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不是有錢時才做的事,沒有錢的時候就不理財了嗎?

2022年06月29日23:11:02 財經 1036


理財不是有錢時才做的事,沒有錢的時候就不理財了嗎? - 天天要聞

當前由於各行各業經濟都受到影響,如何增加收入成了大家考慮最多的問題!理財也是增加財富的一個重要途徑,甚至是大多數普通人的主要手段!但要有多少錢才能開始理財?原來還有很多人都認為理財是有門檻的,要達到一定數額才能理財。

現在來看這兩個數據吧。

假設現在手上閑錢只有5萬元,按餘額寶平均2%的收益率,一年下來應該是50000*2%=1000元,一個輕奢包包的起步價。

但是假如現在手上閑錢只有1萬元呢?收益會下降到200塊。聽起來好慘,辛苦存了一年,居然都買不起一瓶神仙水,大概只能買一隻斬男色口紅。

可是如果你不理財,連多餘的一毛都沒有。

可是如果你不存錢,連一毛錢的可能性都沒有。

理財不在乎起步多少(還是在乎的,買基金門檻是10元起),如果買滬深300指數,一個月買100塊錢,按年化8%的平均收益算(這個收益率不算高,投P2P也能達到)。

從20歲起開始買到60歲。總存款本金是48000元,總利息竟然達到287737.25 元

從30歲起開始買到60歲。總存款本金是36000元,總利息有110815.04 元

從40歲起開始買到60歲。總存款本金是24000元,總利息有35307.51 元

從50歲起開始買到60歲。總存款本金是12000元,總利息只有18774.58 元

這筆錢我第一次計算的時候也是有點不敢相信,又按了好幾次計算器才確認自己沒有算錯。

複利=本金*利率*時間。假如我們存的是200元,300元,500元,1000元呢?你可以自己手動算一下,數字會大到讓你雙眼放光。

理財不是有錢時才做的事,沒有錢的時候就不理財了嗎? - 天天要聞

一、理財是種思維

什麼時候才算理財的起點?5萬?10萬?100萬?這個數字其實是你自己設置的。如果你覺得100元也能理財,那100元就是你的理財起點。如果你覺得要10000元才能理,那起點就是10000元。理財起點可以是0.1元,所有在微信里的零錢,哪怕只有幾毛錢,我也會按時轉入騰訊零錢通,要刷微信的時候再取就是。看起來可能會有點麻煩,但是養成理財思維以後,你會覺得這是一件順手的事,像呼吸眨眼一樣自然,完全不費腦子,也不消耗能量。

科普下複利的兩個法則:72法則和115法則。

以1%的複利計算,72年後(72是約數)本金翻倍。假設最初投資金額為1000元,復息年利率10%,利用72法則,72除以10(增長率),得7.2,即需要約7.2年左右的時間,投資金額滾至2000元。同樣的,115除以10(增長率),得11.5,也就是需要11.5年左右的時間,投資金額就會變成3000元。你看,翻兩番的時間就比翻一番少得多。複利效應告訴我們,量變引起質變,這個量就是時間,當一年的股神沒什麼了不起的,當20年的股神才了不起。作為普通人,我們在本金和利率上沒有什麼優勢,最大的優勢就是時間。

理財不是有錢時才做的事,沒有錢的時候就不理財了嗎? - 天天要聞

二、理財是種技能

學技能難道不是從一開始就學習嗎?非得等所有條件都具備了才學?等你學會了機會都跑了。學習技能的過程就是完全不懂—似懂非懂—感覺自己啥都懂—最後發現自己懂了一點—努力讓自己的知識邊界外延的過程。

蔡康永在他的《康永,給殘酷社會的善意簡訊》一書里寫到:「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學理財的過程也是一樣的,如果你執意要等到自己擁有100萬才開始學習理財,我是個智商在平均線的普通人,學習了3年理財也只敢說自己不再是門外漢,那麼這三年里好好打理你100萬資產的很多機會,你都會錯過。

理財是像健身一樣,付出就有回報的一件事。善於理財的人會將自己的財產附加值收益最大化,通過理財實現自己的財富增值。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沒錢不要緊,我們可以買小的理財產品,用小的資金做練習。耐心等待,總有一天會有大回報的,錢生錢是長跑冠軍。都是工薪階層,薪資水平並不高,這樣的資產增幅不得不歸功於理財。

