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行各業都在爭搶下沉市場,在嚴重內卷的市場環境下,喜茶能夠「下沉成功」嗎?
奶茶自從火爆大陸市場之後,出現了眾多奶茶飲品品牌,而且這些品牌在價格層級上都基本劃分為了三個等級。
喜茶、奈雪的茶是第一層級的標誌品牌,早期的奶茶基本都在28元左右;第二層級的奶茶品牌主打性價比,其中一點點、CoCo和茶百道等品牌深受消費者喜愛;說到第三階層,這個階梯里如今做得成功的彷彿只有來自河南的「雪王」——蜜雪冰城。
而因為疫情的原因,經濟增長之勢大不如前,消費者也開始了自我限制的消費。於是,下沉市場成了眾多品牌都在爭搶的「一畝三分地」。
在喜茶的市場下沉中,主要表現為降低售價和打造子品牌。
去年,喜茶和奈雪的茶紛紛發布聲明調整售價,意在招攬更多的客戶。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像多肉葡萄這樣的標誌單品,仍然還是高價,只有新品和料少的奶茶降低了售價。而喜茶旗下子品牌喜小茶的設立,目的也是收攬下沉市場。
1. 「喜小茶」的尷尬
2020年3月,喜茶在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發布了全新子品牌「喜小茶飲料廠」,第一家門店落地在深圳華強北。
喜小茶在成立之初就打造低價產品,目的是打開下沉市場。喜小茶的小程序主要售賣茶飲,包括鮮奶茶、果茶、咖啡、冰激凌和純茶五大品類,定價也主要在6-16元之間,這一勢頭一看就是瞄準了蜜雪冰城。
雖然在競爭對象看來,喜茶的這波操作可謂是降維打壓,但是子品牌在眾多定位上仍然與主品牌喜茶相似,這就造成了消費者的疑惑。
喜茶和喜小茶,在名字上只差了一個字,而且在logo的設計上也都用了同樣的人物喝奶茶造型,這在很大程度上會讓不了解的消費者認為喜小茶是假冒的品牌,進而削弱對喜小茶的購買。
那麼對於了解喜茶和喜小茶的人來說,喜小茶的存在確實是尷尬的。因為喜小茶也是打著「優質原料」的旗號做推廣的,這和喜茶的宣傳亮點是一樣的,只不過喜小茶的價格更加便宜。但是消費者肯定會明白,只要便宜肯定會偷工減料。
關於喜茶和喜小茶的區別,官方是這樣介紹的:在喜茶,我們希望用最高標準做出最好的茶飲;但是在喜小茶,我們致力於提供合適、剛好的茶品,在合格的標準上儘可能實惠。
意思就是喜茶用的是高標準的原料和高標準的生產程序,所以品質更好價格更高;但是喜小茶用的只是及格的原料和生產標準,所以品質也就剛好及格,因此價格這麼低。
雖然這種解釋是合理的,但是聽到消費者耳朵里就沒有那麼舒服了。原來買喜小茶的都是不追求品質的顧客,那為什麼不去買平價但品質更好的其他品牌呢?
喜小茶的尷尬定位也決定了它的草草離場。
今年11月2日,喜茶旗下的最後一家「喜小茶」門店關閉,這家門店位於廣州城投大廈,也是廣州第一家喜小茶。
從誕生到結束只用了匆匆的兩年時間,喜小茶的失敗也就歸結於上述的原因。
2. 喜小茶試水失敗,開啟加盟制
喜茶為了保證良好的品質和高端的品牌調性,一直不鬆口「加盟」,但是在前幾日,有消息稱喜茶為了給更多的顧客帶去好的品質,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找尋夥伴,意思就是開啟加盟制。
這一消息也在11月3日得到了證實,喜茶將開展加盟事業,已推出事業合夥業務,在非一線城市以合適的店型展開該業務,讓更多用戶更快喝到喜茶。
一系列的降價和喜小茶的退市,也許喜茶真的焦慮了。作為直營品牌的代表,喜茶已經開了近千家直營門店。如今卻鬆口接受加盟制,其背後的原因有哪些呢?
