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河豚的時候到了,其實不一定是春天,十一月份之後都可以吃,拚死也要嘗嘗這傳說中的「天下第一鮮」。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第一次知道河豚還是讀書的時候讀蘇軾的詩,僅僅知道它是一種魚,卻是不知道還是生起氣來把自己氣成一個圓球的魚且身兼劇毒。
後來學會了海釣,能近距離接觸這個特別的物種。作為釣魚人其實很討厭河豚,只要它一來其他魚就跑了,它有一口鋒利的牙齒能輕易把魚線切斷,基本上釣到了它魚線就得重換,即便是釣到了因為劇毒也沒人要。不過抓在手裡搓幾下看它把自己氣成一個圓滾滾還是挺解氣,手感柔軟肚皮上還有一粒粒的凸起,釣到的河豚下場多半是被丟在一旁曬魚乾。
虎門是一個面積不大卻地理位置重要的地方,位於珠江口東岸比鄰零丁洋也成了富饒之地更是兵家必爭之地,大多數人知道它是因為鴉片戰爭虎門銷煙,其實虎門的飲食也是有頗有當地特色,吃河豚就是其中之一。
虎門的威遠、新灣在海邊都建有不少農家樂大排檔,河豚就是他們特色菜。當地魚民也會把出海捕獲的海鮮擺出來賣也能時常見到河豚的身影,當地人稱其為「雞泡魚」。
河豚雖然肉味鮮美營養豐富但是因為它體內從卵巢、肝臟、腎臟、眼睛、血液、甚至皮膚都含有劇毒河豚毒素如果處理不幹凈就會引發中毒嚴重的致人喪命所以通常不建議食用。
但是它的鮮美卻又吸引著大批追逐味蕾感受的食客前赴後繼,從沿海到內地,從國內到國外,東南亞、日本都有人鍾愛河豚。而我也在朋友鼓動中躍躍欲試。
其實如果擔心自己做的處理不幹凈有毒,不妨找一家店去坐享其成。當一盤做好的清蒸河豚端上桌帶著忐忑和新奇觀看跟尋常魚沒啥不同,只有入口才能感受那份鮮美,而我更中意它Q彈的質感。
忐忑不安中忍不住吃了一條又一條,當三條河豚下肚滿桌的人忍不住開起了玩笑數起了倒數。十分鐘、二十分鐘後依然相安無事並沒出現手指、嘴唇、舌頭感覺麻木的情況,也沒有心慌,面色發紫等不適的癥狀,說明過關了沒事。
雖然中國有句古話「食得一口河豚肉,從此不聞天下魚」的說法,也有「不吃河豚魚不知魚味,吃河豚魚百味皆無」的感慨,但還是建議盡量不要食用,天下美食無數也沒必要拿性命去賭,即便是萬分之一的幾率。#河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