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月,一名女子帶著一個包裹找上了黃克誠同志。這沉甸甸的包裹,黃克誠只打開了一個角便知不得了,趕緊帶去給了胡耀邦。原來那女子是彭德懷的侄女,而包裹裡頭則全是彭老總的手稿,包括那封不得了的「八萬言書」。「八萬言書」是一封給毛主席的長信,裡頭提到了一個人——柯慶施。

並不老的「柯老」
柯慶施1922年入黨,也算是跟隨我黨在戰火中成長起來的老一輩革命家了。在抗日戰爭,柯慶施主要擔任的是政治、後勤等文職工作。從這一點來看,大家也就明白柯慶施大抵是個文化人了。而因為是個文化人,肚子里的墨水多,柯慶施在寫文章表態度上是一把好手。
1957年11月,毛主席喊出了15年趕超英國的口號。從北京開會回來的柯慶施立馬以超高的「思想覺悟」,要求底下給自己產出一篇長篇報告,好在年底召開的上海市委一屆二次會議上宣導毛主席的思想。

在此背景下,一篇名為《乘風破浪,加速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上海》的報告橫空出世,並迅速掀起了社會和黨中央的熱議。原因無他,毛主席稱讚這篇文章寫得「頂頂好」。
有了毛主席的讚揚,柯慶施一時間可謂是風頭無二,成了南寧會議上的「頭號標兵」。而因為柯慶施的「出眾」文筆與「一邊倒」的態度(支持並貫徹毛主席的一切主張),毛主席十分欣賞他,將他視為黨內「德高望重」的人物。

於是,時年65歲的毛主席時常把年僅56歲的柯慶施稱之為「柯老」,以表尊重。這稱呼在當時可不簡單,是六大區第一書記中的獨一份。
成為副總理
並不老的柯老感受到毛主席的重用後更是把毛主席的一切想法都奉為了至高指令,哪怕有些想法並不切合實際。柯慶施是這樣「表忠心」的——相信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服從毛主席要服從到盲從的程度。於是在「左傾」的年代,柯慶施一味地用弄虛作假來堆砌政績。
當年柯慶施算得上是「放衛星」第一人,1958年6月,柯慶施表示自己主政的華東協作區年度糧食總產可達1200億斤。

這數字直接看或許不覺有什麼,我們放上上一年的總產715億斤就有感覺了,年增長高達70%!這明顯不符合農業規律,可在當年無人敢質疑,反而一個接一個地湊上去與之攀比。「衛星」越放越離譜,可政績卻還是要的,於是高徵收來了。收穫後的農村反而陷入了饑荒之中。
與此同時,在鋼鐵產量、階級鬥爭上,柯慶施也是出了名的要走極端。柯慶施的所作所為有一部分人是看不透,有一部分人是看透了不敢說,唯有彭老總敢於直言。1962年彭老總為了向毛主席陳情,寫下了「八萬言書」。裡面有彭老總為自己的辯白,也有對柯慶施的評價,叫毛主席不要太過重用此人。
但「八萬言書」沒能換來毛主席的認可,彭老總受到了所謂「專案組」的調查,柯慶施的青雲路還在繼續。

1964年10月6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上演了一出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毛主席在一眾中央領導人的陪同下前往觀看了。而柯慶施也在作陪的人員之中,這似乎是一個信號——柯慶施已正式進入中央。果不其然,柯慶施在第二年的第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出任副總理。
但柯慶施在政治舞台上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了,因為他的身體不大好。1965年4月9日,柯慶施因病去世。現在學界對柯慶施的評價是複雜的,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柯慶施能走上副總理的位置,與毛主席對他的「欣賞」脫不開關係。
參考文獻:
[1]錢江.柯慶施:值得研究的歷史人物[J].黨史博覽,2009(09):27-30.
[2]王德彬.彭德懷「八萬言書」的前因後果[J].唐山學院學報,2012,25(01):60-63. DOI:10.16160/j.cnki.tsxyxb.201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