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是好皇帝,但是,他卻屈殺了自己的救命恩人

2021年12月28日00:40:06 歷史 1554

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歷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乾貨滿滿的歷史故事。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北宋初年的將領張瓊的故事。

宋太祖趙匡胤是好皇帝,但是,他卻屈殺了自己的救命恩人 - 天天要聞

張瓊是大名府館陶縣人,他早年是趙匡胤的下屬,而且多次在作戰時衝鋒陷陣,屢立奇功。根據《宋史》的記錄,後周時期趙匡胤率部攻打壽春城,當時城頭的敵人有自動連發的弓箭。一時間箭如雨下,張瓊用身體護衛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是好皇帝,但是,他卻屈殺了自己的救命恩人 - 天天要聞

事後,趙匡胤毫髮無損,但是張瓊的大腿被敵人弓箭射中。當時疼得張瓊幾次暈死過去。弓箭的箭頭深入張瓊腿骨中,醫生看了都感到無奈。張瓊勇力過人,他「索杯酒滿飲,破骨出之,血流數升,神色自若」,這事兒絲毫不亞於當年關公刮骨療毒的典故。

宋太祖趙匡胤是好皇帝,但是,他卻屈殺了自己的救命恩人 - 天天要聞

趙匡胤當皇帝後,自然對張瓊重用。他擔任過都虞候、嘉州防禦使等職務。當時都城有近萬人的精銳之師,只有張瓊能有這個本事讓他們佩服。


但是張瓊這個人,性情粗暴而且情商不高,由此他經常得罪人。史料里對他的性格描述為「性暴無機」,翻譯過來大概是說,他性格暴躁而且沒啥心眼兒。當時的史珪、石漢卿受寵,張瓊曾輕侮他們二人。這倆人對張瓊非常憤恨。公元965年,也就是宋太祖乾德元年,這年的八月份,石漢卿誣告張瓊擅自乘坐官馬,而且他還蓄養了100多人的私人武裝。

宋太祖趙匡胤是好皇帝,但是,他卻屈殺了自己的救命恩人 - 天天要聞

而且,石漢卿說,張瓊這人任職期間作威作福,還曾經公開詆毀過趙光義。這三條罪狀讓趙匡胤勃然大怒。其他兩條罪過還好說,但是私自蓄養武裝的事兒確實讓皇帝很生氣。這位靠黃袍加身登上帝位的皇帝,難以容忍自己部下私自發展武裝勢力的行為。


趙匡胤招來張瓊,讓他當面把這件事說清楚。張瓊不認罪,但是執拗的他也不肯為自己辯解。趙匡胤更生氣了,他讓石漢卿用鐵撾擊打張瓊的腦袋。石漢卿本來就對張瓊不滿,幾下下去就把他打的鮮血直流。身經百戰的張瓊不一會兒就奄奄一息。

宋太祖趙匡胤是好皇帝,但是,他卻屈殺了自己的救命恩人 - 天天要聞

之後,張瓊下獄,他自知不會免罪,就解下自己的腰帶,讓人帶給自己的母親。張瓊被定罪後,皇帝隨後下令將他賜死。之後,張瓊被抄家,結果官員報告,張家只有家僕三人,沒有任何余財。皇帝此時幡然悔悟,才知道殺錯了人。他怒氣沖沖地問石漢卿,你們說他蓄養了100多人,這些人都去哪了?

宋太祖趙匡胤是好皇帝,但是,他卻屈殺了自己的救命恩人 - 天天要聞

大概是為了表示對錯殺的歉疚,趙匡胤下令任命張瓊的弟弟張進為龍捷副指揮使。


好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說完了,歡迎關注我們下次發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來說您想聽的故事,想了解的歷史,我們盡量滿足您的要求,講給您聽。


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本號內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抄襲,違者必究!請您文明評論,杜絕謾罵、攻擊。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 天天要聞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說起拉丁美洲的歷史,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一個辭彙:香蕉共和國。這個辭彙指的是在近代的時候,拉丁美洲因為被美國控制,很多國家處於產業單一的狀態。比如瓜地馬拉只生產香蕉,所以得出個名字:香蕉共和國。其實拉丁美洲在世界歷史上頗為尷尬:很多人印象里,認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為何要殺了楊虎城,而只是軟禁張學良? - 天天要聞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為何要殺了楊虎城,而只是軟禁張學良?

1936年冬天的西安,寒風吹得城牆垛口嗚嗚作響。誰也沒料到,張學良和楊虎城扣下蔣介石的那聲槍響,不僅撞開了抗日的大門,更把兩個人的命運拽進了截然不同的深淵。後來張學良被軟禁到頭髮花白,楊虎城卻帶著全家倒在血泊里——同樣是兵諫的發動者,蔣介石
14.65億千瓦,創歷史新高! - 天天要聞

14.65億千瓦,創歷史新高!

7月4日,全國最大電力負荷達到14.65億千瓦,創歷史新高。從國家能源局獲悉:7月4日,全國最大電力負荷達到14.65億千瓦,創歷史新高,較6月底上升約2億千瓦,較去年同期增長近1.5億千瓦。入夏以來,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等地電網負荷創歷史新高。其中,江蘇電網負荷首次突破1.5億千瓦,最高負荷較春季平均增長近400...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全身上下都背負著典故的男人是誰嗎? - 天天要聞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全身上下都背負著典故的男人是誰嗎?

1. 胯下之辱典故:韓信年輕時家貧,曾遭市井無賴當眾侮辱,被迫從其胯下爬過。韓信忍下了這奇恥大辱,後來發奮圖強,成就大業。2. 一飯千金典故:韓信落魄時,常在河邊釣魚充饑。一位在河邊漂洗絲綿的老婦人(漂母)見他可憐,連續幾十天分飯給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