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關鍵決策,讓她從傀儡皇后變身歐洲最強女皇

2025年05月18日22:50:29 歷史 7068
10個關鍵決策,讓她從傀儡皇后變身歐洲最強女皇 - 天天要聞
10個關鍵決策,讓她從傀儡皇后變身歐洲最強女皇 - 天天要聞

內容來源 |  本文摘編自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社書籍
通往權力之路:葉卡捷琳娜大帝》[美]羅伯特·k.邁錫  著
責編 | 賈寧   排版 | 鵝妹子
第 8965 篇深度好文:6957 字 | 15 分鐘閱讀

商業思維

筆記君說:


在無序競爭和海量對抗的世界,個人如何成為「勝」下來的那個?


羅伯特·k·邁錫的《通往權力之路:葉卡捷琳娜大帝》或許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定的啟示。


一、目標明確:

野心為嫁,葉卡捷琳娜的權力抉擇


編輯提要:葉卡捷琳娜原名索菲亞,出生於普魯士,因聯姻去往俄國。雖然未婚夫相貌醜陋,但她為了權力,堅定不移地要嫁給他。


無論未婚夫的相貌如何,她從來沒有生出過一絲一毫重返日耳曼的念頭。


這一輩子,葉卡捷琳娜自始至終堅守著一個諾言,一個她絕不會違背的承諾——她對自己的抱負所許下的諾言。


她要嫁的不是一張臉,那張臉英俊與否都不重要,因為她要嫁的是一個帝國的繼承人。


隨著大婚之日的臨近,我變得越來越憂鬱起來,時常會莫名其妙地流出眼淚。我的心幾乎感覺不到幸福,支撐我的就只有我的野心了。


在靈魂深處始終存在著某樣東西,它絲毫容不得我對自己遲早將憑藉著自己的能力成為俄國女皇這個事實產生懷疑。


儘管內心充滿了恐懼,但是她根本沒有退路。來到俄國,學習俄語,違背父命,皈依東正教,她一直在竭盡全力地討好伊麗莎白女皇。


儘管彼得身上有很多缺點,她還是做好了嫁給他的準備。


在做了這麼多的讓步與犧牲之後,她不會就輕易拋開這一切,重返故里,同自己那位在重騎兵兵團當中尉的喬治舅舅共度一生。


二、自我提升:

通過學習掌握技能,通過閱讀提升認知


編輯提要:為了成為合格的「繼承人夫人」,葉卡捷琳娜不僅拚命討好老女皇,而且認真學習俄語和法語。

但是,後來的大量閱讀一方面是因為其自己對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是為了排遣苦悶。但這些,都為她以後登上皇位打下了堅實的能力基礎。


來到莫斯科尚未滿一個星期的時候,索菲婭就開始學習俄語了。


女皇指派了一名教授教索菲婭學習俄語的閱讀和會話,另有一位博學的牧師指導她掌握俄羅斯東正教的教義和禮拜儀式。


彼得對所有的課程都抱著抵制的態度,索菲婭則截然相反,她求知心切。


在師從西蒙·托多爾斯基的同時,索菲婭還在奮力地學習俄語。每天的規定課時不能滿足她的需要,她懇求延長自己的學習時間。


索菲婭開始半夜就爬起床,舉著課本和蠟燭,光著腳在冰冷的石頭地板上走來走去,不停地默誦著俄語單詞。在早春三月的莫斯科,索菲婭不可避免地患上了感冒。


由於擔心女兒被人詬病為弱不禁風,約翰娜還試圖遮掩女兒的病情。


結果,感冒發展到了高燒,索菲婭的上牙磕著下牙,同時身上卻大汗淋漓,到最後她昏厥了過去。


書籍是葉卡捷琳娜的避難所。為了掌握俄語,她把找到的俄語書統統讀了一遍,不過她最喜歡的還是法語,對法語書她一向來者不拒,女侍臣們碰巧在讀什麼,她也就讀什麼。


她總是躲在自己的房間里讀著書,口袋裡還要多帶上一本。


大公夫婦無論是品位還是興趣都截然不同:彼得喜歡士兵、獵狗和酒精;葉卡捷琳娜傾向於閱讀、交談、舞會和騎馬。


三、建立團隊:

