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寫這篇文章,我的內心其實是有些沉重的。回顧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史,在傳統燃油車時代,合資車企憑藉著技術優勢是佔有絕對的優勢地位的。
而國產汽車品牌,只能憑藉著性價比這一個策略,在夾縫中求生存。即便如此,在銷量上仍然是跟合資車企有著非常大的差距。關於這一點,如果感興趣你可以去查一下2022年之前國內車企的銷量數據。
直到進入2022年,比亞迪異軍突起,反超一汽大眾成為國內車企的銷量冠軍後,才正式終結了合資車企在國內車市長期壟斷的銷冠寶座。
成為國內車企的銷冠,對於比亞迪來說既是好事也是壞事,為什麼這麼說?
好的方面是最近幾年比亞迪經歷了爆髮式的增長,2022~2024三年的銷量依次分別是187萬輛、302萬輛和427萬輛。這增長速度,在國內車企中是非常罕見的。
與此同時,比亞迪也經歷了成立以來最大的輿論危機。通俗的說,在網上被各種黑。說比亞迪是目前被黑的最慘的車企,應該不算誇張,這就是壞事。
對此,我們通常會用「樹大招風」這四個字來概括比亞迪被黑的原因。但很少人會對這個問題進行更深一步的剖析,也就是通過現象看本質。
正好最近比亞迪集團公關總經理李雲飛在社交平台所發表了相關言論,在網上也引起了熱議。那下面就引用李雲飛總的言論,再結合上文我的看法,來聊一下比亞迪為什麼會屢屢被黑,或者說承認比亞迪優秀有這麼難?
李總說了很多,內容我就不做過多重複,大家感興趣可以自己看一下。重點最後一句話——有好技術好產品的企業都能容得下,且走得好。
在我看來,技術和產品一直都是比亞迪的優勢所在。有好的技術才能造出好的產品,有好的產品才能夠立於不敗之地。遠的不說,僅僅是3月份比亞迪就有了一連串的大動作,從超級e平台、兆瓦閃充和3萬轉電機到騰勢n9、秦l ev、海獅05ev和仰望u7,如此密集地發布新技術和新產品,放眼當今國內車市能做到的車企真的不多。
同樣是3月,比亞迪交出了自成立以來堪稱「最強」的年度財報,總營收超越了特斯拉。對於2025年的銷量目標,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也在近日對外公布,是550萬輛。
然而,可悲的是就是這樣一個如此優秀的國產汽車品牌,在一些人眼中仍然是低端車和網約車的形象。更有甚者,某些居心叵測的人更是拋出了「比亞迪是第二個恆大」的言論,不知道是出於什麼樣的心態。
確實,在20多年前比亞迪是低端車,網約車也有不少比亞迪秦,總負債也確實超過了5000億元。但反過來說,如今的比亞迪已經擁有了騰勢、方程豹和仰望這幾個豪華和高端汽車品牌,銷量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哪一點低端了?至於網約車,恰恰說明比亞迪品質好,才會在網約車市場倍受歡迎。
至於單從比亞迪5000多億的負債就敢下結論比亞迪是第二個恆大,我敢說說這話的人不是腦殘就是壞。拋開比亞迪2024年亮眼的財報數據不說,上汽集團的負債目前已經超過6000億,怎麼沒見有人站出來說上汽集團會成第二個恆大的言論?比技術、比產品、比銷量,上汽集團難道比比亞迪更強嗎?
還有,負債超7000億的華為,也為什麼沒有見到有人說華為會成為第二個恆大?
正是因為比亞迪如此優秀,近日就連外交部發言人還向全球推薦比亞迪鄭州超級工廠,給比亞迪和中國車企站台助威。
這就是比亞迪,用實力不斷刷新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技術高度,也在推動著整個新能源車行業的發展。在這裡我不想用愛國情懷去搞道德綁架,我想說的是作為普通消費者,看待任何事物千萬不要人云亦云盲目從眾,要學會理性分析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只有這樣,才能客觀全面的去看待這世間的一切。
當你具備了這個能力,你才會真正認識到比亞迪的優秀認可比亞迪的技術。
版權聲明:本文為車快評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未經允許嚴禁轉載,且圖文杜絕任何形式的抄襲盜用,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文章部分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到您的作品,請聯繫我們索取稿酬或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