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年下滑後,遼寧今年賣地收入預計翻倍| 地方預算觀察3

2024年02月07日17:45:03 財經 1713

東北經濟「領頭羊」遼寧最新財政數據顯示,當地稅收出現恢復性增長,這折射當地經濟復甦。

但樓市低迷之下,當地賣地收入出現兩位數降幅。疊加民生、償債等剛性支出有增無減,遼寧坦言基層財政收支矛盾突出。不過隨著經濟穩步增長,尤其預計當地賣地收入高速增長,2024年當地廣義財政收入預計出現明顯好轉。

稅收增、賣地收入降

近日遼寧省財政廳公開了《關於遼寧省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4年預算草案的報告》(下稱」遼寧預算報告「)。2023年遼寧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2754億元,同比增長9.1%;其中跟經濟關係最為密切的稅收收入同比增長12.4%——兩項增速均高於全國平均數。

遼寧財政收入增長背後,一方面跟當地經濟回升帶動有關。去年遼寧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元,同比增長5.3%,十年來首次超過全國增速;另一方面,這跟2022年低基數有關。2022年受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等影響,增值稅收入大降,遼寧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出現下滑(-8.7%)。去年稅收高增長也主要得益於增值稅收入恢復帶動。

遼寧省財政廳分析,去年當地稅收拉動收入作用明顯,收入結構持續優化,收入質量有所提高。不過,稅收增長動能不足,收入穩增長基礎不牢固。比如,去年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影響,企業所得稅同比下降16.9%,降幅較大。重點行業中,冶金業、金融業稅收下降。

遼寧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處於全國中游水平。受2015年部分市縣對經濟數據「擠水分」,做實財政收入等影響,遼寧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2014年約3191億元大幅降至2015年的2126億元。此後當地財政收入保持中低速增長,近些年疫情、大規模退稅減稅、房地產市場低迷對當地財政收入形成一定衝擊。

2023年遼寧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恢復至2754億元,但仍略低於2021年(2765億元)。根據遼寧預算報告,2024年當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為2892億元,同比增長5%。這一增速較去年實際增速有所下調,與經濟增速預期(5.5%)相近。

連續三年下滑後,遼寧今年賣地收入預計翻倍| 地方預算觀察3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2023 年遼寧省地方政府再融資一般債券(九期)信用評級報告

遼寧大學地方財政研究院院長王振宇告訴第一財經,一般情況下各地的財政收入預算增長率,高於經濟增長1~2個百分點,這屬於價格口徑的差異,即GDP為不變價,財政收入為現價,符合地方財政收入增長的經濟屬性,比較客觀實際。

不過,由於2024年中央要求落實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而這在短期會對地方造成一定財政收入減收,再疊加複雜外部形勢及諸多不確定性,有不少省份像遼寧一樣,地方實際確定的收入增速會略低於經濟增速。比如,去年遼寧退減緩稅費近400億元。

除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之外,以賣地收入為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也是地方財政收入重要來源。跟多數地方相似,受房地產市場低迷,賣地收入大幅下降影響,遼寧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持續下滑。

根據遼寧省財政廳數據,2020年遼寧政府性基金收入達到1351億元高位後,連續兩年下滑,2021年收入為1184.6億元,下降12.3%;2022年跌至524.4億元,2023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進一步跌至448.6億元,同比下降14.5%。

這主要是由於樓市低迷下賣地收入下滑所致。比如,瀋陽財政局數據顯示,去年政府性基金收入約104億元,同比下降24.1%。其中土地出讓收入88.9億元,同比下降20.8%。

遼寧今年預算報告數據顯示,預計2024年當地政府性基金收入增至883.7億元,同比增長97%。

這也主要得益於賣地收入預期大增影響所致。比如,瀋陽今年預算報告數據顯示,預計當地今年政府性基金收入為274.7億元,增長164.1%。其中,土地出讓收入預計為260億元,增長192.5%。

當然,今年賣地收入只是地方政府預計數,目前收入只是預期性而非剛性任務,實際情況變化下,最終執行數可能與預算數有出入。

王振宇表示,政府性基金的預算安排,大都作為政府預算體系的一個變數,太低太少難以滿足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背書」機制,所以都是個數字概念,允許有偏差,有利於平衡預算。

在財政支出方面,根據遼寧預算報告,去年遼寧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567.3億元,同比增長4.9%。其中用於民生支出比重達76.5%,民生支出得到保障。去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169.9億元,增長4.5%。

大力化債防風險

遼寧地方政府債務情況也備受市場關注,風險目前總體安全可控。

根據遼寧省預算報告等官方數據,截至2023年末,遼寧省政府債務餘額為12870.4億元,比2022年底增加約1152億元,控制在限額之內。2023年底遼寧政府負債率(債務餘額/地區生產總值)約42.6%,比2022年底提高約2個百分點,控制在60%警戒線內。

去年遼寧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增長,除了近千億新增債券發行帶動外,主要跟發行2563億元再融資債券有關,其中用於償還存量政府債務的特殊再融資債券發行規模約1000億元。