拉攏盟友,做利益綁定


編輯提要:未婚夫彼得(未來的俄國沙皇)不愛葉卡捷琳娜,即便葉卡捷琳娜生下皇子,其地位也岌岌可危。

為了自保以及更進一步的穩固地位,她有了奪權之心。為此,拉攏帕寧和奧洛夫兄
弟。


帕寧堅定地認為彼得不具備治國的能力,其繼承權應該被設法廢除掉,他希望還是幼童的保羅能被扶上皇位,由葉卡捷琳娜來統攝朝政。


葉卡捷琳娜假意附和帕寧,她告訴對方:「我更願意做沙皇的母親,而不是妻子。」實際上,她根本不願臣服於自己的兒子,她的野心在於親自坐在皇位上。


帕寧主動與葉卡捷琳娜結盟是因為後者曾經與他的恩師關係密切,還因為她在前總理大臣蒙冤受辱時自始至終沒有做出背信棄義的事情,同時也是因為與彼得登上皇位相比他更願意看到葉卡捷琳娜參與朝政。


此外,他與葉卡捷琳娜持有同樣的啟蒙政治觀念,同樣渴望建立孟德斯鳩所倡導的政府,即由具有啟蒙思想的君主領導的政府。


葉卡捷琳娜的第二位新盟友是在俄普戰爭中嶄露頭角的戰爭英雄,格里高利·奧洛夫。


1761年夏天,葉卡捷琳娜與格里高利·奧洛夫成了情侶。兩個人一直保持著秘密的交往,伊麗莎白女皇、彼得以及葉卡捷琳娜的朋友們對此均一無所知。


兩個人在涅瓦河上的瓦西里島找了一座小房子,以供幽會之用。1761年8月,葉卡捷琳娜又懷孕了。


四、凡事預則立:

做好準備,果斷行動


編輯提要:組建核心團隊之後——朝中大臣與實權將領,果斷髮動政變,奪取權力。


到了傍晚的時候,葉卡捷琳娜已經掌握了對首都的控制權,她確信近衛軍、議會、聖議會與大街小巷裡的民眾盡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城裡的氣氛非常平靜,沒有發生任何流血衝突,但是她很清楚彼得尚未得知她已經成了聖彼得堡的女主人,受到近衛軍、政治及教會領袖們的擁戴。


為了萬無一失,葉卡捷琳娜命令立即找到彼得,說服他主動退位,解除荷爾斯泰因士兵的武裝,勸說艦隊和首都附近的駐防官兵向她倒戈。


成功的關鍵在於彼得,目前他仍舊保持著自由之身,既沒有主動退位,也沒有被罷黜。一旦他投奔在德意志境內的俄軍,並請求普魯士國王對他施以援手,那麼俄國勢必要面臨一場內戰。


因此,葉卡捷琳娜必須找到他,將其擒獲,迫使他接受既定事實。


經過一天的動蕩與喧鬧後,葉卡捷琳娜已經筋疲力盡了,但是出於興奮與勃勃的野心,她決定對局勢做最終的了斷。誓死保衛她的近衛軍必須趕去奧拉寧巴姆宮,逮捕彼得三世。


與此同時,身處冬宮的葉卡捷琳娜又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自己親自率領隊伍前去逮捕彼得。


她首先任命自己為普列奧布拉任斯基近衛團上校,按照俄國的傳統這個職位始終屬於君主本人,接著她又從各位年輕熱情的軍官那裡湊夠了全套的深綠色軍裝。


穿上軍裝,戴上頂部飾有橡葉的黑色三角軍帽,再差一樣物件就齊全了。


這時,一位二十二歲的騎兵團中尉從隊伍中走了出來,將自己佩劍上的穗子遞給了女皇,這正是女皇缺少的東西。


看到下屬的魯莽不少上級軍官都蹙起眉頭,但是這位軍官的驕傲自信卻令女皇感到欣喜,她微笑著接過了對方的禮物,還問對方叫什麼名字。


這位軍官名叫格里高利·波將金。女皇是不會忘記這張面孔、這個名字以及這番舉動的。


五、籠絡人心:對自己的忠心下屬

以及曾經的敵人都要拉攏和安撫


編輯提要:葉卡捷琳娜上位之後,一邊賞賜自己人,一邊寬容對待曾經的敵人,一邊在軍民面前展示優秀形象。


葉卡捷琳娜在奪取皇位的鬥爭中得到了軍隊、教會、大部分貴族,以及聖彼得堡居民的支持。


這些人之所以幫助她是因為她的人品和性格與她丈夫跋扈無能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葉卡捷琳娜知道她需要所有兼具管理才能和經驗的臣子及人才來輔佐她治理國家,因此她將一大群曾經輔佐過她丈夫的人召至自己麾下。


