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研發喀什「鮮果輕食」系列產品、推薦水果營養新吃法……盛夏時節,由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上海市合作交流辦指導,喀什地區行政公署、上海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上海市人民政府駐新疆辦事處主辦的第三屆新疆喀什水果乾果節將於8月8日在上海開啟盛宴。據悉,整個水果乾果節將延續至9月份,將更加突出線上線下聯動,釋放「大消費」活力。
自2021年以來,為助力喀什地區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充分發揮滬喀兩地產業資源優勢,這一活動已連續舉辦兩屆,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有力推動了喀什鮮果和乾果在上海乃至全國的品牌推廣和銷售轉化。通過「新疆喀什水果乾果節」這個平台,廣大上海市民認識並愛上了喀什地區的留香瓜、西梅、火焰蜜李、杏、桃、葡萄等鮮果品種和特色乾果產品,足不出滬就能品嘗到萬里之外的美味。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上海援疆累計實現銷售喀什地區農副產品近30億元。
目前,「新疆喀什水果乾果節」已成為上海援疆消費幫扶的品牌節日,豐富了滬上市民的「果籃子」,也為喀什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上海力量、上海智慧。
「瓜果之鄉」孕育特色鮮果,蘋果大棗西梅均是綠色有機
新疆喀什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水土光熱條件,水果和乾果品類多、口味香、甜度高,具有無公害、綠色、有機等特點,品質、品相、口感具佳,素有「瓜果之鄉」的美譽。
比如澤普縣,除了廣大「驢友」喜愛的金胡楊,還擁有無污染冰川水澆灌、沙性土壤栽培、高海拔的林木生長環境,孕育出的蘋果飄香四溢、脆爽清甜、汁多味甜、口感獨特,形成了澤普蘋果獨一無二的「冰糖心」蘋果。此外,澤普紅棗也被成為「澤普駿棗」,被列為「紅棗之冠」,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品,果大皮薄、色紅如血、性平味甘、入口即食、不留殘渣。
巴楚縣地處沙漠邊緣,光照充足、乾旱少雨、晝夜溫差大,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資源讓巴楚留香瓜領先在「起跑線」,有天然的香草清香,吃過之後唇齒留香,因此得名「巴楚留香瓜」,和當地的「熊貓羊」一樣不可多得。當地的西梅、吊干杏、紅香酥梨等各色新疆特色水果,保有著新疆水果慣有的香甜,脆而多汁,每一口都是甜蜜回味無窮。
葉城縣兩次榮獲「中國核桃之鄉」美譽,有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葉城的核桃果大、殼薄、果皮光潔、易剝離完整果仁、味香甜、富油脂、無苦澀,素有「西域聖果」的美稱。此外,還有吃法「講究」的新疆無花果等特色水果,憑藉優良品質、獨特風味,得以馳名全國。
世界非遺「十二木卡姆」的故鄉莎車縣,是我國最大的巴旦木生產加工基地,當地種植的巴旦木以果大、殼薄、果皮光潔、縫合線淺、出仁率高等特點著稱,享有「世界少有、中國唯一」和「乾果之王、西域珍品」等美譽,在全國範圍內都有著極高人氣。當地培育的色澤鮮艷、口感香甜的火焰蜜李等優質水果,也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
發布新產品新吃法,將「土特產」琢磨得更深更透
記者還提前獲悉,今年開幕式期間,新產品和新吃法將是兩大特色。上海援疆前指攜手盒馬等企業,以喀什四縣的特色鮮果和乾果為基礎,以上海地區消費者的輕食消費需求為導向,創新研發喀什「鮮果輕食」系列產品。並在「第三屆新疆喀什水果乾果節」開幕式上進行產品首發,打造消費「新食尚」,引領品質新生活,深度融入上海暑期消費季系列活動。
在線下消費場景持續加快恢復的當下,如何吸引更多消費者來購買和體驗新疆喀什的水果和乾果?讓消費者願意嘗鮮,除了努力更需要創意。在「第三屆新疆喀什水果乾果節」上,還將推薦喀什水果乾果的營養新吃法,通過參與感和體驗感的營造,使喀什水果乾果的消費更具有立體感。
為了讓更多消費者以親民實惠的價格,品嘗到喀什地區優質農產品,此次活動期間,上海各大主流市場渠道將持續引進上架喀什水果乾果,並開展形式多樣的推廣優惠活動,廣大市民朋友們還有機會贏取上海往返喀什的8日深度游套票。
「各地推動產業振興,要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土特產」背後是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將為鄉親們帶來源源不斷的「金效益」,因此要做好「土特產」大文章,促進消費幫扶提級增效,為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進一步指明方向。近幾年來,在上海市商務委等部門大力支持下,依託五五購物節、直播電商、消費幫扶聯盟等平台渠道,喀什地區農副產品逐步打通了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本屆新疆喀什水果乾果節就是在前兩屆活動基礎上,以創新思維深化資源的對接、整合,深化滬喀兩地的產業共建,將「土特產」這三個字琢磨得更深、更透,書寫出一篇賦能喀什鄉村產業振興、探索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大文章」。
作者:徐晶卉
編輯:薄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