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盤4個月後再度大漲,隆基股份為何這麼受歡迎?

2021年06月11日22:19:42 財經 1033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豬先生666

今天大盤漲的不錯,不過你看看漲跌榜會發現,漲跌的個股其實是相當的,大盤股上漲較多,尤其是新能源相關股票更是大漲,寧德時代大漲了6.2%,隆基股份大漲了6.7%。

說幾個值得關注的新聞:

1. 捨得酒業再度跌停。

之前我都沒注意到這麼一家白酒公司居然這麼瘋狂,節後短短三個月時間股價就漲了4倍!只能說牛,不服不行。估計很多人會眼紅,按照正常的心理學,一定會有人去白酒股里去挖下一個這樣的機會。要我說,不該是自己的錢最好別惦記,按以往的經驗,眼紅之後就是受傷。

2.郭樹清發聲:押注房價永不下跌的人終會付出沉重代價!

就在前不久,針對不斷走高的人民幣匯率,央行領導也曾有過類似的表述,認為人民幣匯率是雙向波動的,說完之後人民幣匯率就跌了。最近房地產行業的幾個大的政策:三道紅線、貸款總額控制、集中供地、土地出讓金轉稅務收取,客觀上有利於規範市場,減少灰色地帶,我覺得對持股的萬科、保利和華僑城算長期利好

3. 高層:豐富居民可投資金融產品,完善上市公司分紅制度

可投資金融產品的基本盤就是股票市場,其他的你也不用太關心,國家對金融市場的重視程度空前,我覺得未來股票市場會有持續的政策紅利。大家如果有閑錢又沒好的投資標的,不妨買點滬深300指數基金,當前的估值還不算高,我覺得未來幾年達到年化15%的概率很高。

4.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呼籲:抵制對多晶硅矽片產品的過度囤貨、哄抬物價行為。

越這麼呼籲,說明需求越旺盛。哄抬物價的背後其實是供需失衡。最近光伏原材料漲價較快。碳中和大背景下,各種綠色低碳能源得到空前大發展,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等最近都在大漲。


今天再來分析一下隆基股份,這個股票我賣早了,在去年8月10號60塊附近時就賣了,回頭來看是賣飛了。對此我進行了反思,主要有以下兩個教訓:

  1. 不要去預測優秀公司的天花板。投資者要做的是觀察企業經營的基本面和估值是否超出了自己之前的預期,而不是去預測公司未來的天花板,因為我們對公司的認識永遠也達不到優秀公司管理層的水平。
  2. 不要輕易下車優秀公司。公司之所以優秀就在於管理層的眼見著實總是能先人一步佔據先機,在行業遇到風口時可以加速發展,而在行業經歷低谷時又能未雨綢繆。


我是在2018年10月份買入隆基股份的,回頭來看,這是一個很好的買點。買入之後很快翻倍,但在2019年3月之後開始震蕩橫盤一年之久,再之後就是持續大漲至今。如果沒有賣,那隆基股份就成為我另一隻十倍股。不過賣了就賣了,重要的是以後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判斷一個公司值不值得買入,主要看三個維度:一是公司的基本面好不好。二是看公司的管理層是否優秀。三是看公司的估值是不是有吸引力。

公司的基本面好不好呢?公司所處的光伏行業,在碳中和碳減排的大背景下,需求正在迅速釋放,由此導致了前面提到的硅材料的炒作。炒作只是表象,背後的根源乃是供需失衡。所以行業當前處於景氣周期。

隆基股份過去幾年的營收是這樣的,營收持續快速增長。

橫盤4個月後再度大漲,隆基股份為何這麼受歡迎? - 天天要聞

公司的競爭力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單晶硅領域的先發優勢。管理層很早就看出了單晶硅的未來趨勢,下手早,動手快,在單晶硅替代多晶硅的進程中已經取得了先機。這是公司優秀的表現。

其次是一體化的優勢。公司與上游的硅料、玻璃等供應商相繼簽訂了長期供貨協議。在如今原料漲價又緊缺的背景下,這一布局足以見證管理層的遠見。如果都如隆基股份這樣,那光伏行業協會也不必發聲了。公司的一體化布局使得公司的組件成本相比同行降低了10%,並且終端市場的需求信息和上游的成本信息可以快速傳導,公司得以迅速反映積極應對,這又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競爭優勢

2015年時,隆基股份的光伏組件出貨量還在10名開外,到了2018年躍居第四,2020年躍居第一。

橫盤4個月後再度大漲,隆基股份為何這麼受歡迎? - 天天要聞

另外公司還未雨綢繆進行了技術儲備,以應對未來的行業變化及規模發展,在幾個電池技術路線上均有布局。

光伏組件價格長期來看仍會下降,這使得光伏發電的成本更接近於火電,壞處在於整個行業的成本比拼仍會非常激烈。好處在於價格降低帶來經濟性的增強,進而帶來需求的進一步放大。公司處於行業龍頭地位,管理上又有一體化的優勢,幾次決策都體現了公司的深刻行業洞察力及優秀的行動力,也因此公司的盈利水平一直高於同行。不僅如此,還未雨綢繆充分儲備新技術,這些優勢會在未來的發展中得以不斷的體現,不斷拓寬公司的盈利能力。

也因此公司的基本面是非常不錯的。


再說管理層是否優秀。我記得之前分析春秋航空時曾經提到過,公司的基本面其實都是管理層運營出來的結果,管理是原因,優秀是結果。從過往的經歷來說,我認為公司的管理層非常優秀。


