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山東省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基地,珞石科技被確定為高精高速輕量機器人全國鏈主企業;推動1029家企業實施數字化改造;打造11家省級數字經濟產業園,全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突破600億元、增長20%……近年來,濟寧市把數字經濟作為重組要素資源、重塑經濟結構、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和加快轉型發展的關鍵力量,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

數字經濟是未來經濟的重要增長點,是改變未來產業形態的重要驅動力。搶下「先手棋」,濟寧蓄勢已久。當地強化頂層設計,先後制定印發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製造業數字賦能三年行動計劃、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意見等政策文件,明確數字經濟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形成各部門共同參與、齊抓共建的發展合力。2023年,濟寧新建2608個5G基站,累計建成1.5萬個,重點場所5G網路通達率達到100%,城市萬兆無源光網路(10G-PON)及以上埠數佔比超八成,創成國家級千兆城市、國家級信息消費示範城市。

「最薄款可做到127mm,最高載重可達7噸,使用同步液壓杠技術,舉升過程中可以達到毫米級同步,具有運行平穩、穩定耐用、載重高等優勢,入選山東省『首台套』裝備。」前不久,汶上縣山東西曼克技術有限公司,公司首席科學家、高級工程師林立峰正在對自主研發的S280T機器人進行出廠調試。新產品通過「立體雲倉自動化系統」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AI識別技術與傳統倉儲技術深度融合,打造5G+智慧立體雲倉應用場景,推動倉儲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產品一經推出便迅速搶佔了市場,目前即將出庫的30台機器人已經被客戶搶購一空,後續還有50台機器人的訂單正在加緊生產。

「數字經濟對於我們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具有重要意義。」 濟寧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李家亮介紹,瞄準數字產業化,濟寧實施數字產業倍增行動,培強培優機器人和集成電路兩條核心產業鏈,建成山東省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基地,機器人產業規模達到全省的五分之一。與此同時,立國芯、瑞芯、芯諾等一批集成電路項目相繼落地投產。當前,濟寧市已對集成電路和機器人兩條核心產業鏈進行了論證分析,分別謀劃延鏈、補鏈、強鏈項目31個、23個,為招商引資提供「靶向標」。
與此同時,濟寧市聚焦軟體產業「名園、名企、名品」培育工程,培育1家省級特色型軟體名園、9個省級軟體工程技術中心和28個山東省首版次高端軟體。不僅如此,當地還強化載體培育,促進數字經濟集群式發展,打造11家省級數字經濟產業園。4個項目入選山東省第一批產業鏈「數字經濟總部」,梁山縣專用車整車產業大腦入選山東省首批「產業大腦」建設試點,高新區建築工程用機械產業大腦入選山東省首批「產業大腦」入庫培育名單。72個項目入選2023年度省級數字經濟重點項目,入選數量居全省第1位。

有了數字科技賦能,濟寧傳統產業也在重塑格局、彎道超車。前不久,位於濟寧市兗州區的山東天意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了國內裝配式建築行業首個工業互聯網平台,為裝配式建築產業裝上了一個全球化智慧大腦,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還實現了從賣設備向賣「設備+服務」轉型。平台目前已通過智能化生產線、智能工廠、智能售後維保服務、產業集群供應鏈協同等多個應用場景使用,連接700餘家客戶生產線、15000多台關鍵設備。對客戶現場設備生產線做到了預防性維護,減少了異常停機次數,綜合測算,客戶的有效產能提升約20%,能耗降低約16%,質量合格率提升15%。
李家亮介紹,圍繞產業數字化,濟寧開展「智改數轉」行動,成立魯南企業數字化改造服務商聯盟,簽約落地數字化改造服務商20餘家,逐縣開展數字化改造免費診斷服務,「一企一策」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累計開展30餘次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活動。
當前,濟寧產業智能製造水平不斷提升,13個項目被評為國家智能製造專項、試點示範項目,37個項目獲評省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125家企業入選省數字經濟「晨星工廠」,24家企業入選省級工業互聯網平台。同時,培育市級工業互聯網示範標杆企業80家,推動企業工業設備數字化網路化改造,累計完成5000餘台高附加值工業設備上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