽政9年,卻為北宋滅亡埋下了隱患 - 天天要聞

高滔滔與劉娥不同,她在攝政之前,從未有過參政輔政的經驗。她沒有像劉娥攝政時期那樣建綱立制、興利除弊的社會變革,也不具備高瞻遠矚地處理朝堂紛爭的能力。實際上,正是高滔滔攝政的這9年時間,為北宋滅亡埋下了隱患。

她被譽為「女中堯舜」,臨朝聽政9年,卻為北宋滅亡埋下了隱患 - 天天要聞

那麼,為什麼《宋史》對高滔滔有如此高的評價呢?高滔滔是保守派的最高代表,是皇權的堅定擁護者,她更容易得到寫史者的認可。因此,宋高宗時期,對高滔滔攝政時期的歷史記錄進行了修訂,書中對她的政績給予充分肯定,稱她為「女中堯舜」。雖然不符合歷史真相,但元代官修的《宋史》就是以南宋的史書為藍本,因而,這段被改寫的歷史就這樣被《宋史》繼承下來,流傳至今。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國亂之中,這些男子如何化危為機,成就非凡人生? - 天天要聞

國亂之中,這些男子如何化危為機,成就非凡人生?

金朝和蒙古帝國的和親政策引言在東方大國曆ShiShang,金朝是一個非常TeShu的朝代,它的建立和覆滅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而在金朝的興起和衰亡過程中,和親政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當時ZhengQuan對外交戰略的一種具體體現。
中央工作會議速記資料、1935年的結婚證……這些珍貴檔案亮相 - 天天要聞

中央工作會議速記資料、1935年的結婚證……這些珍貴檔案亮相

國有史、地有志、家有檔,一份檔案就是一份歷史記憶。今年6月9日是第17個「國際檔案日」,6月5日下午,「築夢現代化 奮鬥蘭台人」2024年嘉定區「國際檔案日」暨檔案地方志文化宣傳月主題活動在嘉定區檔案館新館舉行,吸引20多位市民走進檔案館,開啟一場奇妙的檔案文化體驗之旅。「活」檔案,講「活」歷史「周總理主持日常...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 天天要聞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比利時首相辭職,法國總統馬克龍解散議會,德國總理肖爾茨更是創下記錄的慘敗,如今整個歐洲都在右轉。 今年是大選之年,全球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會在今年投下關鍵一票,這也必將決定未來數年的世....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 天天要聞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園對公眾開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園在來今雨軒舉辦深度人文對話活動「到公園去——從1914年到2024年」。國內著名文化學者、園林專家、京味作家和公園管理者就北京公園早期的功能與地位、北京公園的未來發展等話題進行交流研討。來今雨軒講堂於當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壇廟轉向市民公園 中山公園開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