去年中央支持地方防範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其中就包括20多個省份發行了特殊再融資債券約1.4萬億元,來償還存量政府債務,具體用於政府拖欠企業欠款等。遼寧獲得特殊再融資債券規模較大,約1006億元,這支持當地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去年遼寧不少地方積極化債,降低了債務風險。

比如,瀋陽今年預算報告顯示,2023年當地爭取上級特殊再融資債券 102.7 億元用於償

還拖欠企業賬款,切實保障企業合法權益。瀋陽還壓實各地區隱性債務化解主體責任,超額完成向省承諾的階段性化債目標。積極推動構建銀政合作置換隱性債務新格局,通過債務重組、展期等方式,緩釋當期還款壓力。支持渾南區、于洪區、蘇家屯區、法庫縣成功爭取隱性債務化解試點資金18億元。

遼寧省營口市今年預算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當地積極爭取國家債券資金23.7億元用於置換高風險地區隱性債務,我市5個高風險縣區全部納入財政部化債試點,全市債務風險預警指標下降顯著,大石橋市債務風險等級由紅色降為橙色。

另外,營口去年通過預算資金及盤活存量資產等籌措償債資金等方式,化解隱性債務20.2億元。當地多次召開銀政企對接會議,置換到期隱性債務7.5億元,進一步改善債務結構,節約了債務成本。為防止縣區出現違約,近四年營口市財政為各縣區墊付政府債券利息30.2億元。

遼寧預算報告要求,今年抓實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嚴格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全力統籌化債資金資產資源和支持性政策措施,足額安排預算資金償還到期債務本息,嚴格分類加強政府投資管理,妥善處置存量債務;健全動態監控機制,嚴防變相違規舉債,強化追責問責,堅決遏制債務增量。

連續三年下滑後,遼寧今年賣地收入預計翻倍| 地方預算觀察3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新世紀評級研報

根據2023年遼寧省政府債務信息,財政部提前下達2024年新增債務限額總計147億元,較去年提前下達額度增長22.5%。其中新增一般債務限額55億元,新增專項債務限額92億元。

根據今年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遼寧2024年預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遠高於去年增速(4%),在全國31個省份中也位居前列。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智慧玩梗 · 網路安全警鐘長鳴 - 天天要聞

智慧玩梗 · 網路安全警鐘長鳴

網警蜀黍在此提醒大家,在「整蠱」「搞怪」的同時,在網路安全這件事上,也別忘了保持警惕。接下來,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在網路世界中保護自己的建議。時刻記住:網路安全,不容玩笑!
OPPO「開卷」,影像旗艦淪為千元機,Reno12 Pro開始收尾了 - 天天要聞

OPPO「開卷」,影像旗艦淪為千元機,Reno12 Pro開始收尾了

以前,攝影是一項門檻較高的愛好。那時候,手機拍照效果十分有限,功能機的拍照質量差得讓人無法忍受,所以出門旅遊時,很多人要麼選擇攜帶專業的單反相機,要麼乾脆找當地的攝影師幫忙拍攝。但是現在,隨著智能手機攝影技術的飛速發展,攝影已不再是只有專業人士才能掌握的技能。
蘋果給Windows筆記本重力一擊,24GB+512GB+M4晶元,突降到7199元 - 天天要聞

蘋果給Windows筆記本重力一擊,24GB+512GB+M4晶元,突降到7199元

在如今的筆記本市場,各大品牌都在爭奪用戶的注意力,競爭異常激烈。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品牌推出了性價比非常高的產品,就連蘋果也在這場競爭中加大了力度。特別是2024款的MacBook Air,以其強大的性能和合理的價格,成為了許多用戶的首選。相比於以往的MacBo
很突然,16GB+512GB降2740元,徠卡機皇收尾了 - 天天要聞

很突然,16GB+512GB降2740元,徠卡機皇收尾了

當小米15 Ultra以6499元起售價亮相時,不少用戶感嘆"小米旗艦越來越貴了"。例如,今年發布的小米15 Ultra,售價高達6499元。雖然價格有所提高,但仔細分析其配置,我們仍能發現小米在保持高性價比方面的努力。對於熱愛攝影且預算有限的用戶而言,老款高
小驍龍8至尊芯發布!紅米新機全球首發搭載:價格夠刺激! - 天天要聞

小驍龍8至尊芯發布!紅米新機全球首發搭載:價格夠刺激!

進入4月的第二天,高通總算是發布了曝光許久的驍龍8s Gen4,雖然這個名字頗顯低調,沒有延續去年驍龍8s Gen3高通宣傳的"小驍龍8 Gen3"風格,叫做"小驍龍8至尊版處理器",但從架構上來看驍龍8s Gen4無論是CPU還是GPU都和驍龍8至尊版非常相
人形機器人,少一點「騰空」,多一點「落地」 - 天天要聞

人形機器人,少一點「騰空」,多一點「落地」

人形機器人的「跳舞」與「空翻」固然是先進技術不斷突破的象徵,但真正滿足「人民需求」的關鍵在於解決實際痛點。所以,當正解局看到已經有人形機器人走到流水線時,我們是興奮的;當得知一大群人形機器人已經入職搬磚時,我們是震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