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中常有這樣的鏡頭:某人在飯店吃飯,吃完後隨手放下一塊碎銀子,也不管夠不夠,需不需要小二找零,直接就走。有些豪氣之人,還可能會把一錠元寶形的大銀子,賞給小二,或者向小二打探消息。
這樣的鏡頭,在央視水滸、新水滸等影視中也常能看到。事實上,小說中也是這樣描述的。
比如王進為了帶老母逃亡,就給了李牌一些銀子,把他支開;王四替史進送禮給少華山朱武等人,朱武一高興就賞了十兩銀子;魯智深為了幫助金翠蓮父女,當場掏出來五兩銀子,還問史進借了十兩銀子;柴進為了讓林沖使出真本事,更是拿出了二十五兩的大銀子;吳用去石碣村拉三阮入伙時,給了阮小七一兩銀子,結果買了生熟牛肉、雞還有一大瓮酒,連同阮小七欠的錢都還了等。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說過,如果依據歷史,水滸中人們基本不可能用到銀子,尤其是底層人。因為宋代銀子並不多,而且絕大多數都用來作為戰爭賠款,或者皇帝賞賜大臣了。即便有少量的銀子散落在民間,朝廷也會想法收回。
所以,嚴格來說,處於宋代的水滸中人物,不可能用到銀子。當時,市面上流通的,依然是銅錢。
不過,假設水滸中的人們能用到銀子,那麼銀子是什麼樣呢?真的像影視劇中那樣,是元寶形嗎?藉此問題,來聊聊宋代金銀的形制。
宋代之前銀子形制
唐代之前,銀子並沒有固定形制,從唐代開始,銀子的形狀就固定下來了。當然,這裡說的銀子,都是官方打造的整銀,銀錠,碎銀子不算,因為碎銀子都是為了方便支付而剪的,並不統一。
唐代的銀錠主要有三種形制,一種是板形,一種是餅形,一種是船形。
唐代船形銀錠
板形銀錠多是長方形,有的中間稍窄,兩頭稍寬,像是官員上朝時拿的笏,所以也稱為笏形銀錠。餅形銀錠,顧名思義就是像圓餅一樣的銀子。這兩種銀錠,上面多有銘文,寫著用途、人名等。
船形銀錠,是因為這種銀錠底部平但四邊高,最關鍵的是,兩頭是高高翹起來的,乍看之下跟船一樣,所以才有此名。這種銀錠,上面基本都沒有銘文。
為什麼要把銀錠造成船形?因為銀子中容易被摻雜質,影響成分,對於有經驗的人來說,銀子成色越好,顏色越白越亮。兩頭高高翹起的銀錠,很容易辨別有無雜質,如果摻了銅等雜質,顏色就變暗了。
唐代船形銀錠
到了宋代時,銀錠的形制發生了變化。
宋代銀子的形制
宋代的銀錠,形制有很多種,北宋時期,銀錠基本都是中間細兩頭寬的束腰板狀,而且兩頭也很平整,不再高高翹起。不過,也有少數的銀錠,是中間略有凹陷,或者周邊稍微向上翹起。
到了南宋時期,這種形制更明顯,不但銀錠都是束腰的板狀,而且銀錠上的銘文都統一了。較之唐朝,銀錠銘文不僅有金銀匠名,還有金銀鋪名、金銀鋪的位置、銀子的成色重量、甚至是銀錠的性質,比如是京銷鋌(錠)銀等。
今年9月到11月,浙江省博物館舉辦過《金銀同輝—南宋金銀貨幣精華展》,我個人去看過,從這些圖片也可以看出來,到了南宋時,銀錠的形制基本統一。
儘管銀錠的形制一致,但是銀錠的單位卻很豐富。除了五十兩的銀錠外,還有二十五兩、十二兩半、六兩甚至更小單位的銀錠。
宋代銀錠
宋代銀錠
這裡面,銀子的成色值得一說。
水滸中,常提到「花銀」。比如,雷橫捉了劉唐,晁蓋假意認親,救了劉唐,事後晁蓋就送了雷橫十兩花銀。
其實,這裡的花銀,指的是銀子的成色,也就是純度。
根據《寶貨鑒偽》記載,金漆花銀的含銀量是百分百,濃稠花銀是99.9%,茶色銀是99.8%,大胡花銀是99.7%,簿花銀是99.6%,簿花細滲、紙灰花銀、細滲銀、粗滲銀純度依次遞減。到斷滲銀,則只有98.5%,無滲銀更低,只有97.5%。
所以說,花銀是純度最高的銀,送別人花銀代表了誠意,否則以純度不高的銀子送人,就不太好了。
另外,宋代銀錠上還有著明顯的蜂窩狀小孔或者絲狀條紋,這主要是為了方便鑒別真偽,或者鑒定成色。
銀錠上的「蜂窩」
宋代銀錠之所以會變,主要是因為,唐代的船形銀錠不方便攜帶運輸,更不方便收藏,而餅狀和板狀銀錠又太小,所以統一成了平整的束腰板狀。
綜合來看,如果水滸中的人們能用到銀子,只會用這種束腰板狀的銀子,而不可能用到元寶形的銀子,那得到明朝中後期才有。
最後說一下宋代的金子。
影視劇中的金子,與銀子一樣,基本都是金元寶形。但是,這並不符合歷史,宋代的金子也不是元寶形。
水滸里也提到不少次金子,比如蒜條金、黃金、金銀等。不過,宋代金子的形制雖多,但並沒有蒜條一樣的金子。
宋代金錠
有一種金錠,和銀錠一樣,是中間細兩頭寬的束腰板狀,兩頭也平整,中間稍有凹陷。這種金錠上面也有人名、鋪名、成色等文字,也分五十兩、二十五兩、十二兩半等重量,不過也有十兩、八兩、三兩的金錠。
除了這種形制的金錠,還有塊狀的金錠,都是長方形。這種金錠中,有一種很薄,像是片狀,只有一兩重。另有一種長方形的金錠,只有一兩的十分之一,換算成今天的重量,只有四克,叫金牌。
宋代金錠
另外,還有一種金頁,薄如紙,折成紙張那樣,有好幾頁,所以有此名。
宋代金頁(右側)
與銀子一樣,元寶形制的金子,也要到明朝中後期才出現。所以,即便水滸中的好漢能用得起金子,也不會是元寶形金子,更不是磚形金塊,而是束腰板狀的金子,或者長方形的金條,或者金頁。
當然,水滸的時間雖然是在北宋末年,但由於其成書在明朝中後期,所以書中出現了「宋朝人用明朝金銀」的事兒。正因如此,所以影視劇中會出現元寶形金銀。
參考資料:《水滸傳》《寶貨鑒偽》《金銀同輝—南宋金銀貨幣精華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