在叛亂髮展到高潮的時候,彼得手下很多高級軍官就已經臣服於她了。


而今總理大臣米哈伊爾·沃倫佐夫沒有遭到罷免,亞歷山大·戈利岑親王也仍舊坐在副總理大臣的位置上,尼基塔·特魯別茨科伊親王繼續擔任軍事學院院長一職。


在叛亂尚未形成規模的時候,八十歲高齡的大元帥慕尼赫元帥曾敦促彼得三世率領軍隊,直搗聖彼得堡,活捉葉卡捷琳娜,一舉奪回皇位,對此女皇葉卡捷琳娜說:「您只是盡忠職守罷了。」


六、名正言順:為自己的地位進行「官方證明」,

利用輿論賦予權威性和合法性


編輯提要:雖然彼得個人道德和個人能力都不足以擔任皇帝一職,但葉卡捷琳娜畢竟得位不正,外界的質疑和譴責一直都在。

為此,她借寫信對此進行了「解釋」。沒有舉行加冕儀式,就永遠名不正言不順,為此,葉卡捷琳娜舉行加冕儀式,讓自己具備合法性


葉卡捷琳娜在丈夫逝世兩個星期後寫給斯坦尼斯瓦夫·波尼亞托夫斯基的一封信中,對這一系列事件做出了解釋。


彼得三世失去了曾經擁有的智慧。他希望改變信仰,拆散近衛軍,迎娶伊麗莎白·沃倫佐娃,並封住我的嘴。

在慶祝與普魯士達成和解的那一天,他在宴席上公開羞辱了我,當晚又命人逮捕我。

雖然命令最終被撤銷了,可是自從那天起我就開始關注(由我取代彼得,繼承帝位的)一些提議,其實自伊麗莎白女皇駕崩後人們就開始跟我提起這件事情了。

我們可以仰仗近衛軍里的不少上尉,這個秘密一直掌握在奧洛夫兄弟的手中,他們全家人的意志都非常堅定,他們自己也深受戰士們的愛戴。他們是我的恩人。

我將這位被罷黜的皇帝送到了一個遙遠宜人的地方——羅普莎,由阿列克謝·奧洛夫帶領其他四名軍官和一支小分隊負責看守,分隊成員均性格淳厚,且經過精挑細選。

與此同時,我們在施呂塞爾堡為他準備了一個體面方便的住處。然而,上帝卻另有安排。

恐懼致使他連續腹瀉三天,第四天癥狀終於消失了,但是他又縱酒過度……出現了疝氣,大腦也受到損傷,胡言亂語了兩天後他耗盡了體力。

儘管醫生竭盡所能,但他終究還是沒能等到路德教牧師趕來便辭世了。

由於擔心有可能是看守軍官給他下了毒,於是我命人對他進行了解剖,但是醫生在他的屍體上沒有找到絲毫中毒的跡象。

他的胃部非常健康,但是腸末端出現重度發炎癥狀,最後還是一場中風要了他的性命。他的心臟非常小,而且呈現出嚴重衰退跡象。

最終,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整件事情與其說是預先安排好的,不如說是一場奇蹟,如果上帝不曾插手這件事,那麼這麼多正合人意的巧合就絕不會出現。

整件事情中的首要因素還是俄國人的仇外情緒,而彼得三世又被人看作一個外國人。


登基後的第一個夏天,在葉卡捷琳娜心中揮之不去的事情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加冕問題。


在短暫的執政期內彼得犯過很多錯誤,其中最愚蠢最缺乏遠見的就是他拒絕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裡接受加冕,甚至從未商定舉行加冕儀式的具體日期。


