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手撕盤龍鱔」走紅的河南廚師:流量是機遇,更重要的是菜品

2025年03月15日12:30:32 美食 8822

頂端新聞記者 王磊

12歲輟學漂泊上海,返鄉後憑一道「手撕盤龍鱔」成流量寵兒,一路把鄉鎮飯店開進省會鄭州後,卻在事業高峰遭遇滑鐵盧。

當流量不再青睞,這個曾經的「鱔王」該何去何從?

12歲輟學,8年終圓廚師夢

1999年,12歲的王艷昆從沈丘老家輟學,跟隨兄長前往上海務工,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廚師。

「沒有酒樓僱傭童工,我就在上海陽曲路上各大酒樓之間穿梭,眼裡有活兒,哪裡忙就去哪裡,久而久之,我成了陽曲路上的熟人。」王艷昆告訴頂端新聞記者。

終於,新昌潤酒樓的主管有了留下他的念頭,他如願進入後廚,最初是洗碗刷盤,逐漸能夠勝任各種雜活。

14歲,他搬往上海保德路,在味之都快餐店獲得幫廚機會;16歲,他成功「上灶炒菜」。

王艷昆向頂端新聞記者回憶在上海的經歷時,提到最多的字就是「難」,找工作難,進後廚更難,上灶最難。他說,自己熬出頭後,想當主廚,開飯店。

2007年,王艷昆帶著5000元積蓄回到周口老家,又從親友處東拼西湊,在鎮上盤下一間飯店,主打「手撕盤龍鱔」,取名「艷昆飯店」。

最初,店裡空間很小,只夠擺三張桌子,灶台則放在店門口,他站在灶台旁,一邊叫賣,一邊做菜。

多年在上海漂泊的王艷昆早有一身闖勁兒,路人反應越冷淡,他的叫賣越大聲。

「往前走,往前看,離得遠你看不見,河南豫東名菜,手撕盤龍鱔,如果你不吃,終身留遺憾。」

幾年後,他的叫賣聲已成名片,但「艷昆飯店」的生意一直沒有突破。

憑「手撕盤龍鱔」走紅的河南廚師:流量是機遇,更重要的是菜品 - 天天要聞

砸鍋時的王艷昆 頂端新聞記者/攝

反轉:摔鍋走紅成流量寵兒,王艷昆變「鱔王艷昆」

2019年,王艷昆開始在抖音上發視頻、直播,把自己熱情洋溢的叫賣聲喊到了網上。

2020年,一次拍視頻時,他喊完熟悉的口號後,一時興起,對著手機鏡頭說:「不好吃,你把我鍋砸了!」隨即把手中的鐵鍋扔飛數米。

令他沒想到的是,誇張風格的視頻吸引了大量眼球,單條視頻播放量超過1000萬。看到流量後,他又在視頻中加入新動作——「鐵勺砸鍋」,連續幾條視頻引髮網友熱議

憑「手撕盤龍鱔」走紅的河南廚師:流量是機遇,更重要的是菜品 - 天天要聞

王艷昆的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圖源網路)

有人在他的評論區編段子,稱他為「人形自動砸鍋機」;有人發文分析,「用力敲打鐵鍋,是讓調料和辣椒均勻沉在鍋底」;有人把他敲鍋的視頻剪輯成機器人敲鍋,二次創作後傳播到國外;也有人指責他嘩眾取寵,摔鍋是無故浪費。

對此,王艷昆向頂端新聞記者坦言,最開始的摔鍋是一時興起,後來的砸鍋和摔盤子則是為了吸引網路流量而做的「節目效果」。他說,「以前在街上叫賣,現在在網上叫賣,都是為了吸引顧客。」

成為「網紅廚師」後,王艷昆的「手撕盤龍鱔」熱銷不斷,最高時,一天能賣出2000多條鱔魚,他也因此獲得「鱔王艷昆」的外號。

再反轉:在鄭州遭遇滑鐵盧,王艷昆:「現在,活著就是勝利」

流量的加持下,他在鄭州一連開設了三家門店。「最終目標是把飯店開到上海,回到我廚師生涯開始的地方。」他告訴頂端新聞記者。

2021年他來鄭州開店,第一天便遭遇特大暴雨,但他仍然樂觀,「我不喜歡開門紅,剛開業就迎來大量顧客,會因缺乏磨合而影響口碑,所以暴雨不影響什麼。」

王艷昆向頂端新聞記者回憶,暴雨過後,店裡的營業額連續增長38天,但不久後就遇上疫情。

另一個問題是,流量不再青睞「鱔王」,他形容現在發布視頻後的流量情況,「就像拿石子扔進河裡,激不起多少水花。」

2024年春節前後,兩家分店因成本問題相繼閉店,目前在鄭州僅剩的一家門店,也讓出了近三分之一的面積。頂端新聞記者觀察,店裡只在晚上能看到食客,員工的上班時間也改到每天下午5點,王艷昆會利用閑暇時間前往附近工地賣盒飯,他總結目前的經營形勢說,「現在,只要活著就是勝利。」

反思:流量褪去,質量能否撐起未來?

