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年台灣老兵回江蘇探親,喝醉後失言,女兒:您是共產黨的兵嗎?

2025年05月23日22:33:04 歷史 1254

老兵抗戰經歷

1930年左智超出生於江蘇興化一個普通農民家庭。那年家裡靠種地糊口,他排行老二,從小就跟著父母下地幹活。1942年,家裡土地被汪偽政府搶走,父親病倒,祖父母沒錢治病相繼去世,養家重擔全壓在了母親身上。13歲的左智超帶著妹妹,看著母親在烈日下幹活,主動扛起鋤頭幫忙。後來母親讓他挑白菜去城裡賣,賺點錢買米,結果在城裡被汪偽士兵盯上,差點被抓走當壯丁。最終左智超找機會逃回了家。

02年台灣老兵回江蘇探親,喝醉後失言,女兒:您是共產黨的兵嗎? - 天天要聞

1943年,新四軍來到興化一帶,宣傳抗日救國,左智超毅然參軍,加入了共產黨領導的隊伍,告別家鄉,踏上革命路。那時候抗日戰爭快到尾聲,他跟著部隊打了幾個硬仗,19歲就敢衝鋒陷陣。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他回了趟江蘇老家,可惜母親已經去世,妹妹長大成人。因為任務緊急,他在老家沒待兩天,就接到命令,要隨部隊去金門作戰。那次金門戰役,近萬人靠簡陋木船渡海,上了島就跟國民黨軍幹上了,三天三夜打下來,部隊損失慘重,大部分人犧牲,少數被俘,左智超就在被俘的那撥人里。

被俘後,左智超和其他戰友被押到台灣。上了岸就開打,子彈打光了,他就拿小刀跟敵人拚命,靠撿敵人的武器才活下來。戰敗後,大家悄悄撕了黨員證吞下去,左智超也照做。敵人審訊時逼他說出共產黨的事,他咬定自己不是黨員。幾周審不出結果,他們這批人就被關押起來,後來被帶到台灣定居。

02年台灣老兵回江蘇探親,喝醉後失言,女兒:您是共產黨的兵嗎? - 天天要聞

在台灣,左智超被編進所謂的「國民黨」軍隊,因是俘虜身份,常被叫去「思想測試」,他只能違心說謊,保命要緊。1966年退伍後,他在鍊鋼廠找了份工,40多歲才遇到妻子結婚。妻子帶著兩個孩子,他倆又生了一兒一女。表面看是個幸福家庭,可左智超壓抑了30多年,常把氣撒在家人身上。

02年台灣老兵回江蘇探親,喝醉後失言,女兒:您是共產黨的兵嗎? - 天天要聞

回鄉失言風波

1987年,兩岸關係解凍,隔了38年的海峽終於能通人了。左智超跟幾個老戰友約好,2002年一起回江蘇探親。那次回鄉之後,他心裡一半的結解開了,但有些秘密還是沒說出口。

探親時,女兒陪著他錄了段紀錄片,聊起過去,他喝了點酒,醉了後不小心說漏嘴,暴露了自己是共產主義戰士的身份。女兒聽完愣了,問:「爸,您是共產黨的兵?」左智超趕緊讓她別聲張,說這事傳出去影響不好。

女兒沒聽他的,這段經歷後來在紀錄片里播出去。片子一出,觀眾反響熱烈,媒體也找上門來報道。左智超直接在家門口貼了張「勿擾」的字條。他年紀大了,沒能再回江蘇,就囑咐兒女,自己在台灣活了幾十年,這裡算半個家,但人得落葉歸根,死後要把一半骨灰帶回江蘇老家。2011年,左智超去世,這段故事被紀錄片留了下來。

02年台灣老兵回江蘇探親,喝醉後失言,女兒:您是共產黨的兵嗎? - 天天要聞

其實像蕭家福這樣的老兵也有類似命運。蕭家福隨所謂的「國民黨」軍隊退到台灣,海峽一隔就是幾十年。他在台灣成家,生了三個孩子,可越老越想重慶老家。1988年政策放開,他通過書信跟家人聯繫上,但沒錢回去,只能寄張全家福過去。後來聯繫又斷了。2018年,92歲的他終於回重慶,親人卻都不在了,蕭家福在祖墳前哭得都站不起來。

