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心向黨·共讀黨史
為進一步提升廣大民警輔警黨史學習教育實效,不斷豐富黨史學習教育方式方法,真正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石河子市公安局組織開展「警心向黨·共讀黨史」線上讀黨史接力活動。

中國共產黨簡史(節選)

朗讀者:八師石河子市公安局民警 牟睿


敵後戰場的開闢和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創建
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後,以中國共產黨為主體的游擊戰爭在華北上升到主要地位。黨領導的軍隊根據洛川會議的決定,著重向敵後實施戰略展開,發動獨立自主的敵後游擊戰爭。當日軍依仗優勢兵力,氣勢洶洶地向前猛進時,國民黨的軍隊節節後退,而裝備簡陋的八路軍卻分散地大踏步地向敵後挺進。他們同地方黨組織相結合,組織工作團,建立戰地動員委員會、抗日救國會等半政權性質的組織。
1938年1月10日,晉察冀邊區臨時行政委員會成立。這是敵後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的第一個統一戰線性質的抗日民主政權。敵後抗日政權的建立,恢復了國民黨政權潰逃後陷入一片混亂的社會秩序,使廣大人民群眾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迅速贏得了人民的擁護。
1938年4月,黨中央作出決定:將原在山西山區的八路軍三大主力分別向河北和山東的平原地區挺進,開闢新的抗日根據地。這對於習慣山地作戰的八路軍來說是一次新的挑戰。新四軍各部也利用山區和河湖港汊等複雜地形開展游擊戰。敵後抗日游擊戰爭出現了新的局面。
敵後戰場的開闢,使中國抗日戰爭形成戰略上互相配合的兩個戰場,一個是主要由國民黨軍隊擔負的正面戰場,一個是主要由共產黨軍隊擔負的敵後戰場。敵後戰場的迅速發展,牽制了大量日軍。這是抗日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到戰略相持的一個重要條件。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在敵後開展的游擊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罕見的艱苦戰爭。八路軍將士面對日本侵略軍的反覆「掃蕩」,只有極簡陋的武器裝備,沒有來自後方的槍支彈藥的接濟。他們在敵人的包圍中創建抗日根據地,那裡大多是窮鄉僻壤,物質條件極其惡劣。1937年11月,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一部向晉察冀進軍時,五台山已開始飛雪,部隊還穿著單衣草鞋,在破廟中過夜。然而,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他們終於在敵後站穩了腳跟,打開了局面,其中的關鍵是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這是人民軍隊能夠在敵後艱苦環境中不斷發展壯大的奧秘所在。
學黨史·憶崢嶸!
編輯丨張曉丹
責編丨焦 斌
審核丨黃光慶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