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前在香港成立的8家虛擬銀行的牌照中,有一張將要出售。
壹賬通金融近日公告稱,將以9.33億港元的對價出售平安壹賬通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下稱「平安壹賬通銀行」或「PAOB」)100%股份。
記者了解到,中國香港金融管理局於2019年落實「智慧銀行新時代」的政策,陸續發出8張虛擬銀行牌照,8家虛擬銀行相繼成立,並於次年陸續開業。時至今日,8家虛擬銀行在香港金融市場所佔份額依然很低。
「香港市場本身就不大,而且競爭比較激烈,加之監管機構審慎監管,對虛擬銀行有較多限制措施,導致香港虛擬銀行開業多年發展較慢。」受訪專家建議,在政策和監管層面給予虛擬銀行更多空間,可以探索讓香港虛擬銀行向海外展業。
逾9億港元出售牌照
11月14日,金融壹賬通發布公告稱,將以9.33億港元的對價向陸金所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陸金所控股」)出售旗下全資子公司——平安壹賬通銀行100%股份。
公告顯示,平安壹賬通銀行是香港首家專註於為中小企業提供靈活高效銀行服務的虛擬銀行,2023年上半年總收入為6600萬元,同比增長45.2%。
目前,平安壹賬通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00%,高於監管要求。其所有貸款為香港的中小企業貸款,未償餘額的很大一部分由香港政府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計劃提供支持。
金融壹賬通董事長兼CEO沈崇鋒表示,平安壹賬通銀行自開業以來一直穩步發展,「中小企業專屬的虛擬銀行」的發展戰略奠定了穩健的業務基礎。此次金融壹賬通選擇出售PAOB,符合公司整體戰略布局和股東利益。公司將在下一階段繼續專註於自身的科技定位及技術驅動型產品服務的提升,致力於通過「兩提兩降」的數字化解決方案穩步推進與全球金融機構的深度合作。
據悉,金融壹賬通擬將所得資金用作一般營運資金運用,包括但不限於公司主營業務經營的提升、科技產品和服務配置資源的優化等方面。
陸金所控股相關負責人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虛擬銀行目標客戶符合陸控為小微企業主提供融資服務的業務形態,此次收購將補充陸控業務布局,有助於業務多樣化。」
虛擬銀行牌照遇冷
記者了解到,香港金融管理局於2017年9月首次提出虛擬銀行的概念,將虛擬銀行定義為主要通過互聯網或其他形式的電子傳送渠道而非實體分行提供零散銀行服務的銀行,旨在推動香港進入智能銀行的新時代。
2019年上半年,中國香港金管局相繼發出3批共8張虛擬銀行牌照,8家虛擬銀行在2020年陸續開業,分別是中銀香港、京東、怡和集團聯合開設的LIVIBANK,眾安在線開設的眾安銀行,渣打銀行、電訊盈科、香港電訊、攜程金融開設的MOX BANK,Welab Holdings Limited開設的匯立銀行、螞蟻集團開設的螞蟻銀行、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壹賬通銀行、小米集團開設的天星銀行和怡豐香港控股、騰訊控股開設的富融銀行。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告知記者,香港金融監管政策對虛擬銀行限制比較多,多數虛擬銀行發展情況並不好,因為虛擬銀行作為數字銀行的一種,需要比較開放包容的監管環境,能夠支持其利用數字技術進行產品和服務的創新,但現在香港監管相對比較審慎,所以香港的虛擬銀行發展得並不好。在這種情況下出售虛擬銀行牌照,有助於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對記者分析指出,香港虛擬銀行發展面臨多重困境:一是市場競爭加劇,疫情後,與傳統金融機構競爭的壓力增大,自身優勢並不是很明顯;二是技術和規則限制,虛擬銀行牌照和傳統銀行牌照在業務範圍上還是有差異的;三是客戶信任度,大多數客戶還是更加信任傳統有線下網點的銀行。
盤和林表示:「如果要發展虛擬銀行,可以採用進一步放寬虛擬銀行業務限制的方式,同時也可以通過整合方式,來增強虛擬銀行的資金實力,締造銀行間合作網路或者聯盟。」
「香港市場還是太小,虛擬銀行通過線上開展業務難度還是比較大的。」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尹振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應該從制度和業務層面和內地的平台企業、科技公司進一步合作,香港還是需要與內地的監管部門進行一定的制度上的協調,通過香港虛擬銀行牌照這一橋樑,在海外開展業務,這也是平台企業落實更好地支持國內國外雙循環發揮更大作用的一個宗旨。
記者 余繼超
編輯 姚惠
責任編輯 孫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