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突破50億 通遼持續大漲 ——內蒙古各盟市2024年1-4月財政收入

2024年05月20日12:05:04 財經 1136

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最新數據發布:1-4月份,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以下簡稱財政收入)完成1095.6億元,較上年同期減收226.8億元,同比下降17.1%。其中,稅收收入完成761.9億元,較上年同期減收206.3億元,同比下降21.3%;非稅收入完成333.7億元,較上年同期減收20.5億元,同比下降5.8%。

數據表明,進入二季度全區財政運行仍不容樂觀,降幅較一季度繼續擴大了6.6個百分點,緊平衡狀態愈發明顯,鞏固財政經濟回升向好的重任可見一斑。

赤峰突破50億 通遼持續大漲 ——內蒙古各盟市2024年1-4月財政收入 - 天天要聞

那麼,其下轄各盟市又各自表現如何呢?究竟誰在梯隊昂首前進?而誰又會掉隊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首先,為了更直觀地了解和分析,回望一下1-3月份各盟市財政收入完成情況:

1.鄂爾多斯(221.6億元 同比增長-25.50%下同)、2.呼和浩特(69.39億元 10.8%)3.、包頭(48.60億元 -0.8%)、4.赤峰(42.64億元 5.6%)、5.錫林郭勒(39.48億元 5.8%)、6.通遼(35.0億元 21.7%)、7.呼倫貝爾(29.04億元 6.45%)、8.烏海(29.00億元 3.4%)、9.巴彥淖爾(23.06億元 10.25%)、10.烏蘭察布(18.07億元 -2.0%)、11.阿拉善盟(12.10億元 8.0%)、12.興安盟(11.21億元 -22.7%)。

赤峰突破50億 通遼持續大漲 ——內蒙古各盟市2024年1-4月財政收入 - 天天要聞

其次,再看看1-4月份各盟市財政收入完成「成績單」:

1.鄂爾多斯(286.5億元 同比增長-32.5%下同)、2.呼和浩特(90.94億元 9.5%)、3.包頭(數據暫缺)、4.赤峰(50.28億元 2.9%)、5.錫林郭勒盟(數據暫缺)、6.通遼(46.90億元 25.0%)、7.呼倫貝爾(39.35億元 4.59%)、8.烏海(數據暫缺)、9.巴彥淖爾(29.19億元 10.7%)、10.烏蘭察布(22.80億元 3.5%)、11.阿拉善盟(14.12億元 2.6%)、12.興安盟(13.92億元 -20.1%)。

赤峰突破50億 通遼持續大漲 ——內蒙古各盟市2024年1-4月財政收入 - 天天要聞

從已公布數據的盟市財政總量來看,開年以來,鄂爾多斯在財政收入上可以說是「節節敗退」,雖然仍以286.5億元遙居榜首,但總量已跌破300億元,其霸主地位的領先優勢大大縮小。

首府呼和浩特依舊隨後,儘管表現相對穩健,但卻未能抓住鄂爾多斯的低迷期成功追趕,反而被越甩越遠,兩地差值已達195.56億元,較上個月擴大了43.35億元。

通遼持續加碼發力,也使得其財政總量達到46.90億元,領先身後的呼倫貝爾7.75億元,優勢進一步擴大,為奠定上半年六強席位打下了堅實基礎。

赤峰突破50億 通遼持續大漲 ——內蒙古各盟市2024年1-4月財政收入 - 天天要聞

作為新晉20億元「關口」的成員,烏蘭察布以22.80億元,繼續穩守第十。不過,與身前同為20億元級別的巴彥淖爾相比,還自愧不如,兩地財政收入相差6.39億元,且差值較上個月再次擴大。

阿拉善盟與興安盟的財政競爭比較焦灼,分別完成14.12億元和13.92億元,兩者僅相差0.20億元,阿拉善盟依舊佔得上風,但優勢已是微乎其微。

赤峰突破50億 通遼持續大漲 ——內蒙古各盟市2024年1-4月財政收入 - 天天要聞

從已公布數據的各盟市收入增速來看,只有鄂爾多斯與興安盟還在延續負增長態勢,分別下跌32.5%和20.1%,且降幅都超過大盤

在其餘正增長的盟市中,通遼、巴彥淖爾、呼和浩特三地表現優秀,增幅均接近或超過10%,以通遼表現最為出色,25.0%的亮眼成績繼續領跑在前。

相比之下,呼倫貝爾、烏蘭察布、赤峰、阿拉善盟四地表現略顯遜色,增速均在5.0%以下,多是處於低位運行,向上突破的壓力較大。

赤峰突破50億 通遼持續大漲 ——內蒙古各盟市2024年1-4月財政收入 - 天天要聞

對於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1-4月份的財政表現,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吧。

赤峰突破50億 通遼持續大漲 ——內蒙古各盟市2024年1-4月財政收入 - 天天要聞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和本文作者。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5月9日,黑龍江證監局對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等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黑龍江證監局提出,2023年1月至9月,珍寶島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有限公司因未按時償還向哈爾濱湖時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雙笙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