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陝西省紫陽縣瓦廟鎮政府大院里,25 歲的陳浩軒看著西安理工大學MBA全日制研究生擬錄取的簡訊通知,回望2年基層路:從斬獲全國創新創業大獎的青年才俊,到紮根山鄉的 "全科幹部",再到重返校園的 "高齡" 學子,他用三次華麗轉身詮釋著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
創業賽場的 "雙冠傳奇"
中北大學廣播電視學專業就讀期間,陳浩軒便展現出罕見的商業稟賦。2020 年,他帶領團隊研發的 "智慧校園服務平台",以 "線上生活圈 + 校園媒體矩陣" 模式,在山西省 "互聯網 +" 大賽中摘金奪銀,並斬獲全國 ICAN 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其創辦的公司年營收更是突破 200萬元,項目被山西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局作為案例推廣。
面對四大銀行與三大運營商拋出的橄欖枝,陳浩軒卻在畢業季做出驚人之舉:轉讓公司,放棄央企高薪,投身基層。"創業讓我懂得經濟發展的邏輯,但鄉村振興更需要懂企業的幹部。"2022 年,他同時考取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最終選擇紮根瓦廟鎮。
山鄉田野的 "全科修鍊"
在紫陽縣創建省級高新區工作專班,陳浩軒作為全縣僅有的十名成員之一,牽頭完成 70 余項產業政策彙編;擔任文化站站長期間,組織參加的縣級文旅活動取得的成績吸引省市媒體關注;瓦廟工作中,他深入田間地頭思考,最終創新 "從"人才懸浮"到"數字紮根":校地協同激活鄉村振興的乘積效應" 鄉村振興新模式,相關經驗被中國農村雜誌社官方網站刊載。
備考路上的 "逆襲密碼"
2024 年,陳浩軒啟動 "白天走基層、夜晚攻學業" 的備考模式。往返村組的山路上,手機 APP 循環播放英語單詞;處理完政府業務的深夜,辦公室燈光常亮至凌晨三點。"背單詞時會想起村民說的方言,學管理案例就聯想到鎮里的招商項目。" 為提升面試競爭力,他自己建立起 "鄉村振興案例庫",將基層遇到的 28 個產業難題轉化為 MBA 面試真題。
最終,這位 "斜杠幹部" 以總分 191分、管理類綜合 126 分,英語65的成績,超北大、西安交大等名校複試線 40 分。面對 "為何放棄頂尖學府" 的疑問,他給出務實答案:"西安理工大學 MBA 的學費以及離自己上班地點近,能讓我更好平衡工作與學業。"
談及跨考 MBA 的初衷,陳浩軒坦言三重觸動:產業調研發現的人才缺口、縣上領導 "百姓心為我心" 的演講、以及紫陽縣高新區鄧主任的招商故事 —— 某企業因項目股易同志的數據專業度而落戶。"鄉村振興需要既懂田間地頭,又懂市場運作的複合型人才。"
振興路上的 "火種計劃"
在瓦廟鎮的田間地頭上,陳浩軒將基層所見所聞轉化為研究課題。他說到"目前他探索到了數字人才振興鄉村的新模式的思路,未來想找個機會嘗試建立新 ' 政企學 ' 聯動機制,讓高校智慧真正落地山鄉。"
從創新創業的弄潮兒到俯身泥土的耕耘者,陳浩軒的故事是新時代青年奮鬥的縮影。正如他在自己的朋友圈中所寫:"真正的成長,在於把個人理想融入時代洪流,讓青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光芒。" 這位 99年幹部的逐夢之旅,正在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篇章。(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網)
責編:王薇
編輯:劉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