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的高中作文,將考察的視野投射到社會現實,挖掘青年對當前社會時事的態度和看法,於是,時評類作文大行其道。
所謂的時評文,即針對當前社會的某種現象或事件發起討論,要求學生闡明自己的看法,或提出自己的建議等。
許多同學說時評文難寫,其實時評文的本質,就是我們一直在寫的「材料議論文」,但時評文比材料議論文更注重「評」和「議」,只要把評議部分寫好,一篇時評文也就搞定了。
今天為寶寶們精選的10篇時評,都是針對近期新聞熱點事件所寫的精彩時評文章(節選),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發借鑒。
1.標題:「自己售磬」的桃子,折射人性光輝
事件:新疆水果攤主穆曉永因疫情隔離在家,擔心從外地採購的一噸鮮桃壞掉,便囑託社區幹部將桃子送給小區居民。不成想,社區幹部卻在居民群里為他做「宣傳」,並由此開業「無人售賣」水果攤,居民挑桃、掃碼、付款,一噸鮮桃很快售賣,卻無一人逃單佔便宜。
評議亮點:這不是商業奇蹟,而是信任的雙向奔赴。
報道中的水果攤主穆曉永,疫情期間,水果不賣不吃就會爛掉,所以他第一時間作出誠信善良的選擇,無私地將一車新鮮的桃子通過社區幹部之手送給居民們吃。而社區幹部與居民們,也願意回饋於水果攤主更大的善意與誠信。你1公斤,我2公斤地解決他的燃眉之急。彼此的善良與誠信成就了信任的雙向奔赴,產生巨大的動力,疫情無情人有情。
說到底,人生中,誰都難免遇到天災人禍,喜怒哀樂,影響生活和心情,但不同的心境和選擇就會吸引來完全不同的結果和生活。心懷善良,選擇誠信的人永遠都能從生活的逆境中收穫不一樣的驚喜,帶來前行的力量。
賣的是桃子,折射的是人性。生活縱苦縱難,但只要一個人心懷善良與誠信時,那麼人際的美好與愛的甘甜就永不消失,人的一生也不會因此而黯淡無光。人是屬於社會的個體,相信,當每個人都講誠信時,整個社會的信任度也一定提升,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也一定會因此發光閃耀。 ——東方網 程志丹
2.標題:愛心冷飲被大量搬走,不放過「小惡」才能不負善行
事件:福建商戶朱先生在店門前設立免費的「愛心冷飲攤」,讓他不解的是,有時水消耗得特別快。查看監控發現,「愛心水」被大量搬走,有人竟然騎電動車一次搬走三箱。
評議亮點:社會的公序良俗,需要每個人維護。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對不文明行為的縱容,可能會帶壞社會風氣,拉低道德底線。
幾瓶水的小事,為何引發公眾氣憤?關鍵還是,身處「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善社會,是每個人的期待。不讓愛心人士寒心、不讓善行被辜負,對「小惡」給予訓導和懲戒,才能守住築牢誠信社會的堤壩。
社會文明的高度,取決於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恪守底線。希望每個人都傳遞「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溫暖,拒絕自私自利的涼薄。只有在一個充滿信任的社會中,每個人才能擁有生活的安全感。 ——紅星評論微信公號 如歌
3.標題:醫院擺「招財進寶」欠妥,修補信任裂痕更重要
事件: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大廳內擺件現「招財進寶」字樣一事引發爭議。
評議亮點:無數網友對此表達不滿,紛紛吐槽,絕非患上了道德潔癖症,而是因為「招財進寶」太刺眼,讓人覺得這不是一家「高舉公益性旗幟,勇擔應急性任務,爭做醫教研標杆」的醫院,更像是一家唯利是圖的企業。
相關醫院要反思的不僅是該不該擺放這樣的物件,而更要反思如何修補出現裂痕的信任。如果不以患者為中心,不善待患者,即便在大廳上擺放「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患者」的物件,又有何益?
