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蔚來還在堅持高端價格路線,在這個經濟寒冬下,還有沒有逆勢啟航的可能?而前不久,李斌就已經悟透了企業真諦,直接放狠話:「未來兩年是生死戰,不降本增效就出局!活著是對客戶最好的交代。」
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正上演"大魚吃小魚",特斯拉和比亞迪用20萬出頭的Model Y和秦PLUS橫掃市場,它們每賣一輛車都在攤薄成本,價格越壓越低。而蔚來就像被逼到淺灘的虎鯨,守著30萬以上的高價區間艱難喘息,眼看著自己的生存空間被一點點吞噬。
高價標籤正在變成蔚來的枷鎖。當小鵬G6用激光雷達武裝到牙齒卻只賣20萬,當極氪007把零百加速做到3秒內仍定價25萬起,消費者開始用腳投票。數據顯示,30萬以上的電動車市場就像個小魚缸,一年最多養得活100萬條"魚",蔚來在這個小池子里已經搶走三成氧氣,再撲騰也長不出新魚鰭。
換電站成了拖在蔚來身後的累贅。每個換電站300萬的造價,讓每輛車的成本比對手貴出兩三萬,蔚來卻還要額外承擔用戶隨時換電的承諾。財報上7.5%的毛利率已經發出警報,即便蔚來今年努力提升20個點的毛利,還是不行。這個數字只有特斯拉的三分之一,比亞迪更是甩開它兩條街。
高端服務的光環正在褪色。每個車主3倍的運營成本,讓蔚來像在撒錢維持體面。NIO House里精緻的下午茶,用戶社群熱鬧的露營活動,這些曾經讓人眼紅的服務,在價格敏感的時代變成了奢侈品。就像月薪五千非要背名牌包,表面光鮮內里苦澀。
下沉市場的大門正在緩緩關閉。20-30萬區間占著六成新能源市場,這裡擠滿了精打細算的家庭用戶。蔚來子品牌樂道連及格線都沒摸到,老用戶復購撐不起未來增長。當特斯拉把Model 3降到22萬,比亞迪海豹殺進18萬區間,蔚來若還端著架子,就像寒冬里不肯脫掉單衣的倔強孩子。
資本市場已拉響紅色警報。800億虧損像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投資者開始追問:故事還能講多久?Rivian市值暴跌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當華爾街從為夢想窒息轉向要看真金白銀,蔚來需要拿出實實在在的銷量數字。降價不是認輸,而是給過熱的品牌澆盆冷水,讓產品回歸真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