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求助人馮先生,調解員不由得一愣。
馮先生手腕纏著繃帶,小指也用小繃帶包著,這是什麼情況?
馮先生開口,他自己弄傷了自己。
他把小指頭切了一節,經過治療,又給接上了。
這話一出口,調解員更是納悶了,為什麼要做這種極端的事?
那馮先生一臉惆悵,似乎意識不到自己行為有問題,他說為了挽回妻子。
這段時間,妻子和他鬧離婚。
調解員說,他這挽回感情,犯不著自殘啊,看著疼又嚇人。
馮先生不以為然,他這麼做,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真心想和妻子和好。
調解員搖頭,表示不理解這種行為,表達誠意有很多方式,馮先生卻選擇了最偏激的行為。
一個成年人,做事得三思。
馮先生低著頭,再次開口,或許調解員說的是對的。
他傷好出院了,妻子也沒回到他身邊。
住院期間,都是他妹妹在照顧著他。
父母也在生他的氣,認為他沒照顧好自己,衝動的傷害自己身體。
可是,他那時控制不住自己。
他今年三十二歲,與妻子結婚十三年,育有兩個孩子。
一直以來,他們一家四口過得很幸福,現在家快要散了,他能不著急嗎!
父母為了他和妻子的事,也愁壞了。
對於兒子自殘一事,馮先生母親表示既生氣又擔憂,兒子住院的第二天,她焦慮不安,綳不住情緒大哭了一場。
兒子真的太傻了。
兒子狀態不好,她哪怕生氣也忍著,如果她開口責備兒子,多半會刺激兒子再次做傻事。
她耐心勸兒子凡事看開一些。
他做傻事沒有用的,兒媳有心回來,他一叫,人家就會回來了。
兒媳要是對他不滿,鐵了心不回婆家,他就算傷得再重,兒媳也不會回來看他一眼。
調解員問老太太,兒子和兒媳鬧成這樣,問題出在哪裡?
老太太皺著眉頭,她不知道啊!
要是知道就好了,可以改一改,再跟兒媳好好說一說。
兒子性格急躁,為人衝動,可兒子吃苦耐勞,踏踏實實的賺錢養家。
不論是大熱天,還是大冷天,兒子幹活從來不喊累,渾身是勁,算得上是顧家的人。
她對兒媳也是真心相待,偶爾給兒媳一些錢,生怕兒媳身上的錢不夠花。
而老伴,也是時不時給兒媳錢,補貼著兒子的小家庭。
他們就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對孩子們,他們都是能幫就幫。
眼下,兒媳待在娘家有好一段時間了。
為了徹底解決問題,調解團隊在馮先生的引路下,來到了妻子小霞的娘家。
在過來之前,母子二人特意買了東西,大包小包帶到小霞的娘家,禮數周到。
他們順利見到了馮先生的岳母。
對於女婿的自殘行為,岳母搖頭嘆息,忍不住批評女婿太過衝動,腦子一熱,做事不考慮後果。
哪怕不為自己考慮,女婿也得為孩子們想想,他一衝動自殘,真要成了缺手指頭的,以後的日子還怎麼過。
健康的身體,自己不知道珍惜。
有問題,解決問題,犯不著要死不活的。
馮先生這會子也意識到自己錯了,千不該,萬不該,做出這樣不負責任的行為。
怪他太急了,急著給妻子一個交代。
眾人說話間,馮先生的妻子小霞正好從外面回來了。
一看到丈夫和婆婆過來了,小霞臉色晴轉陰,她真的不想和丈夫沒完沒了的掰扯了。
她一點也不想回婆家,一進那個家門,她就感到害怕。
家本該是溫暖的港灣,可她在婆家卻感受不到溫暖,只有焦慮與憂愁。
