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春,19歲的毛澤東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預科。
1年後,湖南省立第四師範併入第一師範,毛澤東被編入預科第三班。因為湖南四師是春季升學,而湖南一師是秋季升學,所以,毛澤東在預科多讀了半年,直到這一年的秋季才編入本科第八班。毛澤東在湖南一師讀了4年多,加上在湖南四師的1年,總共讀了5年多的師範,1918年6月畢業。這一年,他25歲。
而在考入湖南四師之前,毛澤東曾經報名投考警察學堂,後來又報名投考一所製造肥皂的學校,後來又報名投考一所法政學堂,接著又報名投考了2所商業學校。可是,這些學校都不適合毛澤東,在這些學校待的時間最長的只有一個月,最短的連一天都不到。
那時候,毛澤東報名投考警察學校、肥皂學校、法政學校和商業學校,但都沒有上成或是中途退學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毛澤東為什麼後來選擇了報考湖南四師呢?這一切似乎都是一個迷。
湖南第一師範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踏上毛澤東求學求職的坎坷之路,領略一番那路上的無限風光,感受那恰同學少年的書生意氣,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豪邁和視金錢如糞土的高尚情操。
01
辛亥革命爆發前夕,1911年春,毛澤東離開讀了半年書的東山小學,由湘鄉走到湘潭,在湘潭搭上湘江里的小火輪,到了長沙。
這是他第一次到長沙,這一年他17歲,風華正茂,揮斥方遒。
這次離家近100公里,來到陌生的長沙,不為別的,完全是出於對學習的渴望、要求進步的迫切願望。
第一次來到長沙,毛澤東感到很新奇。與閉塞偏僻的韶山相比,長沙又是一番景象。長沙市面繁華,人多、地大。特別讓他感到驚訝的是在熱鬧非凡的街道上,開滿了五花八門的外國商鋪,沒錯,就是外國人經營的商鋪;在長沙城外的湘江上,排列著「威武雄壯」的外國兵艦,而沒有一艘是中國的。
這些場景不僅使毛澤東感到驚奇,還深深地刺激著他的心窩,久久不能平復。
這就是一百多年前的中國,外國人跑到我們國家做生意,買一些洋玩意兒;列強在我們的家門口架起堅船利炮,誰要是不老實就轟幾炮。
百年前的長沙
落後就要挨打。歷史已經遠去,我們無法複製當時確切的原貌,但是我們可以想像當時毛澤東看到這些現象的複雜心裡,可以想像那種受人欺凌的痛。
來到長沙不久,毛澤東考入湘鄉駐省中學,他在這裡讀了近半年的書。
他除了認真學習功課以外,大多數時間都在看報紙,每天看的報紙,一是《湘報》,二是《民力報》,而《民力報》就是毛澤東第一次看到的報紙,他從這些報紙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學校書本上所沒有教給他的新知識和新思想。
當時,在長沙各種各樣針砭時弊的雜誌報紙廣為傳播,形式多樣的街談巷議不絕於耳。當時的這種局勢,用「山雨欲來風滿樓」來形容最貼切不過了。毛澤東的所見所聞使他感到不安,也難以平靜地讀書了,而將更多的精力花在關心學校以外的廣闊天地上。
有一次,毛澤東在《民力報》上看到一些新聞:一個名字叫做黃興的湖南人領導了反清起義;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為反抗清朝而壯烈犧牲。
黃 興
在報紙上,毛澤東第一次看到了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同盟會的綱領,他既欽佩又興奮,即刻寫了一篇表示自己政見的文章,貼到學校的牆壁上。據毛澤東回憶說:這是我第一次發表政見,思想還不是那麼成熟。
文章表示,主張從日本請回孫中山出任政府的總統,康有為當內閣總理,梁啟超當外交部長。
那時的毛澤東仍然對康有為和梁啟超很欽佩,也許還不知道孫中山和康、梁的主張不同,只是覺得他們都是在鬧革命,是應該結合起來,一起反對清朝的統治,把皇帝從龍椅上搞下來。
孫中山
當時在學校,還發生了一件比較有意思的事情:為了發泄排滿情緒,毛澤東不但剪掉了自己的辮子,還強制剪掉了其他人的辮子。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1911年,註定是不尋常的一年,特別是上半年,國內接二連三地發生了不少大事。3月廣州黃花崗起義之後,4月,清庭宣布把築鐵路的權利出賣給外國人的「鐵路國有」政策,引起了人民的憤怒和強烈反對。河南、河北、四川、湖南、湖北、廣東等省份的人民都舉行了罷市、罷課、罷工和抗稅的運動。廣東和四川的群眾還成立了保路會,奮力與清朝政府各地駐軍進行抗爭,一時間聲勢浩大。
