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總能聽到一些朋友說,「哎呀,我就是個』水桶』,從早上起來到晚上睡覺,我手裡要是不拿一個水杯,總覺得少點兒啥,多喝水,我已經習慣了。」還有的朋友卻相反,一天到晚也沒見喝了幾口水,但是也從來不覺得渴。但你要一問,喝水嗎?他馬上會說:「喝點也可以啊,人不常說,一天至少得喝七杯水才健康,你看,我又給忘了,哎!」
大家知道,我們的人體就像我們所在的地球一樣,70%是由水分組成的。那麼,水對於我們生命是如此的重要,我們真正需要喝的水是多少呢,真的有一個標準嗎?
正常成人24小時尿量約為1000~2000ml,平均是1500ml,那麼為了維持良好的體液平衡,補充水分就必不可少。然而,容易被大家所忽視的,是我們正常人的一日三餐包括零食裡面含有的水分。
重要的,食物中的水分是人體中水份的主要來源。
為什麼這樣說呢?這要從人的後天之本脾胃說起。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氣血的生化根源。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兩者之間的關係是「脾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輸布,從而滋養全身,故稱脾胃為「後天之本」。脾特性是喜燥惡濕,脾氣主升;胃的特性喜潤惡燥,胃氣主降。飲水過多,由潤變濕,傷了胃氣,傷了脾的運化功能,導致濕滯。濕熱、寒濕由此而成,為日後埋下禍患。
渴,是身體給我們的一個信號,要正確看待。
比如:大渴不止,可以考慮陽明經病實熱;
渴不欲飲,可以考慮脾氣不升或濕熱內蘊;
渴而喜熱,可以考慮真寒假熱;
渴而喜涼,可以考慮陽明病或溫病。
……
關於取水的事實
• 食物和液體(包括水)是人體中水份的主要來源。
• 每天喝幾杯水的建議並非基於證據。
• 我們需要的水量取決於個人的需求和環境,包括活動和氣候。
• 健康的身體自然會保持良好的體液平衡。
小結一下:喝水此事雖小,但也要注意個體差異及生活環境變化,按需要適量即可。通過喝水能夠反應出人體內的問題,也可以多多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