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握著痛苦不放的我們,得到了什麼呢?

2025年02月04日22:20:21 情感 9462

緊握著痛苦不放的我們,得到了什麼呢? - 天天要聞

親愛的糖丸兒們,我想,在生活的某些瞬間,我們都有過痛苦的體驗——如果邀請你進行描述,你會怎樣勾勒那樣一種感覺呢?

好像大多數時候,我們是「不自主地」陷入痛苦的泥沼。那似乎是全然被動的體驗,我們感到自己被卷進漩渦、被拽入深淵,疼痛不堪,崩潰不已,同時卻難以自拔。

如果把痛苦比作黑洞,你一定見識過它強大的摧毀力和破壞力。但你是否也疑惑:「如果自保是本能,『快樂原則『是人類天性,為什麼我們明明飽受折磨,卻走不出痛苦呢?」

痛苦對我們究竟意味著什麼?走不出痛苦的我們,真的只有「被動的受害者」這一角色嗎?究竟是痛苦抓著我們不放,還是我們緊握著痛苦?……

其實答案藏在黑洞的另一個隱喻里——強大的吸引力。如果你也感到困惑和好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索,痛苦的黑洞里,究竟藏著什麼秘密。

緊握著痛苦不放的我們,得到了什麼呢? - 天天要聞

緊握著痛苦不放的我們,得到了什麼呢? - 天天要聞

(1)【痛≠痛苦】

在深入探討之前,讓我們先把目光落在「痛苦」上。你覺得,痛苦和痛是同樣一種感受嗎?它們的一字之差,意味著怎樣的不同呢?

我們會發現,大多數情況下,感到痛不是出於自己的選擇。就像被刺疼、被燙到時我們會馬上縮回手,情緒上的痛感也是類似的——感受到喪失時我們會哀傷,被冷落時我們會失望,受到欺騙時我們會憤怒……這些自然反應,是我們聰明的身體在保護我們。正因為有了痛感,我們得以感受到自己的需求,確認自己的底線,做出真正貼近內心的選擇。

那痛苦又是什麼呢?它也許可以被形容為:喪失後難以停止的反芻、無法釋懷的執拗,被冷落後自我價值感崩塌的絕望感,受到欺騙後內心秩序的兵荒馬亂……這些都超出了對疼痛的自然反應,像是一場場不斷增加苦楚的自我折磨。

我們無法逃避感受疼痛,但也是不自覺地,主動選擇了在痛苦裡越陷越深。

(2)痛苦對我們,為何有吸引力呢?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其實很需要此刻的痛苦?

在這裡我想引入阿德勒的「目的論」,這也許能帶給你新的視角,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這個部分。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認為:一個人陷入某種狀態很長時間,還所謂「走不出去」,一定是因為他陷進去的這個場景給他帶來了什麼好處、滿足了他的某種需求——換言之,痛苦對他其實有意義,因而潛意識一直遵從它。

緊握著痛苦不放的我們,得到了什麼呢? - 天天要聞

比如……

① 有沒有可能,我們在通過沉溺於痛苦來逃避現實?也許發生的現實讓我們太難以承受,於是我們躲進痛苦中,以一種「讓自己難受」的消極方式,表達內心的強烈抗拒。

② 有沒有可能,我們在用自我懲罰減輕自己的負罪感?痛苦是不是可以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只要足夠痛苦,我就更能允許自己不負責任,不用承認自己的錯誤?

③ 有沒有可能,我們在用痛苦轉移注意力,迴避現實中的其它問題?小到眼下的工作、學業任務,大到未來的人生抉擇……

④ 也許還有一種可能,我們陷在痛苦裡,是因為不願意直面更大的人生課題。我們編造了一個痛苦的故事讓自己陷在裡面,這樣我們就不必去面對更大的痛苦?……

你發現了嗎?痛苦可能是一種難以覺察的防禦機制,它在讓我們受傷的同時,也在另一個維度上庇護著我們。只是這樣的自我庇護,多多少少帶著自我蒙蔽的色彩——畢竟我想,現實並不會因為我們拒絕接受而就此改變,我們的自我懲罰無法撫平他人身上的傷痛,問題並不會因為逃避而消失,拒絕看見更大的人生課題時,我們也拒絕了自我的蓬勃生長……

當我們被強烈的情緒一葉障目,一部分真相得以被心安理得地精心掩飾起來。但總有一天我們還是要面對葉子之後的真實世界,不是嗎?

