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那些事兒:閑說皇帝佬兒們愛吃的名菜佳肴

中國的飲食是文化,是歷史的沿襲和傳承。幾乎每道名菜佳肴後面都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歷史故事。這裡主要說說與皇帝佬兒們有關,或因他們喜歡而名揚天下的一些地方特色名菜和美食佳肴。

■因乾隆皇帝而揚名的天下第一菜--蝦仁鍋巴

相傳乾隆皇帝三下江南時,在無錫城內微服私訪。一天,時過晌午,飢腸轆轆的乾隆帝國走進一家小飯店,急催店家上菜。因過了用飯期,店裡的飯菜早已售罄。店主急中生智,取出鍋中僅剩的鍋巴,在滾油中炸得金黃酥脆,再配以蝦仁、熟雞絲、高湯等製成的高湯,端上餐桌。香濃的高湯澆在酥脆的鍋巴上,「嘶」的一聲,冒出一縷白煙,香味撲鼻,酥脆中帶著鮮香,乾隆皇帝品食後非常滿意,龍顏大悅,當即賜名--「天下第一菜」。

其實所謂的「天下第一菜」,就是個油炸鍋巴澆上蝦仁、雞絲、磨菇高湯的家常菜。不過,經乾隆帝御嘴一吃,這道菜便成為淮揚菜系中的一道地方特色名菜,享譽中內外了。

■慈禧太后喜歡吃的兩道名菜--太后火鍋、紅娘自配

據傳,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城時,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倉皇西逃至西安避難。一天晚上,慈禧太后在看完戲後又冷又餓,急令御廚趕製夜宵。為討主子歡心,御廚用童子雞的胸脯肉調餡,包了一堆如杏核兒般大小的餃子。然後支起了單風紫銅火鍋,鍋中放入提前熬制好的雞鴨高湯,將餃子倒入鍋中。此時的鍋中,餃子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隨著高湯泛起的波浪不斷翻滾。鍋外,藍色火苗在夜色中不停閃爍跳動,好似一朵朵盛開的菊花。太后目睹此景,非常高興,邊吃餃子邊連連稱讚,從此「太后火鍋」餃子便名傳於世。因煮餃子時火鍋的火苗恰似盛開的菊花,此道菜又名「菊花火鍋」。

「紅娘自配」這道菜與清宮中的宮女有關。據傳,清宮廷每十年要招一批新宮女,同時遣返一批超齡老宮女。當時有4名已經超齡的老宮女已經到了遣返年齡,但因慈禧太后用得比較順心,不想放她們回家。這其中有一個宮女是御廚的侄女,這個廚子想讓侄女早日回家與家人團聚,又不敢與慈禧說,便開動腦筋,做了一個名為「紅娘自配」的菜,想用《西廂記》時的故事打動太后。太后在吃到這道菜時,遂即明白了御廚的意思,但還是故意喚來4個宮女詢問「紅娘自配」這道菜有什麼隱喻,宮女害怕不敢回答。此時的慈禧因對菜品比較滿意,吃得開心,心情好,就沒有為難她們,放她們回去了。從此,「紅娘自配」這一道菜便成了宮廷名菜,並廣泛流傳於民間。

這道菜做法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將大蝦去皮留尾,用精鹽、味精、胡椒粉、紹酒腌漬後,卷上肉餡,掛上蛋糊,入油炸熟,裝盤後擺成一圈,中間放上滑熘的番茄裡脊片。普通家庭如果喜歡,也可以學著做。

■因漢高祖劉邦而名聞天下的--龜汁狗肉

相傳漢高祖劉邦年輕時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經常到以宰狗為業的舅舅家「揩油」,混吃混喝。小心眼的舅娘想趕他走又趕不走,很是厭惡。有一次,舅娘看到劉邦外出浪蕩,便拉起了弔橋,不想讓他再進門。哪知一門心事求混吃的劉邦騎上一隻大烏龜泅渡過河又來了。舅娘一怒之下把劉邦用於泅渡的那隻大烏龜殺了,並扔進了正在烹飪的狗肉鍋里。沒想到加了烏龜的狗肉出鍋後鮮香無比,味道特別的好,並一傳十,十傳百,左鄰右舍聞到香味都競相前來購食,「龜汁狗肉」從此也名聞天下。

■明太祖朱元璋喜歡一道宮廷御菜--洪武豆腐

相傳,朱元璋年幼時家境貧寒,經常靠乞討度日。一次他在城裡一家飯店討得了一塊豆腐吃,吃後覺得味道非常好,便經常隔三岔五地去那家飯店討要。那家飯店的廚子是個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他看到朱元璋骨瘦如柴,孤苦伶仃的很可憐,便經常把吃剩的豆腐留著給他。朱元璋十分感激,並一直把這廚子的大恩銘記在心。在做了皇帝後,他便把這廚師召進宮裡當御廚,專門做這道菜給他吃。宮中大小宴席也經常上這道菜。由此「洪武豆腐」便成為一道聞名遐邇的宮廷御菜,流傳至今。

洪武豆腐是江淮菜系裡的經典名菜,色澤金黃,外脆內嫩,鮮美清香,營養豐富。但做法有點繁瑣,其實如今的洪武豆腐早不是當初朱元璋做乞丐時吃的豆腐了,這道菜的主料主要有豆腐、肉、蝦仁、山楂糕等,做法是用肉和蝦仁做餡夾在豆腐中油炸,山楂丁、醋、糖做成糖醋汁澆在豆腐上。普通家庭看著菜譜學著做,也不算太複雜。

■因魏武帝曹操而得名的--合肥曹操雞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80萬大軍南下征伐孫吳,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戰。在行軍至廬州(如今的安徽合肥)時,曹操頭痛病發作,卧床不起。膳房廚師按遵醫囑,選用當地最好的仔雞配以中草藥、好酒、精心烹製成了葯膳雞,給曹操食用。曹操嘗過這道菜後感味道奇特,十分喜愛,便令廚師經常做這道菜。時間久了,「曹操雞」的聲名便不脛而走,成為合肥的一道地方特色名菜,流傳至今。

歷經數代廚師的改良,如今的「曹操雞」雖然還用仔雞為原材料,但配料更豐富了,有天麻、杜仲、香菇、冬筍、花椒、大料、蜂蜜等18種名貴中草藥和香料,這道菜不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還具有食療健體之特效。

■元世祖忽必烈賜名的一道傳統美食--涮羊肉

  「涮羊肉」是最常見的一道市民家常菜了。普通家庭,買個電磁爐,超市裡買幾袋羊肉片,配上自製的調料就能吃起來。別看它是一道普通的家常菜,它也與皇帝有關。相傳70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在率軍征伐的途中,突然想吃原汁原味的清燉羊肉。隨軍的廚師立即宰羊剔肉,做準備。不料軍情突發,做「清燉羊肉」沒有時間了。廚師急中生智,直接將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鍋里一燙就撈出來,配了一些調料送給忽必烈食用。飢餓中的忽必烈吃後,覺得薄薄的羊肉片鮮嫩無比,原汁原味,還不油膩,大讚好吃,並立即賜名「涮羊肉」。在後來行軍打仗的途中,他經常命令廚師做這道菜。時間久了,「涮羊肉」這道美食就流傳到民間,成為一道經典的家常名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