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清政府結束科舉制度1905年:這套制度曾領先世界1000多年

2019年12月06日09:15:19 歷史 1365


12月6日清政府結束科舉制度1905年:這套制度曾領先世界1000多年 - 天天要聞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歷史上的今天,跟著薩沙每天學半分鐘歷史。

12月6日清政府結束科舉制度1905年:這套制度曾領先世界1000多年

12月6日清政府結束科舉制度1905年:這套制度曾領先世界1000多年 - 天天要聞


科舉制度在中國長達1000多年時間,曾經是國家的根本制度。

可以這麼說,科舉考試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特色之一,最大程度保持了王朝的穩定。

科舉制度最重要的意義,是為底層平民提供了一個到高層的通道。

即便是《儒林外史》中周進、范進那種落魄的底層書生,也有機會飛黃騰達。

書中的周進本來是底層的底層,連最普通的鄉民也能譏諷他、擠兌他。

他落魄到六十多歲的年齡,還要去為小舅子(一個普通的商人)記賬。記賬這種事只要會寫字,阿貓阿狗都能幹,收入也就是糊口而已。大家注意,周進比范進還要慘。范進50多歲沒當成秀才,好歹還有老婆,有個家。周進連個家也沒有,孤身一人。

不過,周進中舉以後就完全不同,後來成為國子監司業品,正六品。如果不是周進年齡太大,還是有機會繼續往上升的。相比之前地位,完全是一個天一個地了。

12月6日清政府結束科舉制度1905年:這套制度曾領先世界1000多年 - 天天要聞

如果說這是小說,真實歷史又怎麼樣呢?

差不多吧。

比如林則徐,他的父親是教書先生,母親是普通家庭婦女,也屬於社會地底層。

歷史記載:家裡人口眾多,僧多粥少,甚至三餐都無以為繼。林母陳帙瞞住丈夫,偷偷以女紅這項手藝幫補家計,才能維持家庭生活。

林則徐生在這樣一個底層家庭,後來卻能成為一品大員,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

在歐洲那種世襲制度下,林則徐這種人是不可能出現的。

12月6日清政府結束科舉制度1905年:這套制度曾領先世界1000多年 - 天天要聞

科舉開始以隋代。在秦漢之前,中國直接採用世襲制度。也就是滿清時期的八大鐵帽子王那種,老子傳給兒子,兒子傳給孫子。階級完全固化,底層平民根本沒有出頭之日。

在很多戰爭中,當兵的出工不出力,誰都不願意為了貴族之流拚命。同時,由於職務都是世襲,很多酒囊飯袋佔據高位,這就是「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後來商鞅搞了變法,允許底層平民有機會通過戰功,成為至少中產階級甚至高層。這種改變根本制度的變法,讓秦國迅速強大,也導致商鞅自己的完蛋。

漢代開始,中國逐步採用舉薦制度,就是所謂舉孝廉。

12月6日清政府結束科舉制度1905年:這套制度曾領先世界1000多年 - 天天要聞

舉孝廉就是推薦地方的賢才進入政府工作。

大家一樣就能看出問題來?首先,以什麼標準確定人才,真的只要孝廉就可以嗎?

另外,這種推薦百分之百會有舞弊現象。

為什麼今天中國大學不敢隨便開放自主招生?開放了以後還不知道有多少貪腐現象,把有錢人的孩子都招進來。

舉薦制度的結果是,大部分舉薦的人才都是門閥、貴族集團分子,同老百姓無關,社會階層還是固化的。

所以那個年代,所有人對於出生非常重視。

大家還記得《三國演義》裡面,劉備明明救了董卓的性命。

但劉備說自己是平民,沒有官職,董卓立即不正眼看他。

這種階級固化永無出頭之日,引起了連續不斷的叛亂,也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從隋代開始的科舉,在當年絕對是世界最先進的。

