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穩居貴州第三!珍酒2023年度儲酒達6.5萬噸,擬投產4萬噸

不知道你們注意到沒有?今年「雙節」消費品市場出現的兩大「現象級」商業案例:華為手機重回巔峰和問界M7汽車的起死回生!

是什麼在支撐他們成功逆襲?答案並不是部分網友所謂的情懷,而是過硬的產品品質

對於白酒行業來說,高品質戰略也始終是穿越周期的不二法門

▲珍酒2023年度生產質量大會現場


10月8日,微酒從珍酒2023年度生產質量大會上獲悉兩個重磅數據:一是現基酒儲量達6.5萬噸;二是今年下沙季擬投產4萬噸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這意味著珍酒年產能比去年再增5000噸!

去年,珍酒的產能已躋身貴州醬酒企業第三。在行業調整期下,珍酒為何仍堅定增產擴能戰略?背後有何深意?


01

產能再增5000噸,

穩居貴州醬酒企業第三


縱觀醬酒產業,珍酒可以說是行業的「基建狂魔」:

2020年,釀酒產能突破萬噸;

2021年,實現投產2.1萬噸;

2022年,投產達到3.5萬噸,躋身貴州醬酒企業第三。

今年下沙季,珍酒投產擬再增5000噸,達到4萬噸,在醬酒「頭部」陣營站穩腳跟,穩居貴州醬酒企業第三。

▲珍酒趙家溝生態釀酒區


貴州省白酒產業發展促進會會長李保芳今年5月曾表示,從規劃的產能看,「十五五」期間,貴州醬香白酒生產企業能超過10萬噸規模的, 大致只有茅台、習酒、珍酒3家,這是其他醬酒企業短期內難以達到的規模

而珍酒通過增產擴能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也接連得到《人民日報》關注和點贊。其中,9月25日,《人民日報》刊載《貴州遵義工業經濟量質齊升》的新聞報道中就特別提到:珍酒2023年基酒儲備6.5萬噸,持續增產擴能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份額打下堅實基礎。」

▲9月25日《人民日報》刊載《貴州遵義工業經濟量質齊升》


眾所周知,受限於5年的生產周期,醬酒行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產能決定了企業競爭的「基本面」,噸位也決定了地位。也就是說,企業的產能越大,市場的產業話語權越大,增長的潛能越大。

從市場結果來看,產能「跨越式」增長的珍酒在行業調整期也交出了超預期的半年「成績單」:珍酒李渡四大品牌全線增長,上半年營業收入35.2億元,同比增長15%;經調整凈利潤8.03億元,同比增長22%;高端產品收入9.26億元,同比增長32%。

值得注意的是,在9月初召開的新品發布會上,珍酒李渡集團董事長、貴州珍酒釀酒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向東還表示:「預計在『十四五』期末,珍酒優質醬酒產能將達5萬噸,儲酒超10萬噸。

可見,在增產擴能戰略上,珍酒始終是堅定的。


02

「逆周期」布局的戰略雄心


中酒協發布《2023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指出,2023年白酒行業和市場已經進入新一輪調整周期。

在行業上升期,擴產能是「順周期」投資;但珍酒為何敢在調整期做「逆周期」戰略布局?

需要指出的是,因為醬酒是重資產、長投入、長回報的「時間產業」。如果等到「順周期」才開始做基建擴產的話,基酒的生產和儲存也需要時間,再等5年後產能釋放,市場或已進入新的調整期。

▲參會人員現場開展踐行工匠精神宣誓


因此,從歷史的經驗來看,每一輪周期調整都是一次「彎道超車」的機遇,但企業必須具備穿越周期布局的戰略眼光。

以茅台為例,在2017年底啟動了「十三五」中華片區6600噸茅台酒技改工程;在2018年底決定投資建設3萬噸醬香系列酒技改工程及其配套項目。而市場在進入「醬酒熱」後,茅台的產能也到了釋放期。

由此可見,醬酒的增產擴能不能等到市場上升周期才開始布局,而是需要提前完成產能儲備,才有望在新周期實現「爆發」

從這個層面來看,『逆周期』戰略布局彰顯出珍酒的雄心和信心。」在行業觀察人士看來,吳向東在酒業征戰20多年,對宏觀形勢、市場消費和醬酒品類趨勢都有著很深刻的理解和判斷。

▲珍酒李渡集團董事長、貴州珍酒釀酒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向東


日前,
吳向東對新周期下醬酒產業發展提出的「六點思考」,即消費場景在復甦、千元價位繼續擴容、次高檔邏輯沒變、轉醬邏輯沒變、品牌消費繼續集中、醬酒庫存消化加快,就成為投資圈解碼醬酒「基本面」的重要參考。

綜上所述,珍酒之所以堅定增產擴能,從短期來看,這是對企業、渠道和行業信心的提振;而從長期來看,這是珍酒跳出了產業周期限制,著眼於未來的「彎道超車」戰略雄心。


03

構築基業長青的「護城河」


回到我們文初的話題,過硬的產品品質是消費品經得起時間考驗和周期衝擊的原因,這正如《基業長青》一書中的核心思想:固守核心價值,永葆基業長青

那麼,白酒產業需要固守的核心價值是什麼?答案也顯而易見:正是高品質戰略。而對於醬酒來說,產能所折射出的不僅是數字代表的「噸位」,更是一家企業的品質戰略。

縱觀茅台千億成長史,可以說是一部長期堅守品質戰略從而勝出的經典案例。早在上世紀60年代,在茅台「試點」時就提出了至今仍被視為白酒行業的質量「憲法」:產量和質量發生衝突的時候,產量服從質量;效益和質量發生衝突的時候,效益服從質量。

而這種對質量嚴苛的態度也烙印到了珍酒的基因

珍酒緣起偉人夙願,1975年,中國科學院將其列為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並調茅台酒廠原廠長鄭光先、總酒師張支雲等28位技術精英參與,歷經十年匠心試驗而成

從當下來看,珍酒從長期堅守的品質戰略中,在原料的精選、微生物的培養、工藝參數確定及生產管理等關鍵環節,已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質量技術體系。

日前,擁有30多年企業管理經驗的大咖「蕭大業」還從珍酒生產車間「四雙鞋」制度,即上下班一雙鞋,在車間釀酒一雙鞋,去食堂吃飯、在廠區活動又要換一雙鞋,到了衛生間還有專用的一雙鞋這個細節,讚歎其生產管理之細讓人吃驚

從企業文化到管理細節,珍酒高品質戰略落地的背後其實是企業掌舵人的戰略定力。

吳向東曾坦言:「自己60%的精力都將放在抓釀酒和抓質量上面,珍酒的品質會一年比一年好。」

而對於珍酒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吳向東的「七句箴言」即一絲不苟釀美酒、精雕細琢造產品、耕植文化創品牌、誠心誠意建渠道、精心策劃搞體驗、實實在在做企業、勇擔責任促振興,將「高品質戰略」放在企業新征程的首要位置。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曾表示:「我國已經進入長期不缺酒,但是長期缺好酒的時代。」對於醬酒賽道來說,高品質是未來市場的發力點,而產能又是高品質的基礎。從這個層面來看,珍酒堅定推進增產擴能,正是構築起企業基業長青的「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