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馮堯
鴻蒙智行「三界」玩家——賽力斯、北汽藍谷、江淮汽車,選擇在同一日亮出成績單。
7月9日晚間,上述已加入鴻蒙智行體系的三家車企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其中,「今年不差利潤」的賽力斯一舉實現正向盈利13.9億元—17億元,走出虧損泥潭。
即將推出百萬元級「第四界」的江淮汽車也收穫了超八成的業績增幅。不過,北汽藍谷仍舊處於虧損狀態,今年上半年虧損額料超24億元。
賽力斯盈利擴大
根據賽力斯披露的業績預告,該公司預計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39億—660億元,同比上升479%—498%;實現歸母凈利潤為13.9億—1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實現扭虧為盈。

實際上,今年一季度,賽力斯已經成功完成逆襲,實現歸母凈利潤2.2億元。以此看來,其二季度盈利規模迅速擴大。要知道,在今年開始盈利之前,賽力斯已經連續虧損了4年,累計虧損近百億元。
業績扭虧得益於賽力斯和華為共同打造的問界已經進入收穫期,年內銷量持續提升。
最新數據顯示,問界全系6月單月交付突破4萬輛,創歷史新高。其中,問界M9車型6月交付17241輛,累計大定超10萬輛;新M7車型6月的交付量為18493輛,上半年累計交付量突破11萬輛。
憑藉問界車型的熱賣,賽力斯近來也動作不斷。就在一周前,賽力斯宣布擬收購華為及其關聯方持有的已註冊或申請中的919項問界等系列文字和圖形商標,以及44項相關外觀設計專利,收購價款合計25億元。
今年6月,賽力斯宣布擬按協議回購菁雲創富、賽新基金所持的賽力斯電動55%的股權,相應收購價格約為12.54億元。菁雲創富、賽新基金均有著國資背景,此前入股賽力斯電動,實則是為困境中的賽力斯「雪中送炭」。
賽力斯的如期回購,也被市場解讀為其財務壓力已大幅緩解。
江淮靜待「百萬元級」豪車
今年上半年業績亮眼的還有江淮汽車,但促使其業績增長的因素,並非鴻蒙智行的加持。
江淮汽車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其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86.86%,至2.9億元左右,扣非凈利潤為7800萬元左右。主要是受持續優化債務結構、貸款利息大幅減少、匯兌收益大幅增加的有利影響。
實際上,江淮汽車的新能源乘用車銷售情況並不亮眼,今年上半年雖然同比增長了15.28%,但其基數較小,僅有不到1.3萬輛。從整體銷售情況來看,上半年江淮汽車銷量同比下跌7.6%,至20.6萬輛。
在鴻蒙智行的陣列中,當前只有江淮汽車的智選車型尚未面世。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曾多次提及與江淮汽車合作的「第四界」信息。
余承東表示,「第四界」將會對標邁巴赫、勞斯萊斯等超豪華品牌車型,定位是超高端,定價將是百萬元級別。「第四界」的品牌名稱目前暫未確定,市場普遍猜測定名為「傲界」。
根據此前公布的信息,華為與江淮合作的車型有望在2025年發布,將進軍百萬元級別轎車以及MPV市場,相關車型將通過江淮X6平台生產,預計年產能達3.5萬輛。
北汽藍谷深陷「泥沼」
相比於賽力斯和江淮汽車的亮眼業績,北汽藍谷則仍深陷虧損泥沼。北汽藍谷發布的上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虧損24億—27億元,同比虧損幅度擴大。

北汽藍谷表示,本期業績預虧,一方面源於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價格戰日趨白熱化,擠壓利潤空間;另一個原因是公司為持續推進產品向高端化發展,在技術研發、品牌渠道建設、品牌形象銳化、運營效率提升上持續投入,對公司短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北汽藍谷的巨虧與自身車型遇冷不無關係。今年上半年,北汽藍谷旗下北汽新能源車型累計銷量僅為28011輛,同比下降20.4%,甚至低於小鵬、哪吒等已經掉隊的造車新勢力。
長期銷量不振也令北汽藍谷連年虧損。數據顯示,北汽藍谷已經連續虧損了9年。最近的2023年,北汽藍谷虧損了近54億元,扣非凈利潤則虧損了60.18億元,這也令北汽藍谷現金流日益緊張。
截至今年一季度,北汽藍谷的資產負債率達到79.87%,僅短期借款和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兩項就分別高達55.23億元和71.65億元,而同期北汽藍谷的貨幣資金只有47.68億元。
在業內看來,北汽藍谷當前更多只能寄希望於複製賽力斯的逆勢翻盤。
就在日前,余承東在直播中宣布雙方合作的享界品牌首款車型——享界S9,將在8月6日上市,預售價為45萬—55萬元。據悉,該車預計將在2024年至2028年5年內累計銷售48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北汽藍谷股價近期持續攀升,近一個月累計漲幅超四成。7月9日盤中,其股價一度漲至9.78元/股,創近兩年新高。
編輯:喬伊
審核:許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