再說估值。去年我賣出時,其實並沒有預料到後面國家會出碳中和的政策,因此認為光伏組件的漲價不過是一時炒作,而當時公司股價在這種炒作之下被炒的太高了。事後來看並非如此,而是市場已經嗅到了碳中和政策到來的風聲,需求在不斷放大,而公司的業績也在不斷釋放。

下面是最近機構對隆基股份未來三年利潤增長的預測,大體上是三年一倍左右。按照當前4000億的市值,隆基股份對應2020年的市盈率為46倍,對應於今年的市盈率大約為33倍。

橫盤4個月後再度大漲,隆基股份為何這麼受歡迎? - 天天要聞

這個估值算不算高呢?這個估值其實與我在去年8月賣出時相當。其不同在於,我在去年8月判斷當時為景氣高峰而未來將回落。而當前機構的預測則為未來公司還會持續高峰運行。從這個角度來說,公司的估值是不算高的。

下面是2018年以來機構持股的情況,可以看到在2020年四季度之前,隆基股份的機構持倉總體是上一個季度高的話,下一個季度就低,機構們來了走,走了來,反覆折騰。集中的加倉是在2020年的二季度,此時正是組件漲價的時候,而之後就開始持續減倉至今。當前的機構持倉仍佔據14.23%的比例,這個比例要比貴州茅台要高。

橫盤4個月後再度大漲,隆基股份為何這麼受歡迎? - 天天要聞

可能很多人覺得這個比例也就那樣,不算太高。但你要知道,這僅僅是公募基金的持倉,還有為數眾多的私募基金、投資機構並不在列。公司的大股東以及其他長期投資股東佔據了大約45%的比例,在剩下55%的股份中,僅僅公募就佔據14.23%,機構資金很可能已經佔據30%左右,剩下在普通投資者手中可能就只有20%到25%了。


以上只是個人看法,不構成投資建議。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安泰集團連續虧損  信披違規被警示 - 天天要聞

安泰集團連續虧損 信披違規被警示

本報記者 陳家運 北京報道山西安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泰集團」,600408.SH)正陷入「多事之秋」。近日,安泰集團發布的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收同比縮水33.29%至66.76億元,凈利潤虧損3.35億元。這已是其連續三年虧損;與此同時,因關聯方違規佔用1.5億元資金且未及時披露,安泰集團及其實控人還被中國證...
關稅戰下 中國外貿進出口表現亮眼背後的底氣 - 天天要聞

關稅戰下 中國外貿進出口表現亮眼背後的底氣

4月美方挑起關稅大戰,對我國的外貿企業是一個嚴峻考驗。5月9日,海關總署對外發布了前4個月外貿數據。4月當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3.84萬億元,增長5.6%。其中,出口2.27萬億元,增長9.3%;進口1.57萬億元,增長0.8%,進出口雙增長的規模,創造了歷史同期第二高,帶動前4個月外貿整體增長達到2.4%。外貿數據反映的是千萬家...
美商家曬關稅賬單:進口3000美元付關稅4600美元 - 天天要聞

美商家曬關稅賬單:進口3000美元付關稅4600美元

高額關稅下,美國的小企業主受到嚴重衝擊。來自紐約的埃斯納爾曬出了他的高額關稅賬單,賬單顯示,關稅的費用已經超過了他進口商品本身的費用。埃斯納爾經營著一家男士護理用品公司,他向記者展示了剛剛收到的一筆關稅賬單,他從中國進口的商品總額大約是3000美元,但由於徵收了150%多的關稅,他僅關稅就要支出4600美元。而...
中國一重陸文俊被查,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去年公司虧了超37億元,股價下跌 - 天天要聞

中國一重陸文俊被查,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去年公司虧了超37億元,股價下跌

每經記者:楊煜 每經編輯:程鵬,董興生5月9日,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消息,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陸文俊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在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重集團」)官網,陸文俊已被從集團公司領導班子中撤下。 陸文俊同時擔任中國一重(60110...
增量政策再出「組合拳」,為中國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 - 天天要聞

增量政策再出「組合拳」,為中國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

降准降息、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發布公募基金重大改革方案……近日,一攬子金融政策發布,進一步穩市場穩預期有了「強心針」。自從去年推出增量政策以來,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我國不斷加大宏觀調控強度,一....
讀懂IPO|勝軟科技棄A赴港,會計差錯頻現,4年4換會計師事務所 - 天天要聞

讀懂IPO|勝軟科技棄A赴港,會計差錯頻現,4年4換會計師事務所

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陸爍宜圖源:圖蟲創意來源丨時代商業研究院作者丨陸爍宜編輯丨鄭琳會計差錯頻現、IPO關鍵期更換會計師事務所,棄A轉港的山東勝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勝軟科技」)能否成功叩開港交所的大門?北交所官網顯示,2023年
百威亞太,調整蓄勢 - 天天要聞

百威亞太,調整蓄勢

2025年第一季度,百威亞太在複雜市場環境下展現出戰略定力。5月7日,百威亞太發布的2025年首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14.61億美元。細究財報細節,百威亞太正通過主動調整蓄力長期增長,短期數據的波動,反而凸顯出管理層「以退為進」的經營智慧
提振消費看供給側:誰真正走進了消費者的心? - 天天要聞

提振消費看供給側:誰真正走進了消費者的心?

2025年,「提振消費」成為中國經濟的關鍵詞。從中央政策到地方實踐,從產業升級到消費場景創新,如何讓消費者從「不敢買」轉向「主動買」,均直接向供給側改革的深層邏輯——誰能真正讀懂消費者的心,才能在多元化需求中精準破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