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5萬人考研,學歷焦慮、生活壓力,這屆年輕人到底有多難?

2022年09月06日00:11:28 教育 1493

之前有畢業生年齡超24歲被解約的新聞衝上了熱搜,說來也是荒謬,繼性別歧視,學歷歧視後,應屆畢業生的年齡過大,居然也要被歧視了,大廠的門檻拔的越來越高,

許多人可能表示你高任你高,我開擺就完事了。

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伴隨著又一個「最難就業季」的到來,不僅大家的就業環境越來越遠,就連「躺平」也開始越來越卷了。

475萬人考研,學歷焦慮、生活壓力,這屆年輕人到底有多難? - 天天要聞

之前回個老家,去個小公司,就能自嘲一聲「躺平」了,可現在放眼望去,整個互聯網沒考研失敗過幾次,沒考編擱淺過幾次,大家好像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躺平了。

在這個人人都在學歷焦慮的時代,是否「雙非」和「大專」真的沒出路了,面對越來越卷的就業環境,這些沉默的大多數們是否還能獨善其身呢?

我們先來看看數據,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為1,076萬人,同比增加了167萬,無論是規模還是增量均創造了歷史新高。

在這1000多萬畢業生當中,是否真正像網上說的那樣碩博遍地走,本科一抓一大把呢?

還是拿數據來說話,由於2022屆的畢業生畢業工作尚未完成,這裡我們用往年的數據來佐證一下。

2020年我國博士畢業人數為6.6萬,碩士畢業人數為66.24萬,本科420萬,專科376萬。

從數據上來看,本科和專科依舊佔據了畢業生中的大部分,分別佔據全體畢業生的44.6%與39.9%。

從全體國民角度來看,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我國共有38屆高校學子順利畢業,其中本科生的畢業總數為5330.9萬人,所以有人說,如果你擁有一個本科的學歷,那麼在學歷上面就已經成功擊敗了96.2%的中國人了,

可這麼計算科學嗎?

顯然並不科學,目前中國社會的中流砥柱多數是70後和80後。

由於時代的局限性,他們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受過高等教育,但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創造價值。

所以想要認清楚我們80後90後來自00後的學歷「含金量」,

還得將目光對準同齡人。

根據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9年之間,本科畢業人數占同齡人數是越來越多的,從10%漲到了26%,研究生人數也順應這一趨勢水漲船高,從1.57%漲到了4.2%。

儘管高學歷人才的佔比在逐年攀升,但從百分比上還是可以看出來,這個數字的整體佔比其實並沒有那麼高,

也就是說,100個同齡人裡面大約有25個本科生,4個研究生,剩下的70%才是這個社會上沉默的大多數。

可即使客觀數據擺在這裡,年輕人們的學歷焦慮也並沒有因此減弱,反而愈演愈烈。

根據教育部公布數據顯示2022年的考研人數達到了457萬,較之2021年增加了80多萬,同比增長超20%。

475萬人考研,學歷焦慮、生活壓力,這屆年輕人到底有多難? - 天天要聞

雖然各大高校也在同步擴張,將擬定錄取人數擴大到了110萬,同比增長了近一倍,可面對聲勢浩大的考研大軍,錄取率還是再次刷新新低,創造了歷史新低24.22%。

為什麼大家會陷入「學歷焦慮」無法自拔?

歸根結底,還是現在的就業環境變得越來越難了,本科生和研究生越來越多了,中國的人才越來越多了,可跟就業率擺在一起就顯得有些尷尬了。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4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1%,環比增長0.3%,創下2020年3月以來新高,

從年齡分布上來看,16 ~214歲青年人的失業率上升至18.2%,25 ~ 59歲人口的失業率則為5.3%。

智聯招聘2021年發布的《2021年大學生就業報告》中顯示有15.7%的畢業生選擇了自由職業,另有12.8%選擇了「慢就業」,學歷分布上來看專科畢業生的「慢就業」比例最高達到14.7%。

本科的就業形勢也沒有多好,「慢就業」比例高達12.7%,而在已經就業的這部分學生當中,從收入角度來看也有些不盡人意,無論是哪行哪業實際收入與預期收入都有著不小的差距。

所以在就業環境困難,以及對高薪的追求下,提升學歷似乎成為了畢業生眼中的唯一出路,高學歷意味著更好的平台,更高的兼容性,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獲得更多知識的同時獲得更多的收入。

在如今的這個時代,學歷的高低與收入的高低有沒有相關性?

是有的,

有學術研究表明,在受教育時間每增加一年未來的收入大概是多增加10%,

其中中國大學教育的回報率最高,每年能夠增加未來收入大概16%。

而在現實當中對於一些技術類的工種,專科收入比本科要高的現象也並不是沒有。

結合當下就業市場現狀,我們可以初步得出一個結論,中國學歷人才正在逐步與實際需求脫節。

隨著國家的高學歷人才越來越多,願意「屈尊」的年輕人也變得越來越少。

據最新數據顯示,到了2025年中國製造業的十大重點領域人才總量僅有6,000萬人,人才缺口達3000多萬,缺口率達48%。

475萬人考研,學歷焦慮、生活壓力,這屆年輕人到底有多難? - 天天要聞

用一句話來解釋就是,現在的畢業生里,想坐辦公室的太多,願意出力的太少。

畢竟好不容易上完了4年大學,在傳統的就業理念上,大家都不願意錯付青春,在就業這件事上選擇將就,校招會裡逛一逛,招聘軟體上刷一刷,多數崗位都不怎麼感興趣,偶爾碰上幾個感興趣的崗位,要麼加班嚴重,要麼工資太低,好不容易碰上一個既合適又感興趣的公司,結果面試完了以後再也沒了音訊。

這種情況每年都在上演,尤其是對於一些不知名的二三線院校來說,甚至很少有大公司來學校做宣講,還要周轉到其他學校去聽,兜兜轉轉投了一大堆簡歷,最後都了無音信,

所以如果不能放平心態向下兼容,那麼就只能逼自己一把,向上兼容,銷售和考研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最後的出路。

2019年中國青年報聯合問卷網做過一期社會調查參訪的對象是2002名考研同學,其中有71.4%的受訪者承認自己考研或多或少有逃避的傾向,但這種逃避可恥嗎?