那時,立憲成為廣大民眾的迫切要求,而皇帝溥儀的回答只是下旨建立一個資政院。在學校裡面,學生們也跟著鬧起來,為了發泄排滿情緒,大家都反對留辮子。
毛澤東當然也在這些「鬧事」的學生當中,他和他的朋友蕭子璋最先剪掉了後腦勺的辮子,但是,其他一些相約剪辮子的同學卻不守信用,反悔了。於是毛澤東與蕭子璋趁晚上那些不守信用的同學睡著了以後,神不知鬼不覺地將他們的辮子剪掉了。
毛澤東剪辮子(影視劇照)
這篇文章寫到這裡,我感覺青年時期的毛主席真是有膽有謀,我想用彌天大勇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因為,你想呀,在學校,得罪絕大多數人的事,一般人是不會幹的,況且「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的封建思想在當時還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也就毛澤東敢於干這些事了。
1936年冬,毛澤東回憶說:「政治思想是能夠改變一個人的觀點的!」
在這一系列革命風暴的影響下,毛澤東用實力行動來表示反抗清朝政府的決心,而他在班上提議把學生留在頭上的辮子剪掉,則更加體現了他反對清朝政府的堅強意志。
02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發了。起義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湖南長沙。為了響應武漢,有些革命黨人在策動新軍起義;為了鼓動「排滿革命」,革命黨人積極向青年學生宣傳共和思想。
辛亥革命的爆發同樣使毛澤東受到極大的鼓舞,他決心投筆從戎。
有一天,一個革命黨人來到學校作了一次激動人心的演講。當場就有七八個學生站起來,明確同意他的觀點,支持他的主張。那個革命黨人強烈抨擊清廷,號召大家團結起來,推翻帝制,建立民國。
聽完了那個革命黨人的演講,毛澤東決心參加黎元洪的革命軍(黎元洪在武漢領導起義,那個革命黨人就是他的一個下屬官員),後因交通不便就沒有去成。
辛亥革命士兵
不久,起義軍沿著粵漢鐵路逼近長沙,後來成立了都督府,兩名首領焦達峰和陳作新被推舉為都督和副都督。革命黨人在所發現的清廷文件中,有幾份請求召開國會的請願書,原稿是由徐特立用血書寫成的。當時他切斷指尖表示誠意和決心。而請願書的開頭是這樣寫的:「為籲請召開國會,予斷指以送。」
(徐特立何許人也?他後來成為了毛澤東的老師,1936年,任蘇維埃政府教育人民委員。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很快,有許多學生投軍,一支學生軍組織起來了,在這些學生軍裡面還有唐生智。(唐生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在湖南省和中南軍區擔任各種軍、政職務,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等。)
毛澤東當時覺得學生軍的戰鬥力不行,基礎也不好,所以不喜歡這支學生軍,最後選擇參加正規軍。就這樣,毛澤東加入湖南新軍,編入新軍第25混成協第50標第一營左隊。
1936年,據毛澤東回憶:我的軍餉是每月7月,雖然不是很多,但是比紅軍多了很多。在這7元錢中,除了每月伙食用去2元,其餘絕大部分都用來買報紙,貪讀不厭。當時宣傳革命的一個報刊,名字叫做《湘江日報》,在這上面,我第一次知道「社會主義」這個名詞,後來才知道,其實那只是社會改良主義。後來,我還讀了江亢虎寫的一些關於社會主義及其原理的一些文章。
(江亢虎:他曾蒙孫中山先生賞識,後賣身投靠日本侵略者,以文化大漢奸的身份終其一生,最終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在當兵期間,毛澤東結交了兩個好兄弟,一個是彭友勝,另外一個是朱其升。其實毛澤東當兵的時候因為沒有擔保人(當時當兵是要有擔保人的)而被拒絕,後來是彭友勝和朱其升給他做的擔保人,才得以當兵。
後來,毛澤東恰巧被分到彭友勝那個班,彭友勝是副班長,毛澤東是列兵。建國後,彭友勝曾寫信給毛主席,希望能夠謀一份工作,當時彭友勝已經是67歲了。
