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周刊丨春至江南 看00後「炒」出中國茶葉新活力

2025年03月23日05:00:15 美食 7904

春分這天,在浙江杭州,西湖龍井茶迎來了開採首日。隨著正式入春,江南地區的明前茶開始上市。

新聞周刊丨春至江南 看00後「炒」出中國茶葉新活力 - 天天要聞

早春時節,杭州的龍井茶樹經歷了一整個冬天的涵養,陸續冒出新芽。隨著杭州市政府宣布,本周四西湖龍井正式開採,當地的茶農們又迎來了豐收的季節。

00後的陳超鵬,是杭州市一家國營茶廠的制茶師,去年底,年僅24歲的他,因為獲得了當地商會舉辦的炒茶大賽特等獎,而受到行業關注,成了當地茶人口中的「00後制茶冠軍」。對於一直苦練技術的陳超鵬而言,每年清明前的茶季,都是施展手藝的好時候。

新聞周刊丨春至江南 看00後「炒」出中國茶葉新活力 - 天天要聞

西湖龍井制茶師 陳超鵬:因為春季是整個茶農豐收的季節,也是他們獲取經濟來源的季節。特別是明前茶,明前茶的品質又是最好的,一杯茶的關鍵因素,一個是原料,就是鮮葉。第二個就是我們的加工工藝。

西湖龍井是我國炒青綠茶的重要代表,其製作技藝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最關鍵步驟,就是通過炒制,來對鮮葉進行殺青和乾燥。

新聞周刊丨春至江南 看00後「炒」出中國茶葉新活力 - 天天要聞

陳超鵬:殺青的話,一般鍋溫要達到兩百攝氏度左右,迅速鈍化掉茶葉里的多酚氧化酶。根據經驗,手放上去有灼熱感,就差不多了,可以聽到茶葉「滋滋」的聲音,噼里啪啦的聲音。

新聞周刊丨春至江南 看00後「炒」出中國茶葉新活力 - 天天要聞

陳超鵬每次把手伸進鍋里,都要冒著被兩百攝氏度的鐵鍋燙傷的風險。乾脆利落的動作背後,靠的是異於常人的膽量和技巧。

新聞周刊丨春至江南 看00後「炒」出中國茶葉新活力 - 天天要聞

陳超鵬:我剛開始學的時候也是非常恐懼鍋溫的,剛開始學的時候手掌都是起泡的。我們講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手掌壓下去的時候,茶葉一定要比手掌要大一點、多一點,不然就直接壓到鐵上去了,這樣就會起泡。第二個就是我們通過十大手法,其實也有技巧。第一步是搭,搭上來之後拓,拓上來之後再抖。實際上是一個連貫的動作,有點像太極手法。

一旦下鍋,他堅持半個小時才能停手。除了手不能停,還要心無旁騖,才能得到香氣飽滿、滋味鮮醇的西湖龍井。像這樣一整天下來,陳超鵬只炒得出兩斤左右的干茶。

新聞周刊丨春至江南 看00後「炒」出中國茶葉新活力 - 天天要聞

陳超鵬:當我看到炒茶葉的鍋,我整個人心裡就會沉靜下來,全身心投入這門技藝里。慢慢炒的過程中,也會被師傅誇讚,然後心裡也會有一點成就感,慢慢就喜歡上了這個行業。

四年前,陳超鵬從一所職業院校畢業後,才真正踏上了制茶之路,在杭州,像他一樣願意炒茶的年輕人並不多見。他之所以選擇制茶,是源於小時候在浙江松陽縣老家,父母茶園裡的耳濡目染。

新聞周刊丨春至江南 看00後「炒」出中國茶葉新活力 - 天天要聞

陳超鵬:因為我們家裡有茶園,從小周六周末需要去茶園裡採茶。在我記憶里,我父親杯中的那一口茶,我覺得一喝進去是很苦的。然後慢慢接觸到龍井茶,喝了龍井茶之後,我覺得龍井茶是比較甘潤的。

從幼年不識茶滋味,到長大後與茶結緣,陳超鵬在職校時,原本就讀導遊專業,由於一次偶然機會到學校的茶葉實踐基地,跟老師傅學了一次制茶後,便深深地愛上。此後他輾轉到杭州拜師學藝,才應聘上了茶廠的工作。邊工作邊跟隨老師傅不斷學習,是成為一名制茶能手的必經之路。

新聞周刊丨春至江南 看00後「炒」出中國茶葉新活力 - 天天要聞

今年炒出的新茶,在師傅眼中還有進步的空間。但對於已經炒茶30多年的師傅而言,能夠收到陳超鵬這樣00後的徒弟,他希望傾囊相授。

新聞周刊丨春至江南 看00後「炒」出中國茶葉新活力 - 天天要聞

國家一級評茶師 陳超鵬師傅 周生德:其實炒茶是很苦的,因為旺季的時候一天可能要坐十六七個小時。講實話,現在像這種年輕人學炒茶,真的不多。我們最好把我們的技藝傳承下去。現在的機器化都提高生產力了,但是失去了原有的那種味道。

新聞周刊丨春至江南 看00後「炒」出中國茶葉新活力 - 天天要聞

所謂機器替代不了的味道,並非只是一種主觀感受。通過專業的茶葉審評,一杯茶能被拆分出多個可以量化的維度:眼睛看到的色澤、鼻子聞到的香氣、舌頭嘗到的滋味、口腔感受到的口感。

