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湖北宜昌,一場馬拉松比賽在這座長江經過的城市拉開帷幕。當天下午,在夷陵區小溪塔街道,李錦記可持續「李」想計劃首次走進湖北,希望廚師與宜昌的居民們共同體驗三峽文化、中藥材文化、巴楚飲食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傳統中藥材+傳統烹飪」,成就更健康的「中國味」
「葯食同源」是古人的飲食智慧,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最直觀的外在體現就是「葯膳」。截至今年,相關部門公布了106種可以葯食同源的中藥材,包括陳皮、梔子、花椒等。
活動現場,宜昌市中藥材產業協會的志願者介紹,宜昌作為一座中藥材之城,擁有十分優秀的養生中藥文化,依靠著長江流域,它的飲食文化也格外注重中藥的應用,葯膳應運而生。同時,李錦記作為一家擁有136年發展歷史的民族企業,始終將「發揚中華優秀飲食文化」作為集團使命,弘揚「中國味」。
「味,是一種層次豐富,有記憶的感官體驗。」李錦記希望廚師向東一邊向現場居民演示葯膳的烹制,一邊分享自己理解的「中國味」:有鮮香味,更有人情味。鮮香味源於李錦記醬料「100-1=0」的品質管理理念下穩定安全的醬料;人情味是在於「希望廚師」項目的出現,幫助他在成都財貿職高完成了中餐烹飪專業的學習,先後在成都希爾頓酒店、明宇豪雅酒店、成都雙流機場集團空港大酒店擔任中廚房主管,於2021年入職李錦記擔任餐飲大客戶銷售,「無論是在餐飲一線做廚師,還是成為餐飲銷售推廣弘揚『中國味』,發揚中華優秀飲食文化的初心始終沒有變。」
「廢棄醬料瓶+梔子花枝」,打造廚房裝飾新亮點
一瓶李錦記滷水汁,加上適量的水,三顆梔子,些許花椒、辣椒,再放入雞翅、鴨翅等食材熬煮片刻後,一鍋香甜軟糯的滷菜就出鍋了。
那麼,用完的醬料玻璃瓶,是成為低價值的可回收物,還是經過巧手改造成為賞心悅目的實用性物品?在此前的可持續「李」想計劃系列活動中,李錦記的醬料瓶在希望廚師的手下,變廢為寶成水凈化裝置、節能夜燈、中秋花燈……這一次,在中藥材梔子的加持下,醬料玻璃瓶將蛻變成水培容器,插上梔子花枝,成為有顏值的花器。
「在瓶子上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修剪鮮切的梔子枝條,倒上水培營養液,就可以成為廚房中獨具特色的可持續藝術品。」李錦記希望廚師郭俊華協助小朋友們完成花器的再造。2018年,郭俊華經江西萍鄉蓮花縣教育局的推薦,成為了李錦記希望廚師。從成都財貿職高畢業後,他曾在成都米其林指南推薦餐廳「銀杏」工作,現在是湖北武漢一家網紅餐廳的主管,月薪6500餘元,現在的他也想參與可持續活動,惠及更多群體。
據統計,李錦記可持續「李」想計劃自今年3月在成都啟動以來,截至目前已覆蓋成都、四川綿陽、涼山州、雲南玉龍縣、上海、湖北宜昌等城市,開展了關於水資源與土壤保護、為女性和兒童賦能、廚房中可回收物的廢棄利用,以及可持續飲食文化的應用等13場活動,線上線下共帶動超100萬人次參與、關注。
「可持續飲食、生活是中華優秀飲食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新時代年輕人,有責任傳承與發揚,並將健康的『中國味』弘揚推廣。」李錦記中國企業事務總監賴潔珊女士表示。李錦記秉承著「思利及人」的企業核心價值觀,未來將繼續依託可持續「李」想計劃,與李錦記希望廚師一起攜手更多跨界合作夥伴,將繼續弘揚「中國味」,普及可持續生活應用的場景,回歸生活、反哺生活。(資訊)
上游新聞 周靜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