尤其是這幾年,日子過得壓抑,讓人想要逃離。
回到娘家,她整個人都變得不一樣了,心情瞬間輕鬆愉快了。
馮先生認為,妻子在說氣話,兩人的感情,明明向來不錯。
他們的感情產生隔閡,也就一個月的時間。
想到這,他有點後悔,他們要是沒有出去旅遊就好了。
沒出去旅遊之前,他們啥事也沒有。
旅遊了一趟,妻子就鬧離婚了。
一個月前,他的一個朋友約他出去旅遊,帶上家人一起,大夥熱熱鬧鬧,會玩得很開心,也能相互照應。
他想了一會,認為朋友說得有道理,帶著妻子和孩子們一起出門旅遊,長長見識也是好的。
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少會有收穫。
他就決定去旅遊了,和妻子說了這個事,妻子立馬就同意了。
於是,他們開始做攻略,這時就來了點小問題,兩人選擇的地方不一樣,意見有了分歧,觀點不一樣,自然就會有拌嘴的情況。
他認為外出旅遊,完全最重要,朋友帶上一家人,他也帶上一家人,最好是乒分兩路,分開遊玩。
太多人聚在一塊,人一多,往往容易出事。
朋友帶著一家人去看海,而他覺得帶著孩子們去海邊不安全,決定換個地方。
妻子一聽不樂意了,她也想帶孩子去海邊遊玩,又說出去玩,人多才熱鬧,沒必要和朋友分開。
小霞說,丈夫根本不是為了孩子們的安全考慮,而是故意針對她。
要知道,他們兩個大人帶上兩個孩子,一個人看一個也是足夠了,孩子的安全不存在任何問題。
朋友那邊也是一樣,哪裡會有安全隱患了。
再說了,朋友約他們出去一起遊玩,他卻想著要分開遊玩,這算什麼事啊!
一點禮貌都沒有,不尊重朋友。
分開遊玩,就不需要約時間,朋友開口了,表明大家要去同一個地方。
她是真的沒聽過,約著一起去旅遊,還有兵分兩路的,不都是一伙人一起的嗎!
丈夫提出分開遊玩,無疑是不想讓她和其他人接觸。
調解員問,最後是怎麼安排的?
小霞回答,當然是一起遊玩了,他的無理建議,她不會同意。
他這人特別小心眼,在遊玩的途中,她稍微幫忙照看了一下其他小孩,他都能和她生氣,責罵她不負責任,光顧著其他人的小孩,不顧自家的孩子。
她真的冤死,自個的小孩,她也看著呢!
而他也看著孩子,她就幫忙看朋友家孩子一小會,也是在能力範圍之內。
調解員也覺得奇怪,就這點小事,他都能生氣?
這心眼,也太小了。
馮先生說,他不是小心眼,只是為了保證孩子們的安全。
人家孩子的安全,不該由他們這邊來負責,妻子顧好自己家的孩子就行了。
調解員還是認為,他胸懷不夠大,朋友之間,幫個小忙沒什麼大不了,他沒必要斤斤計較。
出門在外,朋友之間相互照應,不是很好嗎!
他這樣怕吃虧,還怎麼和人來往!
馮先生承認, 他確實格局太小了。
旅遊過程中,妻子沒有按照他的意思去做,他和她就會爭吵。
事後,他挺後悔的。
只是,妻子對人太過熱情友好了,特別喜歡幫助人,次數多了,他心裡不舒服。
妻子總是替人著想,照顧著別人的情緒,給人搭把手解決困難,他實在是難以接受。
人要將自己放在第一位,不能太在乎別人。
別人又不是沒有手,沒有腦子,就不能自己處理嗎!
妻子的友善,他怕會引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以前,妻子曾經給一個小夥子提供幫助,他們兩人因此引發了矛盾。
為一個外人吵架,他認為不值得。
小霞很是無語,哪個小夥子?
