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煙台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突破一萬億。這不但是煙台自己的大喜事,山東省也跟著風光了不少。年末歲首,全國又有常州、煙台兩市晉級萬億城市「俱樂部」,在全國層面也是重要的經濟新聞,財經頭條。對煙台,無論是官媒還是自媒都讚譽有加,「渤海明珠」,「北方第一地級市」等等,名噪一時。
事實上,煙台這個「萬億城市」是板上釘釘,遲早的事,甚至可以說是遲到的萬億。煙台是我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老牌工業基地,民營企業發達,按理說應該早就過萬億。只是,由於傳統工業佔比較高,產業調整,騰籠換鳥,一度陷入增長的困境。一段時間以來,煙台的發展有些磕磕絆絆,有時甚至踟躕不前,略顯鬱悶。
首先,煙台的經濟總量被濟南超過。2018年,在強省會戰略的推動下,濟南市各項經濟指標全面飄紅,當年實現GDP7856.56億元,超過了煙台市的7832.58億元,躍居全省第二位。第二年,濟南市又合併萊蕪市,更是實力大增,2020年GDP率先突破萬億,自此一直領先煙台一個位次。煙台從山東老二變成了山東老三。
可以沒去過煙台,不可以沒喝過長城葡萄酒
其次,港口吞吐量被日照港超過。作為老牌的港口,煙台港儘管整合了境內的萊州、龍口、蓬萊等港口,組建了煙台港集團,但是港口吞吐量還是被後來居上的日照港超過。山東省的傳統表述從「以青島港為龍頭,以煙台、日照兩港為兩翼」,變成了「以青島港為龍頭,以日照、煙台兩港為兩翼」。港口排名從「青煙日」成了「青日煙」,讓百年老港難免有些不爽。
城區結構不理想,存有天然缺陷。煙台的縣域經濟都很強,縣級市城區都很發達,但是主城區城市規模不夠大,能級不夠高。雖然煙台撤市設區,增加了蓬萊、牟平等區,但是主城區沿海岸線一字排開,呈現細長狀,土地利用效率低,建設分散,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城市面貌落後。煙台主城區的城市人口僅僅與經濟總量相差很大的臨沂市,淄博市相當。
地鐵建設痛失良機。儘管早在2009年煙台就開始了地鐵的規劃編製工作,甚至完成了地鐵1號線的立項、融資和設計等工作,但是由於市區人口不達標,到2021年,12年的努力被國家政策擋在了門外。經濟實力遠遠不如煙台的徐州、洛陽都有了地鐵,今年同為萬億城市,但是市域常住人口僅僅500萬,市區人口僅200萬的常州也運營了兩條地鐵線路。儘管蓬萊、長島撤縣設區成功,人口指標有了改善,但是煙台何時重啟地鐵建設仍然未知。
恆豐銀行總部遷離煙台。作為創立於煙台的第11家全國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恆豐銀行在全國設立了數百家分支機構,總資產超過萬億,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440位,2023年,恆豐銀行在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第119位。2019年恆豐銀行總部遷往濟南,成為煙台的大損失。
一些骨幹企業或因經濟形勢不好,或因經營不善,接二連三,出現問題。一度員工達到近十萬人的富士康煙台產業園由盛到衰。著名的舒朗服裝進入了破產程序,東嶽汽車開工不足。一系列問題都給煙台的發展帶來了困惑。
其實,煙台是山東省開埠最早的城市,一直是現代工商業的龍頭。後來,膠濟鐵路建成通車,青島後發制人,才超過了煙台。上個世紀八十年是煙台經濟發展的最好時期之一,膠東地區鄉鎮企業的崛起,讓煙台的經濟總量長時間位居山東省第二位,連省會濟南也只能望其項背。1987年,受區劃調整影響,威海設立地級市,連同榮成、文登、乳山三縣划出煙台,煙台GDP被濟南反超。不過1988年,濟南又被煙台反超。2000年後,煙台的發展速度一直居全國14個沿海城市前列。2004年到2011年,濟南的GDP總量相比煙台差距呈現不斷擴大的態勢,直到2011年達到最高點,差距高達500億。
煙台濱海,魅力風光
從2019年開始,煙台佔據山東省第三把交椅,已歷經數年。按說,除了狀元、榜眼,老三也算是「探花」,並不丟人。但是,上面的省會濟南是副省級城市,身邊的計劃單列市青島也是副省級城市,兩城市在山東呈現「雙子星座」格局,都對煙台形成了虹吸效應,煙台三大黃金企業併入山東黃金,總部設在濟南,萊陽農學院遷往青島,變身青島農業大學,煙台港納入山東港口集團管理,煙台機場納入山東機場管理集團管理,「風光」盡讓濟南、青島佔去。雖然山東省很多年就提「三核引領」發展,但是最近的濟南、青島又晉級國家都市圈,跑馬圈地,勢力範圍塵埃落定。煙台的萊陽、萊州、海陽三個縣級市被納入了青島都市圈,不論是「三極」還是「三核」,煙台明顯落在了下風,再提煙台「一極」或者「一核」顯然有些名不副實。百年煙台,到了歷史的谷底。