緊握著痛苦不放的我們,得到了什麼呢? - 天天要聞

思考1:當我們久久走不出痛苦,我們在留戀什麼?

痛苦與喪失緊密相連——而變化也常常伴隨失去。「無所失則不得變」,正因如此,人們才常常說著要去改變,卻依然駐足原地。

我們可以一起想像,如果失去了痛苦,我們同時失去的可能還有什麼呢?

① 我們是不是失去了一部分自我?

久久沉溺後走出痛苦,表面上看是超越了痛苦中的自己——但同時,我們又好像背叛和「殺死」了那部分的自我,是對痛苦過往的否定和拋棄。

弗洛伊德關於「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論我們應該都不陌生。其實,在痛苦中,我們一些「原始」的一面能夠有機會被看見、被激活,與外界發生互動。而在理智狀態下,本我的部分是被超我壓抑住的。

但我們的所有面向,都有存在的需要,都有被看見的需求。

即便混亂不堪,那也是一部分的我們,對嗎?內心深處,我們不捨得拋下它。

緊握著痛苦不放的我們,得到了什麼呢? - 天天要聞

② 我們是不是失去了慣常的模式?

電影《下妻物語》里,小桃子對自己的母親說:「人在面臨巨大的幸福時會變得十分膽怯,抓住幸福其實比忍耐痛苦更需要勇氣。」

的確,在「確定的痛苦」和「不確定的幸福」的選擇題里,也許有人更願意選擇前者。每個人對不確定性的耐受力是有差異的——過往的模式雖然讓人痛苦,但這種痛苦是確定而熟悉的。如果選擇走出痛苦,要面對的是讓人不安的陌生感,和動蕩的不確定感。

走出痛苦,其實需要「哀悼」的能力,也就是在懷念過往的同時,接納它已然留在了過去。也許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與喪失的部分和平共處——這是留給我們每個人的命題。

其實過往從未拋下我們,無論是刻骨銘心的疼痛,還是難以忘懷的美好,都真真切切地造訪過我們的生命,給過我們重要而珍貴的提示。它也許教會了我們感恩與珍惜、愛與被愛,最終,也將成為心底無法割捨的一部分。

思考2:我真的決定我想走出痛苦了嗎?

越是親近的人,往往越難以旁觀我們的痛苦——他們很可能會代入我們的情緒,捲入我們的課題,著急地想把我們從深淵中拉出來。然而,深淵對當事人有何意義,想不想走出深淵,是否做好了準備,怎樣走出來,走出來後要去向哪裡……這些都是需要當事人釐清的,誰也不能代勞。

釐清之後,如何選擇,是我們的自由。歐文·亞隆認為:「與日常經驗相反的是,人類並不是進入(和離開)一個擁有內在設計、高度結構化的世界。實際上,個體對他自己的世界、生活設計、選擇以及行為負有全部的責任——個體是自己世界的創造者。」在存在的意義上,人全然自由,並為自己的選擇及行動負責,這是存在主義哲學觀。

直面真相需要極大的勇氣。走出痛苦的嘗試固然值得,但這個過程畢竟也是疼痛的。在你還沒有準備好的當下,還緊握著當下痛苦,也沒有什麼不可以。即便在一些人看來,這彷彿作繭自縛、畫地為牢……我也堅持認為,作繭自縛、畫地為牢未必就是消極的概念。

無論「繭」還是「牢」,它們都象徵著心理的安全區。在還沒準備好的時候,陪伴自己在安全區里多待一會兒,承認痛苦的難捱,承托自己的無助,抱持複雜的情緒……我想,這也是懷有自我慈悲的選擇,是飽含力量的自愛。