毛主席在回信中雖然沒有明確幫忙,但後來置信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注此事,彭友勝因曾經參加過辛亥革命而享受退伍優待。此後,毛主席與彭友勝一直有聯繫。
毛主席給彭友勝的回信
而朱其升也是毛澤東當兵的擔保人,建國後,毛主席資助過他。毛澤東、彭友勝和朱其升在湖南新軍時是很要好的兄弟,1936年,毛澤東接受美國記者斯諾採訪時曾經提到他們倆的名字。
毛澤東參軍期間,革命還沒有完全勝利,清朝還沒有完全放棄政權,溥儀還沒有宣布退位。而國民黨內部卻發生了爭奪領導權的鬥爭。當時有人說,和平尚未到來,戰事仍在持續。各地又有好幾支組織起來的軍隊,這些軍隊都是反抗清廷,反抗袁世凱的。不曾想,正當湘軍準備進行鬥爭的時候,孫中山妥協了,他與袁世凱達成了協議,預定的戰爭取消了,南北「統一」了,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讓位於袁世凱了。
當時有人賦詩一首,這樣評價辛亥革命:
風雲變幻感滄桑,拒虎誰知又進狼;
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
細細品讀,講得確實很貼切、到位!
據毛澤東回憶:我以為革命已經結束了,就離開了軍隊,決定繼續回去讀書,我一共當了半年兵。
03
1912年春,當了半年兵的毛澤東退出新軍,繼續求學。這時,毛澤東很迷茫,長沙城裡的學校很多,但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那時候長沙辦了很多學校,多數學校都是通過報紙廣告來招生,17歲的毛澤東對自己未來要從事什麼樣的職業還沒有明確的主見,也沒有一定的標準來判斷學校的優劣。
毛澤東
有一天,一則警察學校的廣告,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於是就去報名投考。但是在考試之前,毛澤東又從報紙上看到一則製造肥皂的學校的廣告,無需學費,供吃住,還承諾給些津貼。
這則廣告很吸引人,廣告上說製造肥皂對社會大有好處,還可以富國利民。於是,毛澤東就改變了報考警察學校的想法,決定去做一個肥皂專家,他在這裡交了1元錢的報名費。
據毛澤東回憶:這時候,我的一個朋友他剛好在法政學堂讀書,就勸我進他的學校。我也被這所法政學校娓娓動聽的廣告所打動,廣告上說3年之內學完全部法律課程,還承諾畢業以後馬上可以當官。最後,我寫信給家裡,把這所學校所承諾的事情重述了一遍,要家裡給我寄學費來。
當毛澤東準備投考法政學校時,他的一個朋友又說:現在國家處於經濟戰爭之中,當下最急需的人才是能夠建設國家的經濟學家。
毛澤東後來採納了朋友的意見,他又向這個商業學校交了1元錢的報名費。毛澤東後來真的參加了考試而且也被錄取了。但是,後來毛澤東只在這個學校待了一個月就退學了。
據毛澤東回憶:這所學校上課都是用英語講授,我和其他同學一樣,不懂什麼英語,說實在的,除了字母就不知道什麼了。這種情況使我感到討厭,所以到月底就退學了。
在求學和求職上的不確定或者說是猶疑不決,恰恰反映了毛澤東對自己未來的認真思考。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思考,他終於決定報考湖南全省高等學校。這所學校創建於1912年,後改名為湖南省立第一中學。
毛澤東回憶這段往事時說:我花1塊錢報了名,參加了入學考試,成績是第一名,但我不喜歡這個中學,因為它的課程有限,校規也使人反感。我讀了一位國文教員借給我的一部《御批通鑒輯覽》,讀完以後,我得出結論,還不如自學更好。
御批通鑒輯覽
後來,毛澤東在這所學校讀了6個月就退學了,他給自己制訂了一個自學計劃,每天到湖南省立圖書館去看書,而且非常認真地執行,持之以恆。
我們知道,毛澤東是一位詩人,同時也是一位厲害的「筆杆子」,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他在湖南省立第一中學讀書期間寫的一篇作文。題目是《商鞅徙木立信論》,這是目前所見到的少年毛澤東的唯一的一篇作文。
吾讀史至商鞅徒木立信一事,而嘆吾國國民之愚也,而嘆執政者之煞費苦心也,而嘆數千年來民智之不開、國幾蹈於淪亡之慘也。謂予不信,請罄其說。