葉卡捷琳娜不希望重蹈覆轍,她明白在莫斯科舉行的這項祝聖儀式具有宗教和政治的雙重意義。


莫斯科這座城市是俄羅斯民族文化遺產的寶庫,每一位沙皇和女皇都是在這座聖城裡戴上了皇冠,在絕大多數臣民心中它才是真正的一國之都,有了它的存在,彼得大帝仿照西歐風格強行建造的那座都城就毫無可取之處。


葉卡捷琳娜明白除非自己在克里姆林宮裡得以加冕,女皇的身份得到莫斯科人民的承認,否則她永遠無法安坐在皇位上。


而且,借加冕典禮之機她又可以大肆封賞一番,從而進一步收買人心。


七、恩威並施:

有功者賞,不服者懲


編輯提要:對於有功之臣,不吝賞賜;對於貪心不足之人以及心懷不軌人,絕不手軟。


葉卡捷琳娜在莫斯科逗留期間,一團陰霾籠罩著加冕典禮。


10月初,女皇得知在伊茲邁洛夫斯基近衛團中有一些軍官信口說要讓被囚禁的伊凡六世復辟,憂心忡忡的她吩咐軍團上校基里洛·拉祖莫夫斯基伯爵對此事展開調查,她特彆強調不要動用酷刑。


拉祖莫夫斯基很了解軍官們在酩酊大醉時會有多麼荒誕,因此他建議女皇對這幾個有罪之人僅處以降級並調配至邊遠要塞。


然而,在成功加冕之時這樣的言論令葉卡捷琳娜勃然大怒,她希望知道究竟還有多少人對奧洛夫一家說三道四,又有多少人在議論被囚禁的「法定皇帝」。


她認為拉祖莫夫斯基的提議太仁慈了,為了取悅女皇,調查人員只好將伊凡·古利耶夫和彼得·赫魯曉夫判處死刑。


判決結果被呈交給議會進行審核,但是就在事態尚未進一步擴大之時葉卡捷琳娜又進行了干預。


這一次,她減輕了判罰,對原先被處以極刑的罪犯免除死罪,改為將其開除軍籍,發配邊境。


葉卡捷琳娜希望此舉能夠讓世人看到自己不會永遠那麼寬容,但還是會根據罪行的輕重對犯人量刑。


她認為這一次只是酒醉之人發泄一下個人的不滿,這種行為罪不至死。


封賞了將自己扶上皇位的有功之臣之後,葉卡捷琳娜接下來就得求助於兩個強大的機構——軍隊與教會,它們是立國的基礎,在政變中給予了葉卡捷琳娜必要的支持,此刻它們都希望能立即恢復被彼得三世顛覆的傳統。


對於軍隊的這一願望實現起來並不費力。將士們被七年戰爭拖得疲憊不堪,隨後俄普兩國的媾和又令他們飽受屈辱,為了一舉消除俄軍的痛苦,葉卡捷琳娜取消了同腓特烈二世的結盟,但她向普魯士人保證自己無意再同他們或者其他任何人開戰。


