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衛報》8日報道,一份新報告指出,2020年至2024年間,美國五角大樓的大部分可自由支配預算流向了軍事承包商,累計金額達2.4萬億美元,被稱為「持續且大規模的納稅人財富轉移,用於資助戰爭與武器製造」。
美國五角大樓(資料圖) 圖源:外媒
報道稱,由美國布朗大學「戰爭成本」項目與智庫昆西負責任治國研究會聯合發布的這份報告顯示,在這五年間,與五角大樓合作的前五大軍火商是洛克希德·馬丁、雷神、波音、通用動力和諾斯羅普·格魯曼,這些公司共獲得總價值7710億美元合同,在五角大樓4.4萬億美元可自由支配支出當中,佔比約為54%。
美國軍費增長的趨勢源自前總統小布希的政府在「9·11」事件發生後對「全球反恐戰爭」的高額投入,並在後續持續擴大,直到近幾年對烏克蘭、以色列等國的武器援助。
報告指出,2021年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並未帶來削減軍費支出的「和平紅利」,「相反,拜登總統提出並經國會批准,提高了五角大樓年度預算,特朗普也繼續了這一增長軌跡。」
儘管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在2月表示,他可能會將軍費支出「削減一半」,並聲稱他會告訴中國和俄羅斯,美國「沒有理由在軍事上花費近1萬億美元」,但報告指出,他推動的政府支出法案仍包含約1570億美元的軍費增長計劃。
報告預計,美國年度軍費支出即將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這意味著未來每年將出現超過5000億美元資金,主要將由洛克希德·馬丁、雷神等傳統軍火商,以及spacex、palantir、anduril等快速崛起的軍事科技企業瓜分。
報告作者、美國智庫「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威廉·哈通表示,「高額的五角大樓預算往往被說成是『為了軍隊』」,但事實上,「大部分預算都流向了私人企業,這些資金與特殊利益集團的遊說關係甚大,遠遠超出了合理的國防規劃。許多資金被浪費在性能不良或價格虛高的武器系統,以及奢侈的薪酬方案上」。布朗大學「戰爭成本」項目主任斯蒂芬妮·薩維爾說:「這些金額代表著持續且大規模的納稅人財富轉移,用於資助戰爭和武器製造。」
孔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