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在家做飯成為了奢侈的享受,而外出就餐或者點外賣成了越來越多的打工人的首選。但現在一些商販為了利益最大化,在食品中摻假已經司空見慣了。作為在餐飲行業摸爬滾打一輩子,開過快餐店、燒烤店、飯店的馬師傅,來告訴你在外就餐或者點外賣,要注意哪些餐飲業的小秘密。
優美的就餐環境背後可能藏著看不到秘密
食材的秘密
1、牛蛙。現在的美蛙店越來越多,干鍋牛蛙的口感也很不錯,但是能不吃就不要吃。因為為了滿足牛蛙的大量需求,牛蛙養殖場全靠抗生素提高產量,藥物殘留嚴重超標,養出來的都是毒蛙!過量攝入抗生素,會損傷神經系統、腎臟、血液系統,尤其是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更要慎重。長期應用抗生素可抑制或殺滅敏感細菌,有些不敏感的細菌或黴菌卻可以繼續生長、繁殖,造成新的感染,這就是二重感染,治療非常困難,病死率高。
2、雞柳。路邊小吃攤上的雞柳聞起來很香,吃起來也很香,但是雞肉含量太少了。最常見的一些雞柳通常是採用雞身上質量較差的一些肉,混合澱粉和食用膠、保水劑、色素等等組成,雖然吃起來鮮香滑嫩,實際上含肉量非常低。為了延長這些合成雞柳的保質期,在加工的過程中還會加入一些分量超標的防腐劑。大家在買雞柳的時候要注意,純正的雞柳口感鮮嫩,而且吃起來有明顯的雞肉纖維。
雪花雞柳
3、蟹柳棒。這是一種在火鍋店、麻辣燙等很常見的海鮮製品。但是市面上常見的蟹肉棒基本上都是人工合成的,幾乎不含蟹肉,就算裡面含有一些肉,也是用的一些碎魚肉,再加一些調味劑和添加劑就做成了味道和蟹肉很相似。這種合成的食物基本上和垃圾食品無異,所以各位小夥伴們千萬不要吃。
4、魷魚、牛肚、牛百葉。幾乎市面上所有的魷魚、牛肚牛百葉都用火鹼泡過,「火鹼泡魷魚,一斤變三斤」,這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魷魚、牛肚、牛百葉用火鹼泡發以後,會變得又白又嫩,口感還特別好。但是火鹼具有強烈的腐蝕性,一旦誤服便可能造成消化道黏膜的損傷,包括口腔黏膜、食道黏膜以及胃黏膜,可能受到火鹼的腐蝕性損傷,而出現疼痛、出血或發生感染等傷害。
5、撒尿牛丸。天冷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吃火鍋,各種各樣的丸子這時候就很暢銷。但是市面上99%的撒尿牛丸根本不是牛肉做的,全是澱粉、食品膠、色素、保水劑。其他各種丸子也是一樣,裡面的添加劑太多,用的肉都是一些品質很差的肉,加上各種香精,才會聞起來很香。
撒尿牛丸
6、牛羊肉卷。作為火鍋的絕配,很多朋友在家或在外就餐吃火鍋,都會點牛羊肉卷。但是便宜的牛羊肉卷根本不是牛羊肉,而是用的雞肉、鴨肉加上食用膠合成的。雖然食用起來對身體沒有什麼大的損害,但是花了牛羊肉的價錢,吃的卻是雞鴨肉,想想就很生氣。
火鍋絕配——牛羊肉卷
7、無骨雞爪絕對是妥妥的科技與狠貨。雞爪用三聚磷酸鈉泡發後會變得又肥又大又Q彈,然後用乙基麥芽酚增香去異味,再用脫氫乙酸鈉讓它久放不壞,再用檸檬泡椒香精增加酸味和辣味味,再加檸檬香精增加檸檬味。過量攝入三聚磷酸鈉,會對腸胃黏膜產生刺激,可能會出現腹痛、腹瀉、噁心等腸胃不適的癥狀;同時會對肝和腎帶來很大的負擔,長期如此肝、腎功能會出現損傷。
8、青椒肉絲。青椒肉絲在飯店裡特別受歡迎,尤其是一些小飯店,價格便宜,有菜有肉,很下飯。但是很多小飯店的青椒炒肉絲,用的不是豬肉,不是雞肉,用的是合成雞肉絲。合成雞肉絲主要是澱粉、大豆蛋白、卡拉膠和防水劑組成。
9、巴沙魚。巴沙魚千萬別給孩子吃,很多巴沙魚會用三聚磷酸鈉保水劑,讓肉更加白嫩,但是一旦吃多了後,就會磷超標,嚴重影響鈣的吸收,影響孩子的骨骼發育,甚至神經網路延緩發育。
10、肉餡。很多包子店、食堂包包子用的肉餡,都是豬肉的下腳料,非常便宜,幾塊錢一斤。肉販在攤位絞好以後直接送到後廚,肉都是沒有清洗過的。
有時候吃的肉包子口感不正常
配料的秘密
1、街邊聞起來異常香的熟食,千萬不要買。因為裡面很可能是放了一級麥芽雞粉,經常吃對器官和骨骼造成傷害。
2、幾乎所有的乾貨如紅棗干桂圓大料都是用硫磺熏過的,不熏容易發霉顏色還不好看。
3、賣的很好的榴槤千層,可能裡面沒有榴槤,而是榴槤沙拉醬。
4、超市很多麵包為什麼保質期有幾個月?因為放了大量的防腐劑、乳化劑。
5、奶茶裡面的奶其實是梔子木,茶大多數是茶精茶酚,糖是果葡糖漿和甜味劑。
6、很多飯店用的都是轉基因油。
7、瓶裝的綠茶紅茶基本都是各種添加劑的混合料,沒有一點點茶葉。
8、川菜火鍋店的油基本都會回收再利用。
用餐的秘密
1、如果你下飯店吃的菜不合胃口,千萬千萬千萬別讓廚師回鍋,他們很有可能用口水給你調味。
2、飯店的餐具必須必須必須用開水燙一燙,如果你看到有些餐具的清洗過程,可能你就不會再用這種餐具吃飯了。
3、酒吧的冰塊,其實一點都不高大上,都是自來水放進製冰機製作出來的。
結語
對於辛辛苦苦的打工人而言,每天在家就餐不現實。外出就餐時首選證照齊全、衛生條件好、環境整潔、網路評價較好的餐飲飯店,優選實施「明廚亮灶」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等級公示牌為「綠色笑臉」標識的餐飲服務單位。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提倡使用公筷、公勺。盡量避坑,做到自我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