主要的原因就是來自於競爭對手,其實在喜茶降價之後,其競爭對手也不再是奈雪的茶,而是茶百道、滬上阿姨和古茗等中線價位的品牌。但是與這些品牌競爭,喜茶的門店規模卻像個「小弟」。
這些新茶飲品牌動輒就有幾千家的門店,甚至都開在了大學校園裡,而喜茶不足1000家的門店數量顯然不夠競爭的。而且其餘新茶飲品牌的擴張也大張旗鼓,近3年多,蜜雪冰城直營店從39家增至47家,加盟店數量則從7186家激增至22229家。
再從產品上來看,茶百道有著標誌性的豆乳奶茶、滬上阿姨有血糯米奶茶,這些都是平價奶茶中的原創大單品。而反觀喜茶,多肉葡萄確實是首創的爆品,但是28元的價格確實讓消費者望而卻步。再加上隨著其他品牌的新品打造,能替代多肉葡萄的產品也更多了。
所以,喜茶在不得已之下開啟了加盟制度。
關於此次加盟,據喜茶透露,在全國門店已全面實行門店合伙人機制的基礎上,喜茶將依託於十年來已經積累的經驗、能力和資源,在非一線城市以合適的店型展開事業合夥業務。喜茶會對事業合伙人進行嚴格篩選和充分賦能,並將在品牌、產品、品控、食安、營運、培訓、供應鏈等方面為事業合伙人提供支持。喜茶的事業合夥費用在50萬以內。
這段話簡單理解就是,雖然喜茶開啟了加盟制度,但是並不是誰都可以加盟的,喜茶會嚴格篩選加盟商,並且嚴格管理,即使是加盟商開的喜茶,也會有良好的品質保證。
3. 怎麼讓「副線品牌」熠熠生輝?
在喜小茶的推出我們可以看出,推出副線品牌也是眾多大品牌的常規操作。那麼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副線品牌發展好呢?
首次就是要打造靈活性,多品牌戰略更利於品牌見縫插針,充分適應市場的差異性。其實喜茶打造的喜小茶思路上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喜小茶還不夠靈活。喜茶完全可以打造一個更低價的子線品牌,去和僅有的蜜雪冰城競爭,而不是扎進品牌眾多的中層品牌。
然後就是要注意子線品牌的獨立性。喜小茶和喜茶在名稱上就不具備獨立性,而且在logo和門店設計上也沒有獨立性。就像蜜雪冰城打造的幸運咖一樣,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品類,如果沒人宣傳,誰會知道幸運咖與蜜雪冰城是一家的呢?
喜小茶還有最致命的一點就是與主線品牌模糊不清。其實在喜茶迎來降價之後,部分產品的售價也已經下滑到了16元左右,而喜小茶的奶茶售價也有很多這個價格區間的產品,這就導致了兩個品牌的競爭。
這樣的情況下,喜小茶不僅沒有打造出差異化,甚至還削弱了喜茶的品牌形象。
如果掌握這些原則,在打造副線品牌時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榮耀一開始借光華為,但是近年來為了保持獨立性,積極研發,反哺母體。全球首款AI手機榮耀Magic,便出自榮耀品牌。品牌獨立後的榮耀,逐漸從「像小米」、「像華為」的影子中走出來,實現了品牌內涵的獨立。據環球網報道,2019年,在中國整體大盤下滑近10%的背景下,榮耀在中國市場份額整體達到13%,成為排名第四、增長第二的手機品牌。
結語
如今的奶茶品牌確實是應有盡有,在逐漸飽和的市場趨勢下,或許創新成為了一件普遍的嘗試。但是在創新之前,仍然要做好市場調研和各項分析,免得出現像喜小茶一樣的尷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