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2024年06月26日07:03:04 財經 121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攜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 天天要聞

夜幕降臨下的湖州美景。屠旭東攝(人民視覺)

攜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 天天要聞

本次論壇還組織與會嘉賓前往浙江省安吉縣余村實地參觀考察。圖為中外嘉賓在余村了解當地從「靠山吃山」到「富山養山」的綠色發展之路。本報記者 孫亞慧攝

6月22日,歐美同學會第三屆國際智庫論壇在浙江省湖州市舉行。本屆論壇以「中國式現代化:綠色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來自10餘個國家的150餘名中外智庫代表、專家學者、留學人員代表在盛夏時節相聚南太湖畔,聚焦氣候變化與碳中和、非碳能源產業創新發展、生態農業與鄉村振興等主題,深入研討,分享成果,共話生態文明,共謀綠色發展

發布「湖州倡議」

氣候變化是全球性挑戰,各國只有通力合作才能有效應對。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歐美同學會會長丁仲禮在主旨演講中指出,應對氣候變化,需要理性看待「碳排放的『天花板』」「建立減排的全球責任體系」「氣候災害國際救濟」「碳關稅、碳定價、碳補貼」等基礎性問題,建立公平正義的全球減排責任體系非常必要。同時,藉助經濟手段和市場力量推進碳減排,需要世界各國作出相對平衡或一致的制度設計。

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5.1億千瓦,中國貢獻超過一半;2022年,中國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為相關國家和地區減排二氧化碳約5.73億噸,加上中國國內的減排量約22.6億噸,合計約佔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減排量的41%。「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研究院聯合主席、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埃里克·索爾海姆表示,致力於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中國著眼於未來的遠見卓識,這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也為更多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寶貴經驗。

從20世紀80年代到其後40年間,索爾海姆到訪過中國許多地區。從雲南、廣西到浙江、山東,他見證了多年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中,就包括湖州逐綠前行、因綠而興的美麗蝶變。

「中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能給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和綠色低碳轉型帶來創新驅動力。」索爾海姆說。

圍繞綠色絲綢之路建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譽所長姚檀棟認為,要在全球治理的視角下,綜合協同考慮應對氣候變化與綠色絲綢之路建設的關係。「要完善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創新的管理體系和政策體系,支撐絲綢之路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拓展綠色絲綢之路建設的科技合作和創新模式。」姚檀棟說。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埃里克·伯格洛夫表示,為實現「雙碳」目標,中國展示出的決心和惠及全球的大國責任有目共睹。「中國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在此之前,從未有過一個國家能夠如此快速地做出這些轉變,我堅信中國有能力來應對過程中的挑戰。」

本屆論壇還發布了《生態文明國際智庫合作「湖州倡議」》,從開展共同研究、加強學術交流、共享研究成果、促進文明互鑒四個方面,呼籲更多國際智庫秉持開放、合作、共享理念,共同攜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只有合作才能共贏

作為歐美同學會的品牌活動之一,國際智庫論壇此前已先後在西安、北京舉行兩屆,是歐美同學會努力成為「建言獻策的智囊團」「民間外交的生力軍」的重要平台。本屆論壇在主旨演講之外,還設置了主題為「氣候變化與碳中和」「非碳能源產業創新發展」「生態農業與鄉村振興」的三場平行分論壇,以期與會嘉賓圍繞綠色能源、綠色技術、綠色服務等領域進一步交流探討。

目前,中國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綠色能源項目合作,為越來越多國家走向綠色發展提供助力。「中國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意義重大,在電動汽車等領域發展極為迅速。放眼世界,清潔能源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一些國家仍人為設置壁壘。想要實現全球能源體系的綠色轉型,需要『拆掉圍牆、建立橋樑』。」西湖大學雲谷教授、挪威工程院院士楊濤說。

「我們一直在關注全世界規模最大的2000家企業,將具體目標變成可量化的指標,來評估這些企業的可持續性做法。」世界基準聯盟研究室主任勞爾德絲·蒙特內格羅說,了解企業在綠色低碳轉型中發揮的作用很有必要,想要更好實現綠色發展,企業需要加大對低碳技術的研發投入,擁抱創新技術。「全球電力需求在不斷增長,對電力企業來說,需要在確保電力供應的同時優化資本支出和研發支出,推進新的低碳技術,這樣才能減少碳排放並在低碳中保持收益。但從數據上看,有44%的受評公司並沒有披露他們的低碳資本支出,這其中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她說。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副教授兼社會科學系主任愛德華多·摩納哥是義大利人,已經在亞洲生活了20多年,其中四分之三的時間在中國。他表示,對於非碳能源的產業技術創新和經濟增長,各國只有合作才能共贏。「我們都需要保持包容開放去彼此學習。中國會繼續成長,中國經濟會繼續增長,西方世界需要以開放的姿態去學習中國,中國的高質量發展會給世界帶來更多可持續發展的增長機遇。」愛德華多·摩納哥說。

