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倌
毛主席晚年,雖然體弱多病,但始終牢牢掌控著中央黨政軍最高權力。
1974年年底,毛主席遠離北京,身在長沙,對於北京的情況卻明察秋毫。
根據毛主席的委託,周恩來身在醫院,心繫天下,就像一部高速運轉的「發動機」,不知疲倦地超負荷日夜工作著。在審閱了四屆人大各界代表的名額分配名單後,他致信中央政治局,要求增加老幹部的名額。
在毛主席和周恩來的指示下,決定由鄧小平主持起草周恩來在四屆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1974年11月下旬,鄧小平組織寫作班子,抓緊起草工作。為了使周恩來能夠順利完成作《政府工作報告》的重任,鄧小平建議。並報毛主席同意,決定把《政府工作報告》限定在5000字以內。鄧小平親自草擬了三段,每一段一千幾百個字,講的都是實際內容,虛的東西能少能免得盡量減。
多年後,鄧小平回憶起這段往事時,十分感慨地說:「總理的講話是我親自起草的,不能超過五千字。總理身體那麼差,寫多了他也念不下去。那個時候,我經常去見總理。」周恩來以他一貫的事必躬親,逐字逐句審閱了《政府工作報告》草稿,並提出了詳細的修改意見。
對於四屆人大的人事安排問題,由於事關黨和國家的領導權掌握在哪些人手裡,周恩來更是反覆考慮,煞費苦心。周恩來與鄧小平、李先念等人多次研究,交換意見,認為教育部關係到為國家培養什麼樣的人才,關係到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前途。
周恩來與鄧小平、李先念等人最後確定,讓曾經擔任過國務院秘書長的周榮鑫擔任教育部部長。而對於文化部部長、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的領導人選,則可作一些讓步。
當四屆人大的人事安排問題形成初步意見後,周恩來在醫院分批召集中央政治局成員開會,議定了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副委員長和國務院副總理候選人名單的三個方案。
12月1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致信毛主席,彙報預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負責人選。葉劍英在信中寫道:「今晚政治局會議上討論並通過了總參謀部領導班子的名單,僅呈如下,請予批示」,「總參謀長鄧小平同志,副總參謀長楊成武、張才千、向仲華、彭紹輝、李達、王尚榮、胡煒、何正文八位同志」。
毛主席收到葉劍英的請示後,進行了圈閱——即在來文的「毛主席」三個字上畫一個圓圈,中央在公文處理中,稱之為「圈閱」,表示「同意」的意思。
在四屆人大籌備工作基本就緒和人事安排問題基本成熟後,12月23日,周恩來、王洪文先後飛往長沙,向毛主席彙報四屆人大籌備工作和人事安排方案。
當天,毛主席會見了他們。
12月24日,毛主席與周恩來、王洪文繼續談話。毛主席說:你們兩位在這裡,讓鄧小平在北京管事。
周恩來表示,擁護毛主席意見,由鄧小平擔任國務院第一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
毛主席還要求王洪文就近段時間工作中所犯主要錯誤寫一份檢討。王洪文於第二天寫了一份,但不知為何沒有交給毛主席,卻帶回了北京。
12月25日,毛主席與周恩來、王洪文再次談話。
12月26日,是毛主席81歲誕辰。這天,毛主席讓王洪文到韶山看一看。中午,毛主席吃了一點長壽麵,喝了一口家鄉的「芙蓉酒」。晚上,毛主席與周恩來單獨長談,毛主席主要談了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問題:
列寧為什麼說對資產階級專政,要寫文章。要告訴春橋、文元把列寧著作中好幾處提到這個問題的找出來,印大字本送我。大家先讀,然後寫文章。要春橋寫這類文章。這個問題不搞清楚,就會變修正主義。要使全國知道。
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資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級工資制,等等。這隻能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加以限制。
列寧說:「小生產是經常地、每日每時地、自發地和大批地產生著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工人階級一部分,黨員一部分,也有這個情況。
無產階級中,機關工作人員中,都有發生資產階級生活作風的。毛主席上述談話和10月20日會見丹麥首相哈特林的談話,具有同樣的理論意義。當時毛主席談道:「總而言之。中國屬於社會主義國家。解放前跟資本主義差不多。現在還實行八級工資制,按勞分配,貨幣交換,這些跟舊社會沒有什麼差別。所不同的是所有制變更了。」
毛主席的這些談話,構成毛主席晚年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問題的重要指示,全黨全軍全國進行了廣泛傳達、學習和貫徹。這表明,毛主席這位81歲的革命家,儘管年老體衰,重病在身,仍在孜孜不倦地為達到他理想中完美的社會制度進行著艱辛的理論探索。
在這次徹夜長談中,毛主席與周恩來還談到了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問題,對現任中央每位負責人的優缺點的分析評價等重大問題。
毛主席與周恩來,這兩位偉大的革命家促膝長談,不覺東方之既白……
