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記者 田柳 廈門報道
「2023年,山東省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達95.6%,歷史性進入全國前三名;山東海洋生產總值突破1.7萬億元,居全國第二位,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達7620.4億元,連續四年居全國首位。」
12月7日,2024海洋保護大會在福建省廈門市召開。會上,山東省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張金智介紹了山東推進海洋環境保護助力海洋強省建設情況。
海報新聞記者從張金智的發言中了解到,山東作為我國重要的沿海省份,海洋強省的建設並非一日之功,而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山東十分重視「灣長制」,陸海統籌、協同發力,近海海域生態環境質量逐步改善。群眾親海臨海,環境品質持續優化。再通過科技引領、創新機制,使海洋生態環境治理與監管能力水平有效提升,碧海銀灘向金山銀山轉化的路徑也日益清晰。
目前,山東已動態整治完成入海排污口2萬餘個。「十四五」以來,爭取中央資金27億元、地方投入14.8億元開展海洋生態治理,整治修復岸線42.9公里、濱海濕地8660公頃。全省48條省控以上入海河流水質全部達到或優於地表水V類,黃河入海斷面總氮濃度連續三年低於入境斷面。2023年沿海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8.5%,1.6萬餘個沿海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沿海七市1.7萬家規模化養殖場全部配建畜禽糞污處理設施。
「『碧海銀灘也是金山銀山』正逐步成為現實。」張金智表示,目前山東省青島市、煙台市和威海市共有4個海灣入選國家級美麗海灣優秀案例,藉助美麗海灣資源,這三個城市於2023年分別吸引旅客人數1.3億、8790萬、59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910億元、1012億元、631億元。
「近年來,儘管山東省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果,但陸源污染防治依然任重道遠,海洋生態保護修復任務壓力較大。」
會上,張金智深入分析了山東海洋環境治理存在的問題。他表示,山東省入海排污口數量多,類型複雜,監管難度大。自然岸線保有率管控目標達標壓力較大,局部生態紊亂問題多發。而且海洋環境應急能力與海洋環境保護需求仍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