醫院是救死扶傷的場所,是跟生命打交道的地方,不能充滿銅臭氣。如果真正關心關愛患者了,即便什麼擺件都不擺、什麼條幅都不掛,又有何妨?—— 紅星評論微信公號 秦川
4.標題:「山城救火騎士」,展現當代年輕人的擔當
事件:重慶多個區先後發生山林火災。因山路不便,救援物資運輸成為難題,當地人志願騎摩托車上山運送物資和滅火設備,他們被稱為「山城救火騎士」,為控制火情立下大功。這些人中,有摩的司機、外賣騎手、企業職工,也有當地村民。
評議亮點:所謂的英雄,只不過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在危難來臨的一刻,更多了一點勇敢、更多了一點奉獻。然而,這也正是他們的可貴之處。他們證明了普通人也可以擁有一顆偉大的心。
在災害面前,不當旁觀者,搭把手、幫個忙——簡單的出發點,匯聚起的卻是磅礴之力。
「山城救火騎士」生動展現了緊急情況下,人們以實際行動提供支援的行動力,以及中國人面對災害時的超強凝聚力。
有責任有擔當,青春才會閃光。無論「山城救火騎士」在現實中從事著何種職業,在生活中面對著怎樣的境遇,但在這一刻,他們用行動贏得了人們的仰視。這些來去匆匆的身影,必定會激勵更多的人像他們一樣,用責任和擔當擦亮時代的底色,用行動和奉獻激發青春的光彩。 ——荔枝銳評微信公號 舒聖祥
5.標題:「熊家長」踹傷觀影女子,害的是自己孩子
事件:上海市松江公安分局接一女子報警稱:其在一影院觀影期間,遭後排一男子踢踹椅背後感到頭暈。
該女子在看電影時,坐在後排的小男孩持續踢她的椅子20分鐘,她轉頭制止幾次無果,不料後來男孩父親突然用力踹她的椅子,導致她的後腦勺直接被磕到。散場後,女子跟對方一家四口溝通時,踢椅子的父親不僅沒有愧疚之意,還從遠處衝過來要打她。
評議亮點:孩子幼小的心裡,可能會覺得,不僅看電影時踢前排的椅子沒什麼錯,對他人進行肢體暴力攻擊也沒什麼錯。這便是這起事件中,這位家長以身示範「教給」孩子的。他也許以為自己贏了,贏得霸氣、神氣、解氣,但殊不知,他「虧大了」,他不僅傷害了前排乘客,更「毒害」了自己的孩子。這一腳,不僅踢在了前排椅背上,也踢在了孩子的記憶里,甚至可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一個絆子。
在孩子面前「表演」暴力,既不是解決糾紛的方式,也不能彰顯一位父親在孩子面前的「擔當」。
人們應該具有一顆公共敬畏之心:在公開場合,應該要有最起碼的自我約束。 ——成都商報 樊成
6.標題:越野不能變成撒野,制止不能止於曝光
事件:近日,四川漢源轎頂山景區公開曝光「12輛車不顧勸阻碾壓高山草甸」一事,引發關注。
評議亮點:從某種意義上說,曝光那些在景區內「撒野」的人和事,未嘗不是一種有價值的提醒和教育。但僅僅曝光或許不足以形成震懾。面對屢禁不止的破壞景區生態環境亂象,有專家曾建議,在旅遊法框架下,各地可以出台文明旅遊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將旅遊法等國家立法中未規定或規定不具體的內容進一步細化,形成行之有效的生態旅遊資源治理辦法。
珍惜美好的土地,是所有人的責任。無論是霧靄繚繞的高山草甸,還是靈動鮮明的九寨溝,或是其他生態景區,都是歷史的沉澱,是日積月累形成的絕美景觀,也是脆弱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每一個景點的形成和延續,需要每一位遊客的悉心保護。置身自然的懷抱之中,既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責任,不能讓無知辜負美景,讓無畏踐踏底線。 ——法治日報微信公號 劉丹
7.標題:盲盒該告別「盲目」生長了
事件:8月1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就《盲盒經營活動規範指引(試行)》公開徵求意見,擬對盲盒銷售的內容、形式和銷售對象等方面作出規範。
評議亮點:「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小小的盲盒為何讓人慾罷不能?盲盒的不確定性切中了消費者的好奇心理,很多人醉心於享受拆盲盒帶來的驚喜感和集齊全套的滿足感。
在萬物皆可盲盒的潮流下,盲盒給消費者帶來了新的消費體驗,給商家製造著新的消費話題,不過,快速壯大的盲盒行業也逐漸暴露出亂象。
為盲盒營銷划出「紅線」,將推動盲盒行業告別「野蠻生長」,回歸理性發展;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將得到更好保護,規範經營的公司將有更清晰的發展方向,而不合規、靠粗製濫造矇騙消費者的企業將加速被市場淘汰。
盲盒說到底是一種外在營銷方式的創新,玩多了,消費者的熱情難免下降,盲盒的長遠發展終究還要回歸內里。潮玩之所以被大眾喜愛,很重要的原因是IP,對盲盒IP進行精耕細作、注入個性內涵,讓其深入人心,或許才是支撐盲盒一直熱下去的精氣所在。 ——經濟日報 張雪
8.標題:被炒到700元一盒的茅台月餅,有必要嗎?