周恩來、王洪文在長沙停留的5天中。毛主席多次與他們談話。
在談到國際形勢和中蘇關係時,毛主席提出了明確的看法。12月27日,周恩來、王洪文在長沙停留了5天後,飛回北京。毛主席在長沙一直住到1975年2月3日,共在長沙休養114天。
毛主席和周恩來在長沙的一系列談話,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有著重要意義。
1974年12月的長沙之行,完全實現周恩來的預期願望和目的,使周恩來心情極為愉快。
周恩來從長沙飛回北京後,立即按照毛主席的意見,緊張工作,全面落實毛主席的各項決策。
12月28日,周恩來召開由王洪文、葉劍英、鄧小平、張春橋等參加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研究貫徹落實毛主席長沙談話的問題。
這是鄧小平復出後第一次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
雖然尚未履行正式手續。但毛主席說了讓鄧小平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鄧小平就可以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
這次會後,周恩來批告王洪文,將毛主席審定的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和國務院副總理兩份名單(草案)印發中央政治局全體委員。
12月29日,周恩來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達毛主席長沙談話內容和毛主席的各項指示。到會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一致擁護毛主席的意見,並通過了經毛主席審閱批准的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和國務院副總理的預定人選名單。
1975年1月1日,周恩來同鄧小平和李先念談話。同日。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了由鄧小平代表中央起草的關於國務院的部、委設置和各部部長、委員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人選的報告。
1月3日,周恩來主持由王洪文、葉劍英、鄧小平、張春橋參加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研究十屆二中全會的各項準備工作及在會上傳達毛主席的指示等問題。
1月4日,周恩來和王洪文聯名向毛主席報告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情況,並送去討論通過的人事安排方案。
根據毛主席在長沙的決策,經過周恩來的精心運籌,依靠黨和人民的力量,「眾志成城」,中共中央政治局挫敗了「四人幫」妄圖阻撓中央任命鄧小平擔任黨政軍重要領導職務的圖謀。
1975年一開始,中共中央1月5日發出1號文件,通知全黨,任命鄧小平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
特殊時期,毛主席選擇鄧小平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是一項重大的戰略決策,意義深遠,非同尋常。
這說明,毛主席對此事具有深謀遠慮,具有鄭重考慮,具有長遠戰略思維。
1975年1月8日至10日,中共十屆二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周恩來主持了這次會議,毛主席因在長沙養病,沒有出席。這次會議實際上是一次研究四屆人大準備工作的會議。全會討論了關於四屆人大的籌備情況,決定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關於修改憲法的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成員的候選人名單,提請四屆人大討論。
全會根據毛主席的提議,追認鄧小平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選舉鄧小平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這標誌著鄧小平在離開中共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8年多以後,不僅重新成為中共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而且從原來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總書記上升為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中將發揮更大的影響和更加重要的作用。
全會還批准了李德生關於免除他所擔任的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請求。
會議期間,傳達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還是安定團結為好。」
作者簡介:史倌,高校歷史老師,歷史研究員。長期耕耘於黨史、軍史、戰爭史。歡迎廣大歷史愛好者交流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