同時她還立即結束了同丹麥才剛剛打響的戰鬥,在普魯士與中歐前線的俄軍指揮官接到一句簡單的命令——「回家!」。


相比之下,對教會進行安撫就遠沒有這麼簡單了。


葉卡捷琳娜首先暫時中止了彼得草率頒布的沒收教會田產及其他財產的法令,教會遂將她稱頌為教會的大救星。


八、鞏固權力:用規則為權力保駕護航,

堅持理性,無論面對個人情感

還是國家利益


編輯提要:晚年的葉卡捷琳娜有很多情人和男寵,她知道很多男寵都是為了權力而委身於她,但她一直「保護」著自己的權力。

英國試圖用海外殖民地換取俄國對自己在與法國、西班牙的戰爭中進行幫助。

葉卡接捷琳娜認為海外殖民地對俄國毫無實際意義,她只要眼前的實際利益,所以拒絕了英國的結盟請求。最終,對外戰爭中,他的情人兼愛將波將金為她打下了克里米亞。


大權在握的葉卡捷琳娜無意與人分享手中的權力,也不答應這份權力受到限制。


剛一登基她便要求帕寧將自己的想法以書面形式報告給她,帕寧立即完成了女皇交代的事情,1762年7月末就將自己建立永久性樞密院的方案擺在了她的面前。


帕寧很清楚自己的提議並沒有堅實的根基,這套方案完全是在僭越君權。


皇家議員的任命終身有效,君主無權罷免任何一位議員,瀆職的議員可以被解職,但是對其解職的議案要經過國家議會全體議員的同意。


葉卡捷琳娜一眼便看出這種提議其實旨在限制她的權力,對她在政府重要職位上的人事任免權構成了侵犯。


在葉卡捷琳娜看到第一眼的時候,帕寧的這份提案就流產了,為了皇位苦苦等待了這麼多年,她渴望得到的絕不是有限的權力。


葉卡捷琳娜希望能調整並繼續維持自己與格里高利的關係。


登基時她以為自己從此便會同格里高利共度幸福的一生,他們已經保持了三年的情人關係,還有了一個孩子,阿列克謝·波布林斯基,而且格里高利及其兄弟曾為她肝腦塗地。


格里高利步步緊逼。他宣稱自己更希望重新做一名中尉,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當一個「蓬巴杜先生」。


格里高利不明白葉卡捷琳娜究竟為什麼如此猶豫,他也不願意接受現實。


葉卡捷琳娜自兒時起便生出了野心,為權力如饑似渴地等待了這麼多年,而同時她又一直深信自己在智力和知識量、接受過的教育以及意志力等方面都高人一等。


而這麼多年來她能做的就只有等待,可是格里高利根本不明白這麼多年的等待意味著什麼。


現在,她終於不用繼續等待了。讓格里高利成為自己的丈夫,還是讓自己皇權在握?倘若一定要在這二者中做出選擇的話,那她的選擇一定不會是格里高利。


龐大的帝國令葉卡捷琳娜不堪重負,在作為女皇的同時她還是一名驕傲並充滿激情的女子,她沒有工夫,也無意向外人做出解釋或者狡辯。


孤身一人的她需要伴侶,需要有人陪她聊天、歡笑,給予她來自同類的溫存,但同時又不會危及她的權力。


然而,在這件事情上存在著一個棘手的問題——對權力的渴望和吸引愛情的權力,要想調和這兩者並非易事。


九、打造人設:展示開明姿態,

以「人設」鞏固帝國統治


編輯提要:葉卡捷琳娜年輕時就讀過伏爾泰的書,並且非常推崇他。

但是,她並不會因為推崇伏爾泰就讓自己的皇權受到過多掣肘。歐洲當時的啟蒙思想都在推崇自由,葉卡捷琳娜一方面要掌控權力,一方面也不得不做出「開明姿態」。


一個野心勃勃、重權在握的女人與當時聲譽最為卓著的作家成為一對互惠互利的好朋友,兩個人都很清楚周圍有一大群有權有勢的觀眾在關注他們的表演。


葉卡捷琳娜意識到自己寫給伏爾泰的信會被轉交到他的朋友手中,因此她可以通過這些信向歐洲知識階層吹風;對伏爾泰而言,還有什麼能比又一個在位的君主成為自己忠實的門徒更令他感到歡欣的呢?


他將葉卡捷琳娜稱為「北方的塞米勒米斯」「聖葉卡捷琳娜」和「聖彼得堡的聖母」,葉卡捷琳娜則不斷地贈送給伏爾泰紫貂皮大衣、珠寶鼻煙盒,還給丹尼斯夫人送去了不少鑽石首飾。


然而,兩個人自始至終都只是遙遙相望,儘管信件來往密切,但終未謀面。


《訓令》論及的政治、司法、社會和經濟問題五花八門,對當時俄國的本質及理想狀況,合理的社會結構、政府施政與司法管理的方式方法都做出了分析。


葉卡捷琳娜的語氣更像是一位教師而非專制君主,這份為新法典擬就的緒言向與會代表和其他讀者指出基督教教導信徒儘可能行善於他人。


葉卡捷琳娜還表示自己相信世人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國家富足、榮耀、祥和、安全,也都希望生活中存在保護而非壓迫人的法律。