事件:距離中秋節還有半個月,茅台國際大酒店推出的「茅台月餅」早已賣斷了貨,甚至在網路平台上被炒出「天價」。在二手市場上,標價318元/盒的茅台流心月餅禮盒,有黃牛最高賣700多元/盒。
評議亮點:如此天價月餅,意味著一盒月餅售賣的已經不是自身的實際價值,而是很多莫須有的附加價值,造成「吃的人不買,買的人不吃」的怪相,不僅加劇市場的虛假繁榮,還有可能帶來奢侈送禮等不良現象。
有關部門的監管來得及時、很有意義,消費者們也該保持清醒,不要被一些商家和平台的炒作蒙蔽了雙眼,以至於盲目跟風、搶購。
天價茅台月餅的出現,也再度提醒我們:各大月餅生產商和相關企業都應該踏踏實實把精力用到產品質量的提升和工藝口味的改進上面來,而不是想方設法擺脫和躲避監管,更不是依靠炒作某個概念或品牌來贏取暴利。讓月餅回歸其本義,讓廣大消費者安安心心過個快樂、幸福的中秋節,比什麼都重要。——光明日報微信公號 余曉
9.標題:5斤芹菜與6.6萬元罰款拋出的「執法之問」
事件:某市一蔬菜糧油店主,因所賣芹菜質檢不合格,且進貨票據丟失、不能說明來源,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被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罰了6.6萬元。在督查組的詢問之下,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承認過罰不當。
評議亮點:守護公眾舌尖上的安全、維護市場秩序理所應當,但執法不能只講力度,還得講究溫度,講究法理情的融合。而且往往是後者,最能體現執法水平,也會影響人們對於法治社會的直觀感受。
對當事人來講,人性化的執法比冷冰冰的執法,更容易讓人口服心服;對周圍群眾來講,帶有溫度的執法比簡單生硬的執法,更容易讓人感受法治的價值。溫度與力度並不矛盾,寬嚴相濟、法理相融,柔性執法、春風化雨,法治權威和法治信仰也就越能形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胡宇齊
10.標題:撲滅重慶山火的,是怎樣一種「英雄氣」?
事件:8月25日,面對重慶山火的多點突發、撲而復燃,來自四面八方的消防、解放軍和武警救援力量陸續投入火場,並在縉雲山四號防火隔離帶集結,對山火發起總攻,最終用「以火攻火」等作戰方式成功將山火撲滅。
評議亮點:困難,最考驗今天人們對艱難困苦的承受力,最能凝聚矢志奮鬥的民族能量。縉雲山上的「新長城」正是業已成熟的中國社會的縮影——團結,絕不束手待斃;向前,而不踟躕妥協。
人民是江山,也是靠山。
為什麼總有最勇敢的人站出來把我們保護得很好?正因為「群眾的海洋」也保護著勇敢的他們。一個有著抗爭和自強精神傳承的民族做自己的「神明」——中國人從不依賴「神仙庇佑」,中國人堅信「自強不息」。
群力誰能御,齊心石可穿!我們有理由相信,有如此偉大的人民,今天我們在災難中失去的,必將在明天的進步中獲得補償。中國人不只是面對火災不會坐以待斃,面對任何困難,我們都會積極努力。如今,重慶的縉雲山也不再只因風姿綽約而聞名,山上山下團結一致、永久向前的「英雄氣」將會是這座名山新的註腳。 ——鈞正平工作室 王文博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
如果大家喜歡以上內容,歡迎關注+點贊,有問題可留言,我會定期分享有關讀書寫作的乾貨,相信對你有用!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