城市競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前面的目標濟南越來越遠,後面的追兵濰坊,臨沂急吼吼趕來,越追越近。「探花帽子」也並非是金鐘罩,老三的寶座能坐多久很難說。除了上述提到的煙台經濟總量、港口總量被超,企業總部、學校外遷,企業破產等現象外,制約煙台發展的問題著實不少,煙檯面臨的形勢也不容樂觀。
煙台與江蘇的常州雖然同時晉級萬億城市,但是經濟質量上,煙台與常州還是有差距的。常州無論是地域還是人口都是遠低於煙台市,但是常州的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工業利潤、稅收,上市企業數量等的經濟核心指標都是高於煙台的。而且常州的高新技術產業比較突出,新能源汽車及其配件產業獨領風騷,光伏產業一枝獨秀。2023年生產新能源汽車68萬輛,佔到江蘇全省的70%,發展的後勁足,潛力大。煙台得益於過去膠東地區鄉鎮企業大發展奠定的基礎,縣市經濟都比較強,工業經濟呈現多元化態勢,但是化工、機械製造,食品等能耗大,資源依賴性強的傳統產業比重還比較大。
在省內,煙台與濟南比,城市人口,特別是主城區人口差距巨大,第三產業發展落後。濟南市區人口五百多萬,正在謀劃爭取國家中心城市地位和區域金融中心的地位,省內的很多企業總部也向省會聚攏,49所大學,在校學生72萬。科研院所、醫療衛生等等都在山東省內穩居頭部地位。隨著生產要素和社會資源繼續向濟南的集聚,煙台與濟南的差距預計會越拉越大。
相對與身後的兩位追兵,濰坊將邁上8000億、臨沂邁上6000億的新台階,煙台儘管經濟總量大,但是在商貿經濟方面,明顯不如臨沂更有活力。臨沂市的商貿市場活躍度非常高,有「南義烏,北臨沂」的說法,有全國規模最大的市場集群,物流業發達,直播電商崛起,民營經濟發展潛力巨大。濰坊的工業製造能力也非常強,現代農業經濟更是全國的表率。「全國農業看山東,山東農業看濰坊」。濰坊用全國1.7%的土地、1%的淡水,貢獻了全國6.4%的糧食,16.8%的蔬菜和10.6%的肉蛋奶,可謂創造了農業奇蹟。
在山東半島,青煙威日四座濱海城市的濱海風光和旅遊經濟各有特色,但是近些年來,煙台在文旅營銷和知名度等方面似乎都比其他三家落後一步。在濱海觀光方面落後於青島,在濱海宜居方面落後於威海。在濱海民俗旅遊、生態旅遊方面落後於日照。
八仙過海,仙境煙台
當然,煙台的萬億經濟是真材實料,貨真價實的,雖一波三折,煙台今天仍然是王者歸來。在北方經濟全面落後與南方地區,北方城市被南方城市全面碾壓的時代,萬億煙台的出現,無疑在城市格局的重塑上意義重大,同時也標誌著煙台的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煙台發展的步子將更穩健,更科學,後勁更足。
煙台港雖然被日照港超過,但是,煙台港在港口貨物的品種結構上則優於日照港。作為排名全國沿海港口前十位的煙台港仍然是煙台的核心競爭力,而且煙台港正在由貨物中轉港向綜合服務港和國際貿易港口轉型。
煙台的知名工業企業、知名品牌眾多。張裕葡萄酒、魯花花生油、玲瓏輪胎、招遠黃金製品等都是排名全國第一的品牌。63家上市公司,包括山東省市值最高的萬華化學等都是行業的領軍企業。
一個投資過千億,煉化能力達到4000萬噸的巨無霸工程,裕龍島煉化項目正在緊鑼密鼓的推進中。這是山東省的「一號工程」,有史以來單體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後可帶動產業鏈產值超過萬億。
國家電投核能總部落戶煙台,並將建設中國最大的清潔能源總部基地。在此之前,國家電投在煙台建設了海陽核電站,運行4台機組,年發電量400億千瓦。央企助力,打造千億級核能上市企業和我國核能產業第三極,將助力煙台建設核能產業強市。
未來的世紀工程,渤海大通道項目如果實施,也將給煙台帶來重大發展機遇。據了解,正在謀劃的渤海大通道將採取南橋北隧的方案進行。隧道北起大連,南面的大橋將把廟島群島的諸多島嶼連成一串珍珠,大橋將會與港珠澳大橋齊名,既是運輸大通道,也是人造大景觀。大通道將連接東北與山東半島,中原,長三角,帶來的經濟活力將是空前的。煙台將從交通末梢變成交通樞紐。
跨渤海大通道將給煙台的發展帶來無限的想像空間
煙台的區域經濟地位也將徹底改變,將與橋隧對面的大連同等級別。大連雖然在經濟總量上不及煙台,但是在城市地位上,卻高煙台一個層級。對此,煙台要發揮膠東半島城市群的合力,形成青煙威大都市群,可能就會對沈大地區,東北地區形成虹吸效應。
煙台威海本來是一家,近些年,儘管兩地僅相距數十公里,但是市區發展上,煙威相向而行,威海往東,煙台向西,一體化上進展不大。這種思路要改變,煙威都市區相加很快就將達到兩萬億的經濟規模,1+1大於2,經濟能量將會更驚人。對此煙台要主動作為,視威海為幫手,而不是競爭對手。煙台還要聯手青島,在山東半島形成合理分工,共同發展的局面。青煙威共同發展,如果能形成在全國叫的響山東半島經濟高地,將會為我國南北經濟平衡發展創造更大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