「我不識多少字,是網路的力量讓我從農村來到鄭州。」提起流量,王艷昆說:「這是一種機遇,但更重要的是菜品質量。」他對「手撕盤龍鱔」的質量充滿信心,認為有朝一日,質量終會成就流量。

對於擴張失利的原因,他認為,運氣佔一部分,但主要問題是對分店缺乏管理,經常有顧客反映菜品味道變化大,上菜慢,「我只懂如何做廚師,不懂如何做管理」。

憑「手撕盤龍鱔」走紅的河南廚師:流量是機遇,更重要的是菜品 - 天天要聞

王艷昆製作的菜品配料表

王艷昆向頂端新聞記者介紹,他正從流量和質量兩方面發力,在網路上將自己打造為「手撕盤龍鱔」的推廣人,吸引更多顧客嘗試這道菜品;在質量上堅持新鮮食材和標準化製作,「讓大家提起盤龍鱔,就能想到我的艷昆飯店。」

王艷昆告訴頂端新聞記者,經過這次失利,自己心中有很多感想,未來將會與懂管理的人合作,制定更穩妥的規劃,在合適的時機重開分店,但在上海開店的目標,大概率會成為遺憾。「以前,我一直是廚師,以後,我還會一直是廚師,這輩子不想做別的職業。」他說。

憑「手撕盤龍鱔」走紅的河南廚師:流量是機遇,更重要的是菜品 - 天天要聞


來源:頂端100℃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秦皇島一餐廳「兩隻梭子蟹428元」引爭議 當地監管部門:定價受市場調節 須明碼標價 - 天天要聞

秦皇島一餐廳「兩隻梭子蟹428元」引爭議 當地監管部門:定價受市場調節 須明碼標價

海報新聞記者 田柳 報道「428元兩隻的梭子蟹,168元一斤的皮皮蝦。」近日,一位網友在社交媒體發布視頻稱,今年五一假期在河北省秦皇島市一餐館就餐時遭遇「宰客」,引發了網路熱議。5月8日,海報新聞記者諮詢到秦皇島市發改委物價科,其表示,飯店等消費場所的商品定價一般由市場調節,並通過明碼標價向消費者展示。該網友...
置換iCAR 03享受補貼還優惠2萬元 - 天天要聞

置換iCAR 03享受補貼還優惠2萬元

2025年5月9日-2025年5月11日,iCAR 揚州福聯店(愛咖)置換iCAR 03享受補貼還優惠2萬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店諮詢購買,具體優惠信息如下:車型促銷車型指導價(萬)優惠幅度(萬)優惠價(萬)庫存狀態2024款 401km
枇杷蘋果小碗紅糖……昭通優質產品持續進駐上海市場 - 天天要聞

枇杷蘋果小碗紅糖……昭通優質產品持續進駐上海市場

近日,上海市「五五購物節」正式啟動,線上線下商家紛紛推出活動吸引市民採購。來自普陀區東西部對口協作地區的昭通市也趕來赴約。5月6日,上海蔬菜(集團)有限公司2025年「五五購物節」系列活動暨昭通市特色商品發布對接會舉辦。枇杷、蘋果、小碗紅糖……等來自雲南昭通地區的各色優質農產品紛紛亮相,市民們也有機會在在...
地理冷知識——日照 - 天天要聞

地理冷知識——日照

在青島、威海的光環之下,日照像一位低調的隱士,畢竟在日照60公里金色沙灘中,有32公里屬於未開發的原生態海岸。不過現在日照的熱度也在慢慢上來,這裡也不再只是「日出初光先照」傳說的地方,她的魅力也遠不止於清晨第一縷陽光。
感謝信里塞「水果金」 醫院巧用「折角」習俗退「信封」 - 天天要聞

感謝信里塞「水果金」 醫院巧用「折角」習俗退「信封」

為感謝醫院對妻子臨終前的貼心照顧,秦先生在感謝信里偷塞一沓「水果金」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聞 通訊員 黃曉晴太太不幸離世,先生偷塞一沓「水果金」感謝醫護對太太治療期間的照顧。而醫院則巧用佛山習俗「折角」,收下家屬的心意,退回了裝著「水果金」的信封。這個近日發生在佛山的故事,主角是秦先生和佛山市第...
太噁心了!「最髒水果」第一名,購買需謹慎!便宜方便背後藏有安全風險 - 天天要聞

太噁心了!「最髒水果」第一名,購買需謹慎!便宜方便背後藏有安全風險

隨著炎熱夏季的到來,街邊果切逐漸「火熱」了起來,真是又便宜又美味。但很多人都忽視了,這看似美好的街邊果切,很可能一口就會讓你中招,導致腸胃不適、狂跑廁所……安全風險一:霉變水果濫竽充數水果爛了一點,不扔賣不了,扔了又可惜。不排除有「心思活絡」的商家把爛的部分切掉,留下看起來好的部分做成果切。爛水果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