生長在西湖核心茶區的茶葉,被全手工炒制後,在多個維度上都有著明顯的優勢。

新聞周刊丨春至江南 看00後「炒」出中國茶葉新活力 - 天天要聞

透過茶葉審評,茶樹的生長環境、制茶師的技術水平,都會逐一顯露出來,想要真正做好一杯茶,離不開一代代茶人的長期鑽研。

新聞周刊丨春至江南 看00後「炒」出中國茶葉新活力 - 天天要聞

陳超鵬:炒茶工的話,一般指的是只關注炒茶的步驟,炒茶就好了。像制茶師的話,他要懂得整個加工過程,因為政府也非常鼓勵像這一類的人才。比如說,在市裡參加制茶比賽拿第一名的話,相當於杭州市的一類人才,收入待遇就會高一些。

在杭州,陳超鵬有了更多的職業獲得感,這讓他不甘心於只炒好眼前的一鍋茶,而是想成為一名對茶行業有深入思考的優秀制茶師。

新聞周刊丨春至江南 看00後「炒」出中國茶葉新活力 - 天天要聞

陳超鵬我們中國茶葉其實從唐代的煎茶,到宋代的點茶,明代的散泡,其實都在發生變化。因為我們全手工的西湖龍井具有文化的和記憶價值。我們還是要堅持傳統,找到新的突破口創新。

除了找老師傅學手藝,陳超鵬一有機會,也會跟從事新茶飲製作的朋友們共同探索,年輕人在交流碰撞中,不斷產生新的靈感。

新聞周刊丨春至江南 看00後「炒」出中國茶葉新活力 - 天天要聞

中國是茶的故鄉,這幾乎被全世界所公認,202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種茶、制茶、品茶,這杯傳統的中國茶,正因為年輕茶人的加入而煥發新活力。

新聞周刊丨春至江南 看00後「炒」出中國茶葉新活力 - 天天要聞

陳超鵬:因為很多年輕人印象里茶葉是比較苦的。第二個,茶葉沖泡過程比較煩瑣,我們中國有六大茶類,每個沖泡方法都有一點不同,開發一些新的產品,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在堅持這個傳統工藝上,也可以找一些創新,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守正創新。

柴米油鹽醬醋茶,古老的中國茶,一路走到今天,就是因為它是中國人每天都離不開的東西,而參與這個行當的人,有人老去,但也總有新人走入其中,年齡,也許並不重要,更好更新更吸引人的味道才是永遠的生命力。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秦皇島一餐廳「兩隻梭子蟹428元」引爭議 當地監管部門:定價受市場調節 須明碼標價 - 天天要聞

秦皇島一餐廳「兩隻梭子蟹428元」引爭議 當地監管部門:定價受市場調節 須明碼標價

海報新聞記者 田柳 報道「428元兩隻的梭子蟹,168元一斤的皮皮蝦。」近日,一位網友在社交媒體發布視頻稱,今年五一假期在河北省秦皇島市一餐館就餐時遭遇「宰客」,引發了網路熱議。5月8日,海報新聞記者諮詢到秦皇島市發改委物價科,其表示,飯店等消費場所的商品定價一般由市場調節,並通過明碼標價向消費者展示。該網友...
置換iCAR 03享受補貼還優惠2萬元 - 天天要聞

置換iCAR 03享受補貼還優惠2萬元

2025年5月9日-2025年5月11日,iCAR 揚州福聯店(愛咖)置換iCAR 03享受補貼還優惠2萬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店諮詢購買,具體優惠信息如下:車型促銷車型指導價(萬)優惠幅度(萬)優惠價(萬)庫存狀態2024款 401km
枇杷蘋果小碗紅糖……昭通優質產品持續進駐上海市場 - 天天要聞

枇杷蘋果小碗紅糖……昭通優質產品持續進駐上海市場

近日,上海市「五五購物節」正式啟動,線上線下商家紛紛推出活動吸引市民採購。來自普陀區東西部對口協作地區的昭通市也趕來赴約。5月6日,上海蔬菜(集團)有限公司2025年「五五購物節」系列活動暨昭通市特色商品發布對接會舉辦。枇杷、蘋果、小碗紅糖……等來自雲南昭通地區的各色優質農產品紛紛亮相,市民們也有機會在在...
地理冷知識——日照 - 天天要聞

地理冷知識——日照

在青島、威海的光環之下,日照像一位低調的隱士,畢竟在日照60公里金色沙灘中,有32公里屬於未開發的原生態海岸。不過現在日照的熱度也在慢慢上來,這裡也不再只是「日出初光先照」傳說的地方,她的魅力也遠不止於清晨第一縷陽光。
感謝信里塞「水果金」 醫院巧用「折角」習俗退「信封」 - 天天要聞

感謝信里塞「水果金」 醫院巧用「折角」習俗退「信封」

為感謝醫院對妻子臨終前的貼心照顧,秦先生在感謝信里偷塞一沓「水果金」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聞 通訊員 黃曉晴太太不幸離世,先生偷塞一沓「水果金」感謝醫護對太太治療期間的照顧。而醫院則巧用佛山習俗「折角」,收下家屬的心意,退回了裝著「水果金」的信封。這個近日發生在佛山的故事,主角是秦先生和佛山市第...
太噁心了!「最髒水果」第一名,購買需謹慎!便宜方便背後藏有安全風險 - 天天要聞

太噁心了!「最髒水果」第一名,購買需謹慎!便宜方便背後藏有安全風險

隨著炎熱夏季的到來,街邊果切逐漸「火熱」了起來,真是又便宜又美味。但很多人都忽視了,這看似美好的街邊果切,很可能一口就會讓你中招,導致腸胃不適、狂跑廁所……安全風險一:霉變水果濫竽充數水果爛了一點,不扔賣不了,扔了又可惜。不排除有「心思活絡」的商家把爛的部分切掉,留下看起來好的部分做成果切。爛水果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