對於這些觀點她進一步陳述了自己對俄國的理解:「俄國屬於歐洲。」


這一提法消除了長久以來俄國在地理和文化上與歐洲各國的疏離感,認為俄國只是遙遠、落後、閉塞之地的歐洲人對俄國的蔑視也隨之消除了。


接著,她又進一步闡明了在俄國堅持專制制度的必要性,宣稱君主具有無上的權力。


「因為只有集中於一個人手中的時候權力才能充滿活力,其作為也會與疆土的廣闊相匹配」,而其他形式的政府則存在著缺陷。


十、自我評價:既是對自己的復盤,

也是在別人評價你之前

製造一個基礎評分


編輯提要:波將金死後,葉卡捷琳娜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了「復盤」——給自己提前寫下了碑文,碑文如下。


此處長眠著葉卡捷琳娜二世生於1729年4月21日,斯德丁1744年,她來到俄國,嫁與彼得三世。


十四歲時她立下三道誓言,決意取悅自己的丈夫、伊麗莎白和這個國家,她從不錯失任何一個堅守誓言的機會。


十八年乏味孤獨的生活讓她得以進行大量的閱讀。


繼承俄國皇位後她一心希望對國家有所貢獻,努力為臣民創造幸福、自由和繁榮的生活。


她寬宏大量,與人為善。她秉性敦厚,平易近人,寬容豁達,通情達理,性格開朗。


她具有共和主義者的精神和一顆善良的心。


她隨和友善。


她交友廣泛。


她以工作為樂。她熱愛藝術。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不到1年再公示,生於1987年的李金玲,擬提名為縣長候選人 - 天天要聞

不到1年再公示,生於1987年的李金玲,擬提名為縣長候選人

遼寧省委組織部5月18日發布任前公示。其中:李金玲,女,漢族,1987年12月生,省委黨校研究生學歷,學士學位,中共黨員,現任營口市西市區委常委、副區長,擬提名為縣(市、區)長候選人。她曾任營口市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任。2024年7月,營口市委組織部發布公示:李金玲擬任縣(市)區委常委,提名為...
常務副市長穆傑,調任省煤田地質局副局長 - 天天要聞

常務副市長穆傑,調任省煤田地質局副局長

山東省人民政府近日發布任免通知,山東省人民政府決定,任命穆傑為山東省煤田地質局副局長。穆傑(資料圖)公開信息顯示,穆傑,男,1969年11月生,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穆傑曾任單縣縣長、縣委書記等職,2021年4月任濱州市副市長,後任濱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此番調整前,他任濱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山...
10個關鍵決策,讓她從傀儡皇后變身歐洲最強女皇 - 天天要聞

10個關鍵決策,讓她從傀儡皇后變身歐洲最強女皇

內容來源 | 本文摘編自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社書籍《通往權力之路:葉卡捷琳娜大帝》[美]羅伯特·K.邁錫 著責編 | 賈寧 排版 | 鵝妹子第 8965 篇深度好文:6957 字 | 15 分鐘閱讀商業思維筆記君說:在無序競爭和海量對抗的世界,個人如何成為「勝」下來的那個?羅伯特·K·邁錫的《通往權力之路:葉卡捷琳娜大帝》或許可以...
啥叫換家戰術? - 天天要聞

啥叫換家戰術?

毛澤東提出的「換家戰術」是20世紀60年代中蘇關係惡化背景下應對蘇聯核威脅的戰略構想,展現了其超凡的戰略智慧和非對稱博弈思維。這一招可是把蘇聯想吞併中國的陰謀給粉碎了。這一招過後中蘇分裂,但是中國也保留了主權,太牛逼了。一、歷史背景與危機來
抗日奇俠」森鷗外:從天皇到皇軍,盡數死於這個老西醫? - 天天要聞

抗日奇俠」森鷗外:從天皇到皇軍,盡數死於這個老西醫?

以下文章來源於循跡曉講,作者三喵先生說到魯迅先生的生平,想必各位讀者都不陌生,他當初棄醫從文的經歷也成了一個特定時期經典的故事。事實上,魯迅先生的軌跡並非個例。一則是中國古代士大夫老早就有「不成相便成醫」的傳統,在如此傳統之下,行醫實在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