很早就有的理財意識,讓我在這白手起家的兩年里,每一筆錢都要算計著花,每一項理財產品都比對清楚後最大化滾動投資,儘可能不浪費每一天的收益。在看到好的投資產品後,經過自己的分析後敢於入手。這就是我掌握理財技能以後能做的事,如果沒有熟練掌握這些理財工具,又怎麼能最大化利用呢?雖然因為投資年限的原因,目前盈利不明顯,但我知道帶著耐心過上幾年,時間會給我很漂亮的回報。

理財不是有錢時才做的事,沒有錢的時候就不理財了嗎? - 天天要聞

三、理財要趁早

理財往大了說,理財是為了讓我們實現財富自由,為了讓我們可以任性說「不」的自由,為了讓我們不因生病等意外而一夜返貧,為了讓我們在退休的時候可以有更多看世界的機會……為了很多很多未來可期的利益。

往小了說,理財是為了保障我們財務狀況的持續健康,保障你不會因為裸辭而突然捉襟見肘,保障孩子買玩具的時候你不會心疼,保障家人可以每年出去旅遊一次,保障我們可以滿足自己的小小心愿,並且不疾不徐地推動家庭的安全墊不斷變厚,抗風險能力越來越強。

當我們垂涎欲滴別人的資產時,可以擦擦口水算算自己的賬目。然後告訴自己是未來的有錢人。變有錢就是要從你還不那麼有錢開始,開始摸索錢賺錢,然後一步步地把錢一桶一桶地賺出來。從理財角度來看,安全可靠的財富增值需要耐心,就像學習一門技能一樣,學習實踐的過程中,你就會慢慢變得有錢了。

這一代的年輕人比我們擁有了太多的信息和機會,當我在各種社群里看到18、19歲的年輕人嶄露頭角,當我看到他們對目標的清晰和對未來的信心,起步早是無法比擬的優勢,相當於他們比我多了10年的投資生涯,就算把所有該犯的投資錯誤都犯過一遍,他們也仍然會成熟得更快一些,相同變數的條件下,未來能擁有的財富比我們多得多。

「種下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非洲女作者Dambisa Moyo 在《dead aid》書里如是說。那麼,你開始種屬於自己的搖錢樹了嗎?

理財不是有錢時才做的事,沒有錢的時候就不理財了嗎? - 天天要聞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每日債市速遞 | 現券延續強勢,國債期貨多品種創新高 - 天天要聞

每日債市速遞 | 現券延續強勢,國債期貨多品種創新高

//  債市綜述  //1、公開市場操作央行6月25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3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1.8%。Wind數據顯示,當日860億元逆回購到期,因此單日凈投放2140億元。(*數據來源:Wind-央行動態PBOC)2、資金面周二央行公開市場逆回購大額投放呵護跨季,銀行間資金市場隔夜回購加權利率微降,但跨季的七天期...
攜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 天天要聞

攜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夜幕降臨下的湖州美景。屠旭東攝(人民視覺)本次論壇還組織與會嘉賓前往浙江省安吉縣余村實地參觀考察。圖為中外嘉賓在余村了解當地從「靠山吃山」到「富山養山」的綠色發展之路。本報記者 孫亞慧攝6月22日,歐美同學會第三屆國際智
精鑄成型結構件行業需求有望進一步提升 - 天天要聞

精鑄成型結構件行業需求有望進一步提升

鑄造是指將熔融的金屬澆入鑄型,凝固後獲得具有一定形狀、尺寸和性能金屬零件毛坯的成型方法。精密鑄造是用精密造型方法獲得精準尺寸鑄件工藝的總稱。相較於傳統鑄造工藝,精密鑄造產出的鑄件尺寸更加精確,適用於高端製造業領域。精密鑄造主要包括熔模鑄造、陶瓷型鑄造、金屬型鑄
日本央行為鷹派打開雙重驚喜的大門 - 天天要聞

日本央行為鷹派打開雙重驚喜的大門

日本央行發出信號,其 7 月份的量化緊縮(QT)計劃可能比市場預期的要大,甚至可能伴隨著加息,因為它正在逐步撤出仍然龐大的貨幣刺激措施。過去一周發出的鷹派暗示凸顯了央行在日元再次下跌後面臨的壓力,這可能會通過拔高進口成本,並將通脹率推高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