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國新辦舉行發布會介紹民營經濟促進法有關情況。(南方周末記者韓謙/圖)
2024年以來,跨省趨利性執法現象引起社會關注,被形象地稱之為「遠洋捕撈」。即將於2025年5月20日施行的民營經濟促進法對此作出回應。該法規定:禁止利用行政或者刑事手段違法干預經濟糾紛、禁止為經濟利益等目的濫用職權實施異地執法。
2025年5月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司法部副部長王振江特別提到,對上述實踐中較為突出,需要下大力氣解決的問題,「法律明確作出禁止性規定,申明法律的原則和底線,增強剛性約束」。
民營經濟促進法自2024年2月首次披露正在起草,到最後出台,用時僅15個月。這部法律一共9章78條,對民營經濟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獲取投融資支持及合法權益保護等方面進行了規定。
將制定行政執法監督條例
在民營經濟促進法中,用了13條的篇幅對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經營自主權等權益作了規定。
該法明確:辦理案件應當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生產經營活動未違反刑法規定的,不以犯罪論處;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依法撤銷案件、不起訴、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辦理案件需要異地執法的,應當遵守法定許可權、條件和程序。對違規實施異地執法的,由有權機關責令改正,造成不良後果或者影響的,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針對一些地方和部門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等亂象,法律作了規定:建立健全行政執法違法行為投訴舉報處理機制、涉企行政執法訴求溝通機制,加強對行政執法活動的監督。
王振江介紹,司法部將推行行政執法監督員制度,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專家學者、律師、新聞工作者等參與監督。此外,還將研究制定行政執法監督條例,針對行政執法中的共性問題,進一步健全行政執法監督體制機制、監督程序和責任體系。
南方周末記者注意到,2025年以來,針對「遠洋捕撈」問題,司法系統動作頻頻。3月末,最高檢、最高法先後專門召開會議,在檢察院、法院系統內部署開展相關專項行動,監督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規範涉企執法司法。
此外,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公安機關跨省涉企犯罪案件管轄規定》已於3月份內部印發,旨在規範跨省涉企犯罪案件管轄、有效防範部分地方的逐利執法問題。公開信息顯示,近期以來地方公安系統圍繞公安部最新制定的這份規定已組織開展學習和落實。
26處強調「公平」「平等」
「我們大致統計了一下,在整個法律條文中,關於『平等』『公平』『同等』的表述總共有26處。」發布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王瑞賀說。
他認為,民營經濟促進法強調了依法保障民營經濟組織與其他各類經濟組織、各類市場主體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在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方面,民營經濟促進法規定,國家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保障「非禁即入」;平等使用生產要素方面,規定了國家保障民營經濟組織依法平等使用資金、技術、人力資源、數據、土地等要素和公共服務資源。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鄭備在發言中提到了兩個數據:2025年1-4月,民營企業中標率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一億元以下的項目,民營企業中標項目數量佔比超過80%。
此外,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加快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已經在核電、鐵路等領域推出一批重大項目,目前有的核電項目民間資本參股比例已經達到20%,工業設備更新、回收循環利用領域支持民營企業的資金佔比超過80%,2025年還將在交通運輸、能源、水利、城市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推出總投資規模約3萬億元的項目。
鄭備還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在近日聯合有關部門發布了新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清單進一步縮短。下一步,民營企業如果遇到准入壁壘問題,可以登錄國家發展改革委門戶網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有關專欄反映。
南方周末記者 韓謙
責編 錢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