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不知道你是否經常在家做飯,是否有發現,就算自己並未刻意選購固定品牌,但自家廚房總能看到海天調味的身影。
另外,無論是在京東超市、天貓超市等各類平台,還是線下超市購買調味品,總能看到海天這個品牌。
那麼,為何海天調味品隨處可見?這個品牌在國內究竟佔據多大市場份額?
01 海天的起源與發展歷程
說起海天,得先談談它的發源地 —— 廣東佛山。
佛山位於北回歸線上,陽光充足,極其適合黃豆晾曬。這種溫暖的自然條件催生了一批生產醬油等調味品的作坊,在過去這些作坊被稱為醬園。
上世紀 50 年代,佛山的 25 家醬園決定合併重組,海天醬油廠由此誕生。
圖源:海天集團官網
1994 年,海天啟動股份制重組,成為一家由佛山市政府和員工控股的公司。
1999 年,海天成為首個在新聞聯播整點報時環節打廣告的醬油品牌。
直至 2007 年,海天 30% 的國資持股被其他股東收購,徹底改製成為民營企業。
此後,海天開始快速發展。
02 海天的市場地位與產品營收
市場調研機構英敏特(Mintel)的數據顯示,2019 年至 2022 年,中國醬料和調味品市場份額的前三名一直是海天、廚邦醬油所屬的中炬高新以及李錦記。
圖源:英敏特
《第一財經》指出,醬油是國人使用最多的調味品,佔比近60%,其次是醋,但醋的發展具有明顯的本地口味特色,市場集中度不如醬油。
海天醬油市佔率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
根據海天集團在 10 月底發布的最新財報,今年前 9 個月,海天醬油營收超過 100 億元,在公司總營收中佔比過半。
市場份額同樣位列全國第一的海天蚝油,營收超過 34 億元,是公司第二大業務。而醋、料酒等其他產品板塊增速最快,貢獻金額超過 31 億。
圖源:海天味業財報
03 海天調味品隨處可見的原因分析
(一)線下渠道優勢與線上業務拓展
《第一財經》指出,多數調味品在產品上差異不明顯,入行門檻不高,使得銷售渠道成為調味品企業布局重點。
早在 2003 年,海天就確定全面開發縣級市場、啟動農村銷售的策略,創建兩極式銷售架構,由分銷商創建渠道,經銷商直接面對消費者終端。
同時,海天不在一個區域市場設置總經銷,而是由兩個經銷商競爭,避免地方經銷商話語權過大。
此外,海天給予經銷商諸多好處。
據《澎湃新聞》報道,送寶馬、送賓士曾是海天獎勵經銷商的手段,再加上高返點政策鼓勵經銷商壓貨且無庫存壓力,經銷商不會異地竄貨或壓低價格。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海天味業經銷商共6722 家,銷售渠道幾乎覆蓋全國。
圖源:海天味業財報
而醬油市場第二名中炬高新的經銷商只有 2000 出頭,主要銷售區域集中在南部和東部。
同時,海天財報顯示,其目前也在發力淘寶、抖音等電商平台。
《界面新聞》認為,2022 年海天通過讓利搶佔線上渠道份額,在毛利率下滑 8.5% 的情況下,實現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 40%。
(二)成本優勢與穩固企業客戶
根據《第一財經》的報道,黃豆、白糖等大宗商品原材料佔據醬油成本的一半左右。
海天由於具有規模化優勢,對原材料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更強,且醬油產品毛利超過 60%,因此不太可能主動提價。
相對更低的成本使海天在餐飲業和食品加工領域擁有相對穩定的客戶群。
華鑫證券發布的研報指出,企業客戶所帶來的收入占海天營收比例超過一半。
圖源:華鑫證券研報
CBN data 還指出,由於餐飲業對菜品味道一致性要求嚴格,廚師通常不會輕易改變使用的調味品品牌。
因此,海天連續多年贊助國內最大的廚師培訓學校之一 —— 新東方烹飪學校,以培養更多廚師使用海天產品的習慣。
(三)高端零添加醬油市場有限
2022 年,海天醬油被爆出添加劑 「雙標」 事件,儘管海天連續發表三則聲明澄清,但消費者並不買賬。
在海天發布第三則聲明的第二天,股票開盤下跌近 8%,市值蒸發 300 多億元。
同時,主打零添加醬油的千禾味業股價一度漲停,多款產品賣到斷貨,被認為是海天事件的最大贏家。
圖源:Wind,東吳證券研究所
然而,電商渠道數據顯示,一瓶 500 毫升的普通醬油價格一般在 5 塊到 10 塊之間,零添加的價格大概在 10 塊到 20 塊之間。
在當前消費環境下,定位高端的零添加產品面臨不小的銷售壓力。
千禾味業在去年年報中表示,由於需求低迷,消費者更追求性價比,將增加打折促銷力度,調整產品價格帶。
04 海天面臨的壓力與挑戰
(一)產品多元化策略不順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國內人均醬油需求量從 2015 年的 1001.3 萬噸下降到 2020 年的 700.8 萬噸,醬油市場逐步成為存量市場。
圖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
海天不斷探索新增長點,近幾年陸續推出火鍋底料、果蔬汁飲料,今年還嘗試了飲用水。
但《 36 氪》指出,海天試圖進軍的新領域已有市場份額相對穩固的品牌,海天很難取得突破。
(二)海外表現不突出
去年海天表示海外市場銷售佔比較低,仍以華人使用為主。
目前海天可能未直接參与海外業務經營,而是依託貿易商。
艾媒諮詢 CEO 認為,作為老牌企業,海天在國內市場覆蓋率面臨天花板,海外是其不得不搶佔的新戰場,這可能也是其考慮赴港上市的原因之一。
而且在消費下行的大環境下,餐飲業受到較大衝擊,不少餐廳關店。比較依賴企業客戶營收的海天能否繼續維持這部分市場成為未知數。
畢竟在疫情期間,因無法堂食導致的調味品需求下降,曾給海天業績造成一定壓力。
結尾
海天味業一路走來,從佛山的傳統醬園發展成為國內調味品行業的巨頭,其成就令人矚目。
然而,在市場的風雲變幻中,海天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產品多元化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海外市場的開拓也任重道遠。
但正是這些挑戰,促使海天不斷反思、創新和進取。
未來,海天味業能否繼續保持其在國內市場的領先地位,成功突破發展瓶頸,在海外市場闖出一片新天地,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相信在不斷的探索與努力下,海天味業將以更加穩健的步伐邁向新的輝煌,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美味與品質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