說清楚一點。
馮先生繼續說,妻子在窗戶廠做事時的一個同事。
妻子對他的關照太多了。
小霞想起來了,在她看來,那小夥子就是個孩子,才剛出社會不久,二十齣頭。
人家一個小孩沒有爹沒有娘,她看他可憐,也就和他多說幾句鼓勵的話。
那時,都準備春節了,廠里一直不發工資,那小孩就打電話問她,她這邊有沒有收到工資?
她告訴他,她也沒有收到。
那小孩一直喊她姐姐,她也不忍心不接電話。
那段時間,那小孩應該很困難,天天穿得很臟,十天不換一身衣裳,估計是沒錢買衣服。
她看著可憐,卻有心無力,她自個手頭不寬裕,也沒有能力幫他,只能說幾句鼓勵的話。
大概是太難了,他開口跟她借錢,說老闆一直不發錢,快要吃不上飯了。
她無奈,說她也沒有錢,家裡有兩個小孩需要養活。
所以說,她實際上沒幫人家什麼忙,丈夫沒必要揪著這個事不放。
丈夫吃醋,她都不知道他吃哪裡的醋。
她和那小孩又沒有曖昧,只是普通的同事。
馮先生說,她關心那小夥子,他看不慣妻子的做法。
如果妻子沒有別的想法,為什麼要關心那小夥子?
沒等馮先生繼續往下說,小霞就打斷了他的話,說他不要再說下去了,受不了了。
聽著他的話,讓她很是心煩。
說罷,小霞轉身離開。
調解員趕緊跟上去,追問小霞為什麼這麼說?
小霞解釋,他這是防著她,懷疑她和外面的人有了不正當關係,背叛了婚姻。
她和異性多說幾句話,他都會質問她,而她解釋了,他又不相信。
他這個人,真的讓她感到窒息。
她就是覺得心累了才提出離婚。
一提離婚,他就自殘,她都不知道怎麼說他好了。
夫妻十三年,他對她沒一點信任,總懷疑她和外頭的人混在一起。
越說,小霞就越激動。
離婚是最好的出路。
調解員跟著她,慢慢開導,小霞總算平靜下來。
這時,馮先生也追上來了。
小霞很無奈,現代社會,不論是買東西,還是上班掙錢,總會遇到異性。
他這懷疑,那懷疑,顯然是自尋煩惱。
工作需要聯繫,她手機上自然有男同事的號碼,他要求她刪除,這是不可能的。
他工作有女同事,手機里有女同事的號碼,她也覺得很正常,沒追著他問,這個是誰,那個是誰。
他不能太雙標了,對她提出要求,卻不看看自己。
她都不知道他的疑心從何而來,她沒有在網上和異性聊天,沒和異性單獨出去吃飯,也沒和外面的人跑了。
他到底想怎樣啊?
她給他私人空間,她同樣希望自己也有個人空間。
馮先生低著頭不說話。
馮先生的妹妹表示,嫂子人品很好,是哥哥疑心病太重,想太多。
真要有情況,嫂子怎麼可能會和哥哥過了十三年,早就跑路了。
而且,嫂子勤勞能幹,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
嫂子嫁過來的時候,她年紀還小,嫂子就像母親一樣對她呵護有加,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
她很喜歡嫂子。
調解員勸馮先生大氣一點,也不要想太多,心胸開闊一些。
馮先生說,他懷疑妻子,是因為怕妻子跑了,留不住她的人,她的心。
他太自卑了。
他覺得自己太窮了,身上沒什麼錢。
儘管他這些年名義上掙得多,可賬要得不及時,家裡開銷大,顯得他更窮了。
很多時候,老闆發錢不及時,沒法給老婆錢,他心裡就特別難受。
由於家裡經濟不好,妻子也得上班掙錢,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的男人。
然後,他又沒有顧得上妻子的情緒,這麼一想,他就更沒自信了。
他希望妻子能給他糾正的機會,以後他不會自殘了。
第一次聽丈夫說沒自信,太自卑,小霞終究心軟了,答應再次給丈夫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