持續發揮留學人員作用

當前,中國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增強產業「含綠量」「含金量」的過程中,留學人員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喻景權曾在日本學習、從事科研工作。1995年毅然回國來到浙江大學任教後,他長期致力於蔬菜抗逆高產調控領域研究,取得多項原創性成果,為中國蔬菜產業科技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論壇現場,喻景權帶來了題為「發展綠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主題發言。

作為一名農業科學家,喻景權這幾年將更多目光投向了中國西部地區。從2021年起,他帶領團隊在新疆伽師縣試種水果番茄,通過採用鹽鹼水淡化和無土栽培技術,番茄口感脆甜爽口,很受市場歡迎。

戈壁灘看似貧瘠,也有可能變為物產豐饒的「寶地」。喻景權說:「中國農業發展已進入新的時期,綠色農業勢在必行。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途徑,科技的快速發展為我們提供了實現農業水平變革的可能。」

留英海歸、上海經海緯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慧從計算機領域「跨行」創業,選擇了生物基材料這條新賽道。生物基材料是利用可再生生物質或經由生物製造得到的原料,與石油基材料相比,具有原料可再生、減少碳排放、節約能源等特性,部分品類還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是國際新材料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王慧認為,數字化為生物製造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從人工智慧合成生物到數字化生產運維,再到碳管理平台,生物製造可以向生物『智』造轉型,有效節省能耗、提升研發效率。」王慧說。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碳中和科技與戰略中心主任王元豐曾在美國杜克大學訪學,他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與實現碳中和是緊密相連且又相互促進的關係。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能夠帶來新的生產要素、生產模式、生產動能,促進生產力的全要素爆發,助力實現碳中和。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硬仗,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中國近年來在實現『雙碳』目標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仍面臨很大挑戰。一是全社會對於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需要加強,二是實現碳中和過程中,仍有一些技術難點需要攻克。」王元豐建議,一方面,要切實推進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通過量化指標使政府、企業和個人積極行動;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大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發投入,推動節能低碳技術更加成熟、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更加健全、國際合作更加全面深入。(本報記者 孫亞慧)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6月26日 第10 版)

攜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 天天要聞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對話綠色金融!專家學者齊聚貴陽 聚焦生物多樣性金融體系構建和資源調動建言獻策 - 天天要聞

對話綠色金融!專家學者齊聚貴陽 聚焦生物多樣性金融體系構建和資源調動建言獻策

央廣網貴陽7月5日消息(記者楊贇)7月5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綠色金融:生物多樣性金融體系構建和資源調動」分論壇在貴陽舉行,旨在探討如何通過綠色金融政策和工具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命運共同體。在全球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危機日益嚴峻的背景下,本次論壇探討綠色金融框...
愛爾蘭央行行長稱:歐元無法短期內取代美元!歐洲一體的經濟體系尚未成形? - 天天要聞

愛爾蘭央行行長稱:歐元無法短期內取代美元!歐洲一體的經濟體系尚未成形?

(更多財經新聞,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王爺說財經)王爺說財經訊:7月5日消息,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馬赫盧夫(Gabriel Makhlouf)認為,歐元區各國在促進金融和經濟一體化方面仍未到位,因此歐元並無法在短時間內取代美元成為全球金融體系的主導貨幣。馬赫盧夫也是愛爾蘭中央銀行行長,他7月5日在法國艾克斯普...
本周,黃金價格上漲了1.79%!因為有這2大利好? - 天天要聞

本周,黃金價格上漲了1.79%!因為有這2大利好?

(更多財經新聞,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王爺說財經)王爺說財經訊:7月5日消息,隨著美國特朗普總統的貿易談判期限逼近,金價持續獲得美元下跌和避險流入的支持,在周末前微幅上漲。期貨金價星期五(7月4日)攀升3.60美元或0.11%,每安士收報3346.50美元,全周漲1.79%。美元指數下跌0.2%,並有望連續第二周下跌,這...
撐起規則保護傘,助力湘企巧破局 - 天天要聞

撐起規則保護傘,助力湘企巧破局

「關稅時代下,企業如何借『原產地』破局出海」湖南國際商會沙龍活動現場。紅網時刻新聞7月5日訊(記者 陳彥兵)7月4日,以「關稅時代下,企業如何借『原產地』破局出海」為主題的湖南國際商會沙龍活動在長沙成功舉辦。
台商父子接續追投湖北近40億元 - 天天要聞

台商父子接續追投湖北近40億元

圖為黃石滬士電子有限公司廠區。湖北日報訊(記者彭磊、通訊員張春玲、陳曉婷)7月5日,滬士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與黃石市簽訂兩項合作協議:企業投建AI伺服器線路板擴能項目;雙方還達成一份總投資40億元的框架協議,其規模相當於目前企業在黃投資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