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MAG解百集團發布了一組銷售數據——杭州大廈生日慶創下3天4億的銷售額,不少人驚呼:「杭州人的購買力太強了。」
截圖來自MAG解百集團
但就在今年7月,央行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18.82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0.3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的7.45萬億元多增了2.88萬億元,創下了歷史新高。這也意味著,剛剛過去的半年中,平均每天約有561億元存款存入銀行,平均每人每天就存進了40元。
這樣的數字,讓不少「專家」都忍不住分析:「老百姓為何不愛花錢了?」
然而,杭州大廈的這組銷售數據似乎印證了杭州人消費慾望的攀升,到底是誰在「買買買」?又「買」了些什麼呢?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跟身邊的幾位消費者聊了聊。
強制儲蓄不耽誤買買買
「看準優惠下手是省錢」
胡女士曾是一名「月光」白領,杭州開了新餐廳總要第一時間去打卡,某品牌出了新品也熱衷排隊搶購,有時候還會透支信用卡額度超前消費,改變發生在今年初。
「過年的時候我媽給了我10萬塊錢,讓我學學炒股,第一個月賺了一萬多,後來股市跌到2800點,我的股票浮虧達到45%,一氣之下全割了。」胡女士感慨,那段日虧上千的日子讓她都不敢亂花錢,「每個月工資一到賬,我就強制要求自己先存5000,從3月份到現在也存了3萬+,想想還是挺有成就感的。」

這次杭州大廈生日慶,胡女士給自己買了一雙某義大利牌的樂福鞋。「原價是6400塊錢,在我購物車裡躺了一個月都沒捨得下手,本來想免息分期購的,後來看到杭州大廈的活動,可以返利10%,相當於便宜了600多塊錢,我果斷下手了。」
在胡女士看來,剋制消費不是不買,而是要把錢花在刀刃上。胡女士還分享了自己的「省錢小竅門」:「碰到衝動想下單的東西,我會先加入收藏夾一星期到一個月冷靜後再考慮,如果過了一段時間,仍有購買的衝動,那就不再猶豫直接拿下。」
胡女士說,這個方法讓她購物清單里90%的東西最終都會被刪除,而剩下的10%只要價格合理,胡女士還是會讓自己感受「買買買」的樂趣。
「存錢並不耽誤我消費,相反,我覺得存錢也是為了更好的消費。」在胡女士看來,雖然自己的消費物慾相較以前低了不少,但只要碰到商場和線上的活動給力,「抓準時機看準優惠下手就是變相省錢了,甚至可以省下『小錢』買『大件』,存錢也會變得更有動力。」
從直播間轉移到線下消費
「贈品再多沒有打折香」
「這次我買了一萬多的化妝品和護膚品,感覺還是線下更划算。」志玲曾經熱衷在直播間買買買,後來發現原價買的正裝,雖然附贈一大堆小樣綜合算下來很划算,但很容易有效期內用不完導致浪費:「畢竟女孩子天生喜歡新鮮感,喜歡買各種各樣的牌子,隔段時間要換著用,後來發現買太多,自己根本用不完。」
雖然已經大半年沒有買過護膚品了,但剛剛在杭州大廈「掃完貨」的志玲坦言:「送再多的贈品都沒有直接打折『香』啊!」

截圖來自杭州大廈購物城
志玲告訴記者,不少她常用的美妝品牌都參與消費返利20%。「滿1000送200,滿2000送400,返利的部分可以直接購買其他正裝。」志玲說,品牌櫃姐會幫自己算怎麼下單更划算,甚至不用自己動腦:「贈送的小樣也不少,再疊加一些銀行和積分的活動,可以說很划算了。」

截圖來自杭州大廈購物城
據志玲觀察,不少服裝品牌還有9折再返利10%的優惠,「活動力度還是比較大的,這是刺激大家集中消費最直觀的原因。」
記者觀察+
雖然疫情多點散發,疊加股票、基金收益不及預期,增加了消費者的儲蓄意願,但大部分消費者並沒有直接消費降級——「該買還得買」,是不少消費者的真實寫照。不過對待消費,不少消費者直言相較以往會更理性。
從杭州大廈這3天的銷售復盤來看,給力的活動、「獨一份」的稀有奢品、豐富的主題活動,是刺激消費者集中消費的疊加效應。怎樣讓消費者「心甘情願」地把錢花出去?這是商戶、金融機構都值得思考的「促消費」命題。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