緊握著痛苦不放的我們,得到了什麼呢? - 天天要聞

痛苦的黑洞中,也許藏著隱秘的誘惑,躲著的未被關照的自我,藏著未被我們意識化的心理動力。

然而,當我們看見黑洞的吸引力時,它也就不再有那麼大的挾持力了。我們從壓抑的無意識走向了有意識,得以重新整合自我。我們不只是被迫陷入痛苦的受害者,這似乎也讓人倍感鼓舞——即便當下還痛苦著,還感到有些糟糕,我們都會知道自己始終有主動性,會相信內在始終有力量,始終擁有改變與否的選擇權。

「走不出痛苦」,也許是內心深處還不想走出痛苦呢?沒有關係,那就耐心地等一等自己。

把痛苦寫盡,等我們準備好了,回過頭,一步一光明。

【安慰記心理小店,安慰記zhào著你!抱團取暖加入成長群,深度探索開啟諮詢之旅 】

同名公號:安慰記心理

回樹洞體驗免費心理樹洞

回解夢參與科學地解夢

回指南得理諮詢使用指南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微小說:窩囊婆婆 - 天天要聞

微小說:窩囊婆婆

原創首發,全網維權,禁止抄襲洗稿搬運,違者必究!鄭重聲明!一經發現搬運到別的平台,將全網曝光,望搬運者自重!秦紫月家裡最近發生了兩件事,一喜一憂。先說喜的吧,她剛結婚時間不長,是大齡女,計劃30歲以內懷孕,如今得償所願懷孕仨月。
女子拒絕寶媽換鋪後遭言語攻擊,12306:應對號入座,若無法協調,建議報警處理 - 天天要聞

女子拒絕寶媽換鋪後遭言語攻擊,12306:應對號入座,若無法協調,建議報警處理

近日,有網友發視頻稱,自己由於腰椎間盤突出,購買動車下鋪車票,乘車時因拒絕與寶媽換車廂,被對方長時間言語攻擊。3月20日,12306客服回應,旅客應對號入座,若列車工作人員無法協調,建議報警處理。 網傳視頻顯示,在動車車廂內,一名寶媽要求與旅客換車廂被拒後,稱「遇到了奇怪的人,人都正常能換的換」。其孩子在一...
母親逝世後,嫂子就不讓我回娘家了,說見面假客套也很累 - 天天要聞

母親逝世後,嫂子就不讓我回娘家了,說見面假客套也很累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文|麵包夾知識編輯|麵包夾知識本文聲明:本文為短篇小說,內容純屬虛構,請理性觀看前言父親已經離世多年了,母親活到76歲,在我45歲這年去世,此後我回娘家只能是看望我哥和
還有兩名未成年子女?許家印前妻丁玉梅申請閉門聆訊被拒 - 天天要聞

還有兩名未成年子女?許家印前妻丁玉梅申請閉門聆訊被拒

圖片來源於網路港媒消息,3月18日,香港高等法院駁回了中國恆大集團創辦人許家印前妻丁玉梅的兩項申請。上月,丁玉梅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兩項申請,丁玉梅要求修訂資產凍結令,明確哪些資產不在凍結範圍內,以便她能夠自由支配部分資產。丁玉梅提出了一系列豁免要求,包括豁免她其中一個銀行戶口的美金資產,不回答清盤人的...
不裝了!特朗普撂下電話就挑撥中俄關係 - 天天要聞

不裝了!特朗普撂下電話就挑撥中俄關係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當地時間3月1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話。圍繞烏克蘭衝突,俄方最終同意在30天內互不攻擊能源基礎設施目標。剛撂下電話,特朗普很快在白宮向福克斯新聞台吹噓與普京的交談「富有成效」,話里話外還不忘挑撥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據美媒彭博社19日報道,特朗普在採訪中對中俄間日益...
有沒有發現:男人對你頂級的愛,其實就是三點 - 天天要聞

有沒有發現:男人對你頂級的愛,其實就是三點

什麼才是真正的愛,而什麼才是頂級的愛呢?我想真正的愛,就是一個人是發自內心愛你的,是在乎你的,也是重視你的,而頂級的愛,是愛你把你當做唯一,把你當做全部。他的世界,只有你,而他的眼中也只有你,這才是一個男人對你最頂級的愛。一般男人對你是頂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