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潤下滑,高層變動,銷量下滑,工廠停產,聯盟緊張,裁員求生,似乎關於一個企業所有不利的因素都發生在日產身上,但目前為止,日產除了裁員仍沒有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並預計今年業績仍將大幅下滑,2020年開啟了一個新紀元,汽車產業也正在經歷誕生以來的全面變革,世界汽車巨頭紛紛確立轉型戰略,斷腕求生,規劃新十年,而在疫情肆掠全球之際,這種不確定性危機更加劇了這場變革的緊迫性。AutoR智駕推出的《開局2020》今天推出《開局2020,日產汽車的掙扎求生》。
文丨AutoR智駕 王碩奇
有人說2020年是一個魔幻的開局,但對於2019表現不佳的日產來講形勢更加嚴峻。
受到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根據日產中國公布的銷量數據顯示,2020年2月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為15111輛,同比下降80.3%。
這個成績談不上太壞,但對於日產來講,下跌水平處在行業平均值就已經算一種失敗。
然而更可怕的不是銷量,而是工廠的停工。

據了解,日產汽車在中國共有四家工廠,其中一家工廠位於疫情嚴重的湖北襄陽市,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這家工廠就一直處於關閉的狀態。此外,由於這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將近800個汽車零部件的供應來自於湖北省,導致日產汽車在日本本土的工廠也無法正常生產。
而來自湖北省人民政府的最新消息顯示,湖北省內各類企業復工的時間至少不能早於3月10日24時,但截至目前仍沒有明確的復工信息出現。
花旗銀行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日產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大幅下滑,再加上日產汽車在中國市場的四家工廠無法正常生產,如果這四家工廠無法在兩個月內正常量產,預測日產汽車2020-2021財年的凈利潤將減少35%
受零部件供應緊缺影響,日產汽車在2月14日和17日關閉位於日本西南部九州的部分生產線,並於24日再次暫停生產。此外,日產汽車位於馬來西亞、美國、英國、印度、墨西哥、俄羅斯和西班牙等國家的工廠也被迫停產。

日產的全球化布局,本意是讓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工廠,抵禦區域性的突發危機,然而疫情全球化的爆發,再加上對於中國零部件的嚴重依賴,讓日產全球化的分散式工廠幾乎化整為零。
另外,英國離開歐盟可能引發的汽車關稅也增添了日產業績壓力,甚至會引發歐洲工廠的生存危機。
日產汽車歐洲公司董事長菲奇日前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該公司位於英國的桑德蘭工廠籠罩在不確定性的陰雲之下。該公司生產的車型占歐洲銷量的大部分,其中大約四分之三出口到歐盟其他國家。
菲奇表示,如果英國不能與歐盟達成自由貿易協議,對汽車和零部件徵收10%的關稅不僅會導致工廠倒閉,還會影響到日產的整個歐洲戰略。「我們將無法生存,因為我們賣不掉車。」
在西班牙,日產的巴塞羅那工廠的產量也正在下降,「這是我們正在研究的課題,」菲奇說。日產已與西班牙工會會面,解釋有必要「重新審視我們在歐洲的戰略,包括在巴塞羅那的戰略」。
可以說,日產現在的處境已經稱得上是四面楚歌,事實上情況遠比想像中的嚴重,2020同比下滑嚴重,別忘了同比的2019年的數據也是同比下滑。

根據2月13日公布的日產2019財年第三季度(10-12月)財報顯示,其第三季度營業利潤為230億日元,低於分析師平均預估的590億日元;銷售額下降18%,至2.5萬億日元,凈虧損261億日元(約合2.38億美元)。這是日產自2009年3月以來首次季度虧損。
具體到銷量方面,2019年日產汽車在中國市場、美國市場、歐洲市場以及日本市場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下滑幅度分別為1.1%、9.9%、17.2%、7.8%。
陷入困境的日產汽車CEO內田誠坦承「美國和歐洲的銷售降幅巨大」。
市場擔憂業績下滑幅度擴大趨勢確立,日產汽車股價跌至2009年7月以來的最低位。繼2018年和2019年分別下跌22%和28%之後,日產股價自2020年以來已繼續下跌超過10%。

而在去年年底戈恩出逃後,日產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這三家公司之間的關係就變得格外緊張,在當前市場不景氣以及疫情爆發的趨勢下,聯盟公司之間關係的鬆動很可能導致發展受阻。
內田誠表示「我們在掙扎,合作夥伴也在掙扎,但是相信我們能夠做到加強聯盟關係,這是我要做的,也是我承諾要做的。」
為提高業績和強化聯盟關係,2月初日產與雷諾、三菱達成全新的框架協議,進一步強化商業模式與組織架構,將採取措施促進資源共享,幫助三家公司實現競爭力和業績的有效提高,三家成員公司的中期戰略計劃將於2020年5月同時公布。距離制定戰略僅剩下最後兩個月的時間,其成功與否將取決於日產雷諾能否結束戈恩下台後導致聯盟關係的緊張化。

而日產自身也在積極探索「瘦身計劃」。
日產也宣布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10%,達到1.25萬人,並在2023年3月31日前完成。該公司還計劃對產品線進行精簡,涉及英菲尼迪、日產和達特桑三個品牌共60款車型。

截至目前,日產已經宣布將在巴塞羅那工廠裁員600人,未來幾個月內可能會做出進一步決定。
可以看到,雖然戈恩已經出走,但日產應對危機的策略依然是戈恩此前最為拿手的整合資源與裁員,但面對此次危機,換湯不換藥的策略是否可行,目前還是未知數。
也正是因為這種未知性,2月18日內田誠首次召開股東大會表示「如不能扭轉日產汽車的頹勢,願意接受被解僱的命運。」
可以說目前的日產正在面對的是比以往更加嚴峻的形勢,在市場表現和利潤都比08年金融危機更加嚴重的關鍵節點,又恰逢疫情全球蔓延,而正好日產包括英國、中國湖北等幾個重要生產地都為疫情嚴重地區,更是為日產的危機火上澆油。

雖然日產積極應對,但目前來看除了裁員和優化之外,沒有更大的動作,智駕君認為日產急需要一次大刀闊斧的改革和一位更加強硬的CEO來應對目前的狀況。
如果說李斌是2019最慘的人,那麼日產就是在相同規模體量下,2020年最慘的車企。
【特別策劃:開局2020】
開局2020:通用「瘦身」
開局2020:現代汽車的多事之春
開局2020:戴姆勒,一艘大船的調頭
關注汽車的智駕時代上智駕網(http://auto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