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貴州茅台是我國大麴醬香型白酒的鼻祖和典型代表,被尊稱為「國酒」。它具有色清透明、醬香突出、醇香馥郁、幽雅細膩、入口柔綿、清冽甘爽、酒體醇厚豐滿、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的特點,人們把茅台酒獨有的香味稱為「茅香」,是中國醬香型風格的典型。
一、獨特的氣候條件。茅台鎮四面環山,常年微風少雨,冬暖夏熱,平均氣溫16.7度,就像一個天然的酒窖一樣。兩千多年的釀酒歷史,形成了穩定的微生物群。
二、獨特的赤水河水。赤水河水質優良,富含鈣、鎂等有益微量元素。離開赤水河水,就釀造不出真正的茅台酒。
三、優質的土壤條件。茅台鎮地質地貌構造主要是侏羅紀白堊系紫色砂頁岩、礫岩,土壤厚度達50厘米,孕育了赤水河谷獨有的糯高粱。
四、12987釀酒工藝。
一個周期。意味茅台酒走完一個周期,需要1年的時間。
兩次投糧。意為在大麴釀酒的工藝中,需要兩次投糧。一般在重陽下沙,「沙」的意思就是指高粱。二次投糧即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繼續上甑蒸煮。
九次蒸煮。意為在大麴醬酒的釀造工藝中,共需九次蒸煮。其所用容器,名為「甑」,茅台鎮的甑子能裝1500斤。蒸煮環節很關鍵,每次蒸煮需要兩個小時。頭兩次投糧經過兩次蒸煮,但不取酒。第三次蒸煮開始,時間為臘月至次年正月,剩下的7次都會取酒,一直到次年九月蒸煮過程才完成。
八次發酵。意為大麴醬酒的釀造工藝中,共需八次發酵。每一次蒸煮後,把酒麴鏟入窖坑進行封存——進入「窖期」。
七次取酒。意為在大麴醬酒的釀造工藝中,共需七次取酒。經過下沙和造沙的高粱澱粉吸漲以後,澱粉開始被糊化、糖化和酒化,接下來就會進入七次取酒程序。
端午之曲。端午時節,是茅台鎮一年之中最好的制曲時節。這時候,制麴車間的門上爬滿了「曲蚊」, 這是制曲所需要的最好的微生物環境,氣溫處於一年中的最高點。
一般來說,一年一個周期,指的是從第一次投糧,即以重陽下沙為始,到第二次取酒完成為終,歷時一年。
茅台酒品酒五步曲
茅台酒屬醬香型白酒,在飲用前需要醒酒。在開瓶前搖晃酒瓶,然後倒入醒酒器(或在瓶內)靜置10分鐘左右,然後開始進入品酒五步曲。
品酒五步曲,分別為觀色、聞香、搖杯、品嘗、回味。
二、聞香。一般的聞香之前,女士不得化妝或者噴香水,男士不得抽煙,因為這樣可以使我們更好的識別酒的香味。先放下酒杯,做深呼吸的動作,排除我們體內多餘的廢氣,然後自然的吸氣,再慢慢的呼出來,找到一種練太極的感覺。端起手中的酒杯放在鼻下方三到五厘米處,自然的吸氣,感受一下酒體散發出來的優雅的酒香,芬芳的糧香以及沉香,一般好酒聞起來它一般沒有一種刺鼻的感覺,一股糧食香非常的沁人心脾。再次在鼻下晃動你的酒杯,一股非常濃郁的酒香散發出來,聞起來也是非常的醇厚儒雅,香味協調,尾淨餘長。
酒美在於香,「生香靠發酵」。茅台酒的發酵需要採取兩種方式進行,其間的玄妙,讓觀者著迷。
(一)開放式發酵:開放式發酵,即「陽發酵」,又稱「有氧發酵」。就是通過把酒醅攤涼,高溫堆積,在地面上進行發酵,充分攝取、網羅、繁殖、篩選空氣中對人體有益的微生物,旨在納天之「精華」,是產香的發酵。
(二)封閉式發酵:封閉式發酵又稱「陰發酵」,也稱「厭氧發酵」。是在開放式發酵到一定程度後,把酒醅用窖泥密封於窖池中發酵,意在吸地之「靈氣」,是產酒的發酵。
三高」是茅台酒整個釀造工藝流程中的核心工序。即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流酒。
高溫制曲形成的大麴具有特殊的香味,是茅台酒風味物質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後期釀酒發酵的重要基礎;
高溫堆積發酵工藝在充分網羅自然環境微生物的同時又通過溫度進行優勝劣汰,可以稱之為二次制曲,所發生的化學反應產物是茅台酒香氣成分的重要來源;
茅台的高溫流酒,使很多低沸點的物質和有害物質在接酒過程中得以充分揮發,高沸點香味物質得以充分保存,酒精和水分子得以充分結合。酒變得醇厚綿長,飲時不刺喉,酒後不燒心、不上頭;即使有時過點量,也不會使人產生頭昏腦脹、身心疲乏的感受。
諮詢熱線;151 2029 7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