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沒有「發動機」,鄭和的寶船有多大?版本眾多難以確定

2022年02月26日07:08:03 歷史 1669

鄭和傳記載,鄭和航海寶船共63艘,最大長度為44英尺,寬度為18英尺。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相當於現在的長151.18米,寬61.6米。船有四層,船上的九桅可以掛12張帆,錨重為數千公斤,要200人才能起航。

明朝沒有「發動機」,鄭和的寶船有多大?版本眾多難以確定 - 天天要聞

鄭和漫長的西洋之旅給年輕一代留下了諸多未解之謎。傳說中的大號寶船是否存在?如果它存在,它有多大?史料記載,在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中,最大的寶船長44英尺,寬18英尺,載重800噸。它的鐵舵要兩三百人才能拉動。根據今天的測量方法,這艘寶船長近138米,寬56米。

明朝沒有「發動機」,鄭和的寶船有多大?版本眾多難以確定 - 天天要聞

學者認為,這樣一艘巨大的霧帆船不可能出現在中國明代。此外,還有專家認為,明永樂時期朱棣施政辦公的大殿奉天殿是當時最大的木結構實體,它的大小也不過寬63.96米,深37.02米,高35.05米,而大型寶船船樓的面積遠遠超過了它。從封建宗法禮儀來講,作為一名宦官的鄭和乘坐它有點僭越了。

明朝沒有「發動機」,鄭和的寶船有多大?版本眾多難以確定 - 天天要聞

事實上,中國古代宮殿的建設方法有嚴格的等級體現,而船是被視為海上移動城市,是一種軍事設施,兩者沒有可比性。為此,原海軍裝備技術部長,北京鄭和西洋協會主席鄭明認為,大號寶船是存在的,只不過是沒有出海。他認為大號寶船不是一艘實用的船,它不應該成為下西洋團隊中的一員。那麼大號寶船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他推測,大號寶船不會被任何人使用,但作為皇帝御用的可能性很大。那麼大號寶船究竟有多大呢?學術界仍然質疑大寶船長44英尺,寬18英尺,一些學者認為鄭和寶船的長寬比不協調,長44英尺,寬18英尺,長寬比約為2.4666比1,這只是一個方形盒子的比例。

明朝沒有「發動機」,鄭和的寶船有多大?版本眾多難以確定 - 天天要聞

現存的中外船舶沒有腰身這麼粗的,這也讓人們懷疑寶船的形狀。根據史料《南船記三寶太監下西洋》和泉州等地出土的實物來看,中國古代海軍艦艇的長寬比在2.5至2.8之間,大多屬於寬短型。它有多大?這也取決於實物研究。南京中寶村明代寶船廠遺址是中國唯一的明代官方造船基地遺址。1957年,村民們在南京寶船廠遺址發現了一根11.07米長的舵桿,1965年在遺址中取出了2.21米長的角灌木。根據專家研究,兩米多長的角灌木需要五六個人一起操作,可以攪起約500公斤重的鐵錨。

明朝沒有「發動機」,鄭和的寶船有多大?版本眾多難以確定 - 天天要聞

2003年至2004年,博物館保存明代寶船廠遺址第六塘考古挖掘,發現兩個長度分別為10.1米和11米木舵桿,但這些不足以準確計算船廠船舶系統的準確規模,只能確認明代海船的巨大規模。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從皇商到破落戶:《紅樓夢》中薛家「商業帝國」崩塌之謎 - 天天要聞

從皇商到破落戶:《紅樓夢》中薛家「商業帝國」崩塌之謎

「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在《紅樓夢》構建的那個繁華與衰落交織的世界裡,薛家,作為金陵四大家族之一,曾經以皇商身份坐擁巨富,其財富之盛,令人咋舌。然而,令人唏噓的是,這個曾經輝煌無比的商業家族卻逐漸走向了衰敗,從富可敵國的皇商淪為了破
巴勒斯坦的悲劇告訴我們,即便富士山炸了也不能收留日本人! - 天天要聞

巴勒斯坦的悲劇告訴我們,即便富士山炸了也不能收留日本人!

巴勒斯坦的悲劇:從家園到流離失所在中東那片飽經風霜的土地上,巴勒斯坦曾是橄欖樹搖曳的家園。然而,20世紀初,歷史的車輪碾碎了這裡的寧靜。1917年,英國發表《貝爾福宣言》,承諾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之家」。一戰後,英國接管巴勒斯坦,
安徽銅陵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常務副市長何田被「雙開」 - 天天要聞

安徽銅陵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常務副市長何田被「雙開」

根據安徽省紀委監委消息,日前,經中共安徽省委批准,安徽省紀委監委對銅陵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常務副市長何田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經查,何田喪失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辜負組織培養;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接受旅遊活動安排,在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工作中不擔當、不作為;違背組織要求,在組織函詢...
1963年,巴鐵歸還我國5310平方公里,喀喇走廊有多重要? - 天天要聞

1963年,巴鐵歸還我國5310平方公里,喀喇走廊有多重要?

1963年3月2日,《中巴邊界協定》簽署,巴基斯坦將約5310平方公里的喀喇崑崙走廊土地歸還中國。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次在和平談判中實現的領土回歸。這片土地不大不小,但它的位置非同尋常。它是古絲綢之路西出崑崙的咽喉,是新疆直通克什米爾、聯通
皇帝的女兒也愁嫁?揭秘古代公主婚姻背後的權力困局 - 天天要聞

皇帝的女兒也愁嫁?揭秘古代公主婚姻背後的權力困局

在古代,「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這句話幾乎是金科玉律。然而,真實的歷史卻揭開了這層華麗的面紗:從東晉到明清,無數金枝玉葉在婚姻中嘗盡苦澀。她們或是被政治聯姻捆綁,或是因制度缺陷淪為犧牲品,甚至有人至死未能體會夫妻之愛。這些故事背後,折射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