並不是因為這是中國所有本科生都在面臨的問題,

目前的社會而言,沒有能力吸納這麼多本科生,提供不出相應的工作崗位,所以每個人都必須付出更多的成本和資源去增加自己求職的籌碼,畢竟在人才市場供大於求的現狀下,通過學歷的篩選可以初步斷定一個人在求學階段的學習能力,在後續的培訓和入職過程中也會更加順利。

這也是大廠的HR在聘用員工時看學歷的底層邏輯,但學歷真的就代表著一切嗎?

是否沒有高學歷就註定只能通過賣力賣時間來獲取回報?

其實也不見得,因為我們要清楚在人才市場這4個字裡面,人才是一半,市場是另一半,你獲得了高學歷,擁有了豐富的專業知識,這是你自身的優勢,所以人才這兩個字是把握在你手裡的。

475萬人考研,學歷焦慮、生活壓力,這屆年輕人到底有多難? - 天天要聞

但市場兩個字就不是你們的決定了,有市場就意味著有供需面對不同的崗位對於人才素質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像負責開發設計研究等崗位,對於硬體技術有著剛性需求,所以學歷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首要篩選的條件,但對於hr銷售、行政等崗位工作經驗和高情商甚至是自身攜帶的資源才是面試中的加分項,學歷反倒成為的最不重要的。

當然這裡並不是在宣揚學習無用論,學歷的提升可以提高一個人的下限,但潛能的上限其實是依靠持續學習的能力獲取的。

考上研雖然可以讓人好的工作機會獲得更高的基礎薪資,

單獨這個薪資的基礎上,如何實現進一步的增長還是要看在具體工作中的表現。

同樣的雖然低學歷難以進入門檻較高的大公司,但在小公司成為一名六邊形戰士,也未嘗沒有一個好的出路,

而且隨著研究生人群的逐年擴大,碩士文憑的含金量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稀釋,具體表現就是在薪資上。

十年前本科與研究生的薪資水平差距非常大,可以達到60%以上。

可根據2020年四川大學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本科與研究生的收入差距正在一步步縮小,在7500~9000元的薪資檔次中,兩種學歷幾乎平分秋色,9000~11000元與11,000以上的層級中也只有3%左右的差距。

綜上所述,學歷低或許會成為你職業發展的桎梏,但根據工作的性質不同,低學歷的影響是有強有弱的,並非一刀切,例如學術型崗位對學歷的要求較高,但技術性的崗位則更看重工作經驗。

如果是行政類的崗位,那麼擁有一個高的情商,其實比擁有一個高學歷更加重要。

總之學歷雖然會讓你的平台受限,但能否保持持續學習的能力,並找准適合自己的賽道,才是決定未來收入能否實現指數級增長的關鍵。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高考季,別讓這些 「隱形風險」 拖孩子後腿! - 天天要聞

高考季,別讓這些 「隱形風險」 拖孩子後腿!

這款保險已為千萬家庭兜底 每年高考季,家有考生的家長們總是滿心焦慮。孩子備考時的心理壓力、趕考途中可能遇到的突髮狀況、考試期間的健康隱患,還有考後的升學風險等,每一項都像沉甸甸的石頭壓在家....
讀博當大學老師?這篇大實話告訴你真實體驗 - 天天要聞

讀博當大學老師?這篇大實話告訴你真實體驗

最近有小夥伴問我:"讀博去高校當老師到底咋樣?"作為入職高校5個月的"新人",今天就掰開揉碎了跟大家嘮嘮,這行到底是"真香"還是"真坑"。一、先說優點:這3點確實香1. 工作氛圍"佛系"但有人情味每天打交道的不是學生就是老師,整體素質偏高,
斬獲江蘇省首屆中學優秀主題班會展評一等獎 - 天天要聞

斬獲江蘇省首屆中學優秀主題班會展評一等獎

5月7日至9日,「江蘇省首屆中學優秀主題班會展評研討活動(初中組)」在南京市鍾英中學舉行。 來自全省13個大市的27名優秀班主任同台競技,各展風采。通過精心設計的主題班會,充分展現他們在班級管理與德育工作方面的專業技能與創新思維。 射陽縣第三中學教師張芳作為鹽城市代表,憑藉先進的育人理念、紮實的專業技能、超群...
復旦2025「三一」簡章出爐!理科計劃增加,初審線及攻略詳析 - 天天要聞

復旦2025「三一」簡章出爐!理科計劃增加,初審線及攻略詳析

復旦大學,作為國內頂尖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在最新的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中,復旦大學位居世界第44位,國內排名4,展現出其強勁的國際影響力。而在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復旦大學2024年位列國內第5,以697分的成績彰顯其深厚的學術底蘊。在 QS 世界大學排名和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中,復旦大學同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