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一場持續近1小時的俄美元首通話,讓外界原本寄予厚望的烏克蘭局勢「破冰」再度落空。
會後,特朗普罕見地在媒體面前流露出不滿:「沒有任何進展,我不高興。」
這一表態,不僅暴露出俄美談判的冰冷現實,也為烏克蘭危機的下一步走向蒙上更深的陰影。
特朗普的怒火,透露什麼信號?
根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報道,這場長達一小時的通話中,特朗普與普京圍繞烏克蘭、伊朗和中東局勢進行了「深入討論」。但通話結束後,特朗普的態度一反常態,沒有慣常的「樂觀包裝」,而是直言「毫無進展」。
這種罕見的「直白」,反映出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已失去耐心。特朗普希望俄羅斯儘快結束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推動戰事降級,為美國騰出更多戰略空間。
然而,普京在通話中並未作出任何實質性承諾,只是強調「願繼續與烏克蘭談判」,同時重申分歧應通過外交手段解決。
換句話說,俄羅斯仍在堅持其節奏,不急於在美方壓力下讓步。這也正是特朗普「不高興」的原因:俄方既不答應停火,也未在伊朗和中東議題上配合美方布局,讓這場談判陷入了僵局。
俄方冷處理,普京為何「不動如山」?
相比特朗普的情緒外露,俄羅斯方面的表態則顯得更加克制和老練。克里姆林宮在通話紀要中稱,普京與特朗普就烏克蘭、伊朗問題交換了意見,但強調「所有爭議和衝突應通過政治、外交途徑解決」。
俄總統助理烏沙科夫透露,普京並未接受美方提出的任何「快速停火」條件。
分析認為,普京此舉意在拖延談判時間,以鞏固俄軍在烏克蘭東部地區的戰場優勢,並等待西方對烏克蘭支持體系的進一步鬆動。
尤其在面臨明年美國中期選舉,俄羅斯深知特朗普急於展示外交突破的心理,因此反而採取拖字訣,迫使美方在制裁與談判之間反覆搖擺。這種冷處理策略,不僅讓俄方掌握了博弈主動權,也使特朗普的施壓一度失效。
烏克蘭危機僵局,西方裂縫正在加深
值得注意的是,烏克蘭危機的不確定性正在加劇西方陣營內部的分裂。歐洲多國對美國強硬路線愈發心存疑慮,法國、德國等國已經多次呼籲「以外交方式解決衝突」,而不是持續軍事援助。
這為俄羅斯提供了喘息空間,也讓烏克蘭處境更加尷尬。基輔方面曾多次敦促美歐保持對俄制裁和軍事支持的力度,但隨著戰事持續、經濟代價攀升,西方內部「厭戰情緒」正在滋生。
特朗普此時急於在俄烏問題上求得突破,既是為了緩解外部壓力,也有國內政治考量。然而,俄方顯然不打算輕易配合,讓美方獲得這份「外交戰果」。
伊朗與中東議題:另一場角力的影子
通話中,伊朗與中東局勢同樣是重點話題。俄方強調通過政治解決區域衝突,而美方則更關注如何通過施壓伊朗來重塑中東力量格局。
特朗普政府一直希望俄羅斯在伊朗問題上扮演更積極角色,施加影響力,但俄羅斯對美方設想的「區域穩定計劃」始終持保留態度。這再次暴露出俄美在全球戰略布局上的根本分歧。
一小時的高層通話,並未帶來任何實質突破,反而凸顯出俄美關係的緊張和複雜。特朗普的「不高興」,不僅是對普京態度的失望,更是對整個俄烏戰局久拖不決的焦慮。
接下來,俄美之間是繼續維持這種冷對抗,還是會在某個節點突然妥協?這一切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烏克蘭的命運,已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而美俄的每一次博弈,都會深刻改變戰場與世界格局的走向。
這場僵局,會拖多久?又會在什麼時候突然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