正常來說,文章寫得好雖不見得就是人才,至少能夠看出這個人的思維水平和智商。

這兩點比較高,其他的技能可以後來慢慢學習。

大家注意推行科舉的宋明清內部都是比較穩固的。以宋代為例,無論南宋北宋國內並沒有連綿不斷的內戰叛亂,主要就是階級矛盾有所緩解。

12月6日清政府結束科舉制度1905年:這套制度曾領先世界1000多年 - 天天要聞

可惜,科舉制度逐步就變味落後的東西。

八股出現以後,科舉就更為落後。

科舉考試,逐步演變為有條件長期準備考試的人(通常不是底層平民)。同時,採用八股文的形式雖容易閱卷,也相對公平,卻未必能夠找到人才。

八股文更像一種文字遊戲,一些不通世務的書獃子也可以寫的很好。

相反,諸如左宗棠這種棟樑之才,卻始終寫不好八股文。

另外,由於八股文除了考試以外,在現實生活中沒什麼用處。

而科舉考試的晉級率往往是幾十分之一,淘汰率極高,造成了一大批學渣。諸如洪秀全之流備考10多年,卻無法依靠科舉做官,只能以教書為生,糊口都很困難,成為社會的廢物,註定一生潦倒。而洪秀全不願意做這個廢物,於是就有了太平天國。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路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極簡明教史 - 天天要聞

極簡明教史

明教又稱摩尼教、牟尼教等,為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所創立。歷史上,明教在中國有一定的傳播,維吾爾族的先祖回鶻汗國也有一段時間信仰明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對明教也都有一定的借鑒。
庫頁島之爭:為什麼日本對佔佔有欲,比中國人還強烈? - 天天要聞

庫頁島之爭:為什麼日本對佔佔有欲,比中國人還強烈?

庫頁島之爭:為什麼日本對庫頁島的佔佔有欲,比中國人還強烈?東北亞沿海口岸歷來是俄、中、日三家的必爭之地,其中的庫頁島更是靠近中方黑龍江省的入海口,無論是三個國家哪一方擁有庫頁島都可謂是「如虎添翼」。但現在明面上的歸屬是俄羅斯管轄。
以史為鑒,做事當不苟不懈,盡職盡責才能有好前途 - 天天要聞

以史為鑒,做事當不苟不懈,盡職盡責才能有好前途

曾國藩家書里有一句話:做事當不苟不懈。直白地說就是,不苟且也不鬆懈,應該盡職盡責。曾國藩自己在禮部工作的時候,就非常的認真負責,後來果然得到了重用。《陳書》中也有過類似的事情,陳文帝夢見自己給手下的大臣章昭達陞官了,於是就把夢裡的內容告訴他,並且問道:你打算拿什麼回報我的夢呢?
一口氣看完清王朝的衰敗 - 天天要聞

一口氣看完清王朝的衰敗

一分鐘看懂清王朝的衰落歷程。作為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王朝之一,清王朝在封建社會的晚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敗。政治腐敗、經濟危機和軍事失敗等因素,使得這個王朝最終難以支撐。清王朝的衰落,主要源於內部和外部的原因。
南北風雲——北魏歷史的轉折?元恪駕崩 - 天天要聞

南北風雲——北魏歷史的轉折?元恪駕崩

正當高肇率領大軍準備伐蜀之際,延昌四年(南梁天監十四年,公元515年)正月丁巳日(十三日),北魏朝廷傳來一個驚天消息,年僅三十三歲的元恪在患病三天後駕崩了。更讓人意外的是元恪死後,北魏王朝的命運也由此發生了改變。
官二代、老常委、政協主席,放貸貪腐賭博好色保護傘,集於他一身 - 天天要聞

官二代、老常委、政協主席,放貸貪腐賭博好色保護傘,集於他一身

本文內容來自於網路,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導語:湖南衡陽官場,曾有一位「官二代」官員,自稱「老常委」,最終卻在退休一年後落馬。這位名叫廖炎秋的官員,原本仕途一帆風順,但卻沉迷於貪腐、權色交易和境外賭博,最終成為為人不齒的囚徒。
他將77歲武則天哄睡後,小心翼翼掀開被子,躡手躡腳走到隔壁 - 天天要聞

他將77歲武則天哄睡後,小心翼翼掀開被子,躡手躡腳走到隔壁

700年,張昌宗將77歲武則天哄睡後,小心翼翼掀開被子,躡手躡腳走到隔壁房間。一美艷女子立即撲向他,柔聲道:「她睡熟了嗎?」張昌宗得意地一笑:「放心,睡得死死的。」說完,迫不及待地和女子溫存一番。他們自以為做得天衣無縫,殊不知武則天早已經發現二人的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