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鰻財經》文/高偉
北交所官網顯示,四川西南交大鐵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交大鐵發」)北交所ipo於近日註冊生效,並於5月26日在北交所上市網上路演。交大鐵發擬募集資金約1.68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擬投資於新津區交大鐵發軌道交通智能產品及裝備生產新建項目、新津區交大鐵發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營銷及售後服務網路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但《電鰻財經》經調查研究發現,該公司招股書存在很多疑點,在上市委會議現場,交大鐵發經營業績、生產設備、獨立性等三方面問題遭到追問。即便已經註冊成功,人們的上述擔憂依然存在。
業績波動觸發22條風險預警
5月23日,新三板交大鐵發發布2024年全年業績報告。2024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35億元,同比增長22.61%,盈利5339.17萬元,同比增長12.04%。同日,交大鐵發公告稱,預計2025年1-6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盈利1,050萬元至1,400萬元,同比上年變動-10.07%至19.91%;預計2025年1-6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盈利950萬元至1,300萬元,同比上年變動-10.34%至22.7%。
換句話說,交大鐵發的業績具有較強波動性,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有可能盈利不足千萬元,利潤或有一成的下降。2022年至2024年,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分別為1109.75萬元、-324.72萬元、4249.94萬元,同比變動-129.26%、1408.82%
根據新浪財經上市公司鷹眼預警系統演算法,交大鐵發已經觸發22條財務風險預警指標。尤為注意的是, 近一期完整會計年度內,公司應收賬款較期初增長51.28%,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61%。且應收與營收比值持續增長,近三期完整會計年度內,公司應收賬款與營業收入比值分別為81.36%、84.32%、104.03%。
公司凈資產收益率逐年下降。近三期完整會計年度內,公司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25.78%、25.58%、22.86%,呈現逐年下降態勢。毛利率高於行業均值而應收賬款周轉率卻低於行業均值。此外,公司應收類資產大於應付類負債。近一期完整會計年度內,公司的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等經營性負債累計為2.2億元,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賬款等經營性資產累加為3.6億元,公司產業鏈話語權或待加強。近一期完整會計年度內,公司預付賬款為243.1萬元,較期初變動率為72.49%;同期公司預付賬款較期初增長72.49%,營業成本同比增長27.35%。
西南交大竟「保留管理」企業
獨立性方面,北交所要求交大鐵發說明公司被納入西南交大「保留管理」企業是否合規及具體政策條文依據,獲准使用「西南交大」字型大小是否對投資者判斷公司與西南交大關係存在誤導作用。說明西南交大「保留管理」企業的具體內容、方式及其對公司獨立性是否存在實質性潛在不利影響。
2005年,交大鐵發的前身四川西南交大鐵路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交大有限」)由成都西南交通大學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交大產業集團」)、王鵬翔、孟廷會等4名股東出資設立。其中,交大產業集團是西南交大旗下全資企業。
自成立至2016年2月,交大產業集團十餘年來一直是交大有限的控股股東。2016年2月,在交大有限完成新一輪增資和股改後,交大產業集團對交大鐵發的持股比例由35%下降至28.38%,不再是交大鐵發的控股股東,交大鐵發由國有控股企業變更為國有參股企業。同月,王鵬翔通過受讓股權取得了交大鐵發17.32%的股權,並通過與其他四名股東簽署《一致行動協議》,合計控制交大鐵發48.21%的表決權,成為交大鐵發實控人。
截至2025年3月12日,交大鐵發無控股股東,王鵬翔通過上述方式仍合計控制交大鐵發41.05%的表決權,仍是交大鐵發實控人。2021年6月,交大產業集團將其持有的交大鐵發全部股權無償劃轉給成都西南交通大學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科技發展集團」),而西南交大持有科技發展集團100%的股份。招股書顯示,截至2025年3月12日,科技發展集團以22.93%的直接持股比例位列交大鐵發第一大股東,但交大鐵發並未將其認定為控股股東。
顯然,交大鐵發與西南交大的淵源頗深。而交大鐵發的實控人王鵬翔亦與西南交大聯繫密切。第一輪審核問詢函還顯示,截至2024年6月,王鵬翔仍然屬於西南交大的事業編製員工,一直由西南交大繳納社保。第一輪審核問詢函回復文件則顯示,除了實控人王鵬翔,另外還有高山、馮曉紅、張同剛等8名西南交大教職工以保留事業編製、兼職方式到交大鐵發提供顧問服務並曾經在交大鐵發處領薪,其中高山、馮曉紅還分別直接持有交大鐵發14萬股、37.5萬股的股份。
不過,西南交大批准的王鵬翔第二期離崗創業期限將在2025年6月到期,且上述期限到期後不能再延期。總體來看,王鵬翔頂著「西南交大在編職工」的身份離崗創業長達近20年。
第一大客戶與第一大供應商重合
2020—2023年,交大鐵發來自第一大客戶的銷售收入佔比從20.18%提升27.67個百分點至47.85%。相較同業可比上市公司,交大鐵發的銷售集中度異常高企,其採購集中度亦出現類似情形。2023年,該公司向第一大供應商的採購佔比為30.84%,並在2024年提升至53.29%。2023年,5家同業可比公司向第一大供應商的採購佔比均未超過20%,哈鐵科技更是不到5%。
招股書顯示,交大鐵發的第一大供應商與第一大客戶是同一家企業,即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下稱「國鐵集團及其關聯方」)。交大鐵發向國鐵集團及其關聯方採購監控單元、線路接入集成系統軟體等,向其銷售含地震預警監測系統及設備、道岔監測系統、鐵路信息化系統等主營產品及服務。
對此,北交所在第一輪審核問詢函中,要求交大鐵發說明國鐵集團是不是市場上唯一能提供相關關鍵設備的供應商,第一大客戶及第一大供應商重合的原因及相關業務實質與商業合理性,以及為何對國鐵集團銷售產品和服務的毛利率偏低於平均水平。
交大鐵發在第一輪審核問詢函回復文件中並未直接說明國鐵集團是不是市場上唯一能提供相關關鍵設備的供應商,只是表示因為需要鐵路認證,國內目前供應商較為有限,公司出於安全、可靠和適應性等考慮,主要向北京華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國鐵集團下屬企業)進行採購。
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第一大供應商國鐵集團及其關聯方,採購金額1.20億元,同比增加144.35%;年度採購額佔比也由2023年的30.84%增長至53.29%。
已經註冊生效的交大鐵發,會否充分保護投資者利益,匆忙完成上市會否「先上車再補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