法令者,代謀幸福之具也。法令而善,其幸福吾民也必多,吾民方恐其不布此法令,或布而恐其不生效力,必竭全力以保障之,維持之,務使達到完善之目的而止。政府國民互相倚系,安有不信之理?法令而不善,則不惟無幸福之可言,且有危害之足懼,吾民又必竭全力以阻止此法令。雖欲吾信,又安有信之之理?乃若商鞅之與秦民適成此比例之反對,抑又何哉?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試一披吾國四千餘年之記載,而求其利國福民偉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當孝公之世,中原鼎沸,戰事正殷,舉國疲勞,不堪言狀。於是而欲戰勝諸國,統-中原,不綦難哉?於是而變法之令出,其法懲姦宄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富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貧怠以絕消耗。此誠我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憚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於是知執政者之具費苦心也,吾於是知吾國國民之愚也,吾於是知數千年來民智黑暗國幾蹈於淪亡之慘境有由來也。
雖然,非常之原,黎民懼焉。民是此民矣,法是彼法矣,吾又何怪焉?吾特恐此徒木立信一事,若令彼東西各文明國民聞之,當必捧腹而笑, 噭舌而譏矣。嗚呼!吾欲無言。
國文老師對毛澤東寫的這篇文章極為讚賞,打了個滿分100分,還做了7處眉批和文末總結:「歷觀生作,練成一色文字,自是偉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
這一年,毛澤東19歲,一個中學生能寫出這樣的文章,不得不說真是厲害呀,另外一個,毛澤東的字很工整,很好看!
04
湖南省立圖書館,位於長沙定王台,創建於清朝末年,藏書豐富。圖書館共上下兩層,二樓是藏書房,一樓是閱覽室。
毛澤東每天都會在圖書館裡面看書,從圖書館開門讀到關門,只是中午停下來買兩塊發糕吃。
在圖書館,毛澤東讀了很多書,讀了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斯賓塞的《邏輯》,還有盧梭和孟德斯鳩的一些著作。他還認真研究了俄、美、英、法等一些國家的歷史和地理,也閱讀一些詩歌、小說和古希臘的神話故事。
在圖書館,毛澤東第一次見到了一幅世界地圖,使他感到震撼,這副地圖的名字是《世界坤輿大地圖》。
1951年秋,毛澤東與當年湖南的老同學聚在一起,不禁回憶起在長沙讀書的情景,他十分高興,還興奮地講到了他在湖南圖書館第一次見到世界地圖的感受:
我雖讀過小學、中學,也當過兵,但不曾見過世界地圖。在湖南圖書館的牆壁上掛有一張世界地圖,我每天路過那裡,總會停下來看一看,研究一番。在見到世界地圖之前,我認為湘潭很大,湖南就更大,中國自古以來就號稱天下,大的不得了。但是,從這個地圖上看來,中國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湖南就很小了,湘潭在地圖上根本找不到,韶山沖連個影子都沒有。
「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一百多年前,這句話在青年毛澤東的腦海里就有了。
毛澤東後來還回憶說:世界這麼大,人也一定特別的多。這麼多的人,他們的生活過得怎麼樣,難道不值得我們注意嗎?在韶山沖,我就沒有看見過幾個生活過得快活的人。我想,韶山沖的情況是這樣,整個湘潭、整個湖南、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恐怕也差不多。
第一次見到世界地圖,使19歲的毛澤東陷入了沉思,他自問道:人生在世,難道都註定要過痛過的生活嗎?
這個時候的毛澤東就立志要改變這種使世界大多數人都陷入痛苦深潭的不合理的制度。他認為這種不合理的現象是不應該永久存在的,是應該徹底推翻、徹底改造的。
青年毛澤東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毛澤東樹立了遠大的抱負,決心要為全中國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求得解放貢獻自己全部的力量。
在湖南圖書館自學的同時,毛澤東也在認真地考慮自己的「前途」,他最後得出結論:我最適合教書。
然後,毛澤東又在一則廣告上看到了湖南第四師範的招生信息:不收學費、膳宿費低廉。
在湖南圖書館自學半年後,1913年春,毛澤東選擇報考湖南第四師範,一年後,湖南第四師範併入第一師範。
在這裡,毛澤東的人生又翻開了嶄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