02年台灣老兵回江蘇探親,喝醉後失言,女兒:您是共產黨的兵嗎? - 天天要聞

歷史和解

左智超和蕭家福的故事,是那一代台灣老兵的縮影。海峽兩岸一分開,他們就被困在台灣,那年代沒電話沒視頻,思鄉的滋味只能自己熬。金門戰役後,左智超被俘,身份得藏著。蕭家福也是退到台灣後回不去重慶,只能靠書信寄託思念。

02年台灣老兵回江蘇探親,喝醉後失言,女兒:您是共產黨的兵嗎? - 天天要聞

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給了這些老兵回家的機會。左智超2002年回江蘇,看到家鄉變化,心裡一半釋然,一半還是放不下的秘密。紀錄片播出後,他的事迹讓更多人知道了那段歷史。蕭家福晚了30年才回去,家人沒了,鄉愁成了永遠的遺憾。

02年台灣老兵回江蘇探親,喝醉後失言,女兒:您是共產黨的兵嗎? - 天天要聞

這些老兵中有不少像左智超這樣,年輕時投身革命,為抗日和新我國成立流過血,命運卻讓他們被困台灣。左智超吞黨員證、否認身份,是為了活下去,可他心裡從沒變過。兩岸隔閡是那時候的無奈,但開放探親後,他們與親情和故土血之間血濃於水,彼此之間的情感是割不斷的。

左智超回鄉時,家鄉人沒因為他被俘的經歷看不起他,反而感動於他的堅持。蕭家福晚年回去,晚輩攙扶著他,也是在延續這份親情。他們的鄉愁,是對家的渴望,也是對和平的呼喚。如今兩岸關係還有波折,但無論多難,回家路不能斷,葉落總要歸根。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郭沫若為黃繼光紀念館題詞修改佳話 - 天天要聞

郭沫若為黃繼光紀念館題詞修改佳話

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郭沫若無論是作詩,還是寫劇本,常常是「妙思泉涌,奔赴筆下」。就是這麼一位才子詩人、文壇巨擘,也是非常重視修改的。他寫《孔雀膽》「雖然只費了五天,但改卻費了二十天以上」(《〈孔雀膽〉的潤色》);寫《蔡文姬》「費了七天工夫。
蕭軍《延安日記》里那個「小氣鬼」,果然後來成了叛徒 - 天天要聞

蕭軍《延安日記》里那個「小氣鬼」,果然後來成了叛徒

1940年6月15日,蕭軍第二次來到延安。第一次是兩年前(1938年3月)的短暫停留,而這一次,他在延安一住就是六年,直到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蕭軍一家隨「魯藝」前往東北解放區,告別了延安和中共中央。這六年時間,是蕭軍人生道路上的一段重要
他不是將軍,卻被毛主席銘記!張思德的偉大,你讀懂了嗎? - 天天要聞

他不是將軍,卻被毛主席銘記!張思德的偉大,你讀懂了嗎?

有人曾問:什麼才叫做「為人民服務」?是一句響亮的口號,還是一輩子踐行的信念?是站在聚光燈下的高談闊論,還是在沉默寡言中默默托舉歲月的重量?1944年,一個29歲的年輕人倒在了塌陷的窯洞里,他的名字,叫張思德。他不是將軍,沒有顯赫的戰績;他只
禁酒令:千年智慧與現代治理的交響 - 天天要聞

禁酒令:千年智慧與現代治理的交響

"酒池肉林"的奢靡最終葬送了商紂王的江山,"杯酒釋兵權"的智慧成就了宋太祖的基業。中國歷史上,酒既是文化載體,也是政治工具。當"史上最嚴禁酒令"以雷霆之勢出台,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項紀律規定,更是中華文明對飲酒問題深刻認知的現代延續。
賴清德辦公室召集安全事務簡報  國民黨不參加 - 天天要聞

賴清德辦公室召集安全事務簡報 國民黨不參加

賴清德當局辦公室邀請在野黨主席6月18日參加安全事務簡報,不過雙方在程序上的溝通出現分歧,尤其是賴清德辦公室堅持全程閉門會議,這讓在野黨無法接受。在民眾黨宣布不出席後,國民黨也宣布18日將不出席。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朝野」和解的關鍵鑰匙在賴清德手上,用最大的智慧化解「大罷免」才是「朝野」對話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