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一汽-大眾官方發布消息稱,中國一汽與大眾汽車集團已於當日在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對一汽-大眾未來新車型給出了詳細的新規劃。
相比2024年底剛剛與大眾集團完成合作續約的上汽集團,一汽與大眾的合作早在2014年就已經續約到了2041年。但隨著外部環境的改變,一汽與大眾之間的合作也在雙方角色的轉變中發生變化。一份新的協議既是發展所需,也展現出了雙方合作的誠意和高度同步的靈活性。
而從協議內容本身來看,這份覆蓋技術、產品及戰略轉型的全面升級合作也有不少亮點待挖掘,11款新車中10款新能源產品的布局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雙方在主導權上產生了怎樣的變化,捷達品牌的純電之路又將如何展開?這對兒合資車企中的「黃金搭檔」,給出了一個明確的答案。
一汽-大眾首次主導,技術融合大勢所趨
根據新協議中的新車規劃,一汽-大眾品牌和捷達品牌將從2026年開始陸續推出11款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全新車型,其中包括6款純電動車型、2款插電混動車型、2款增程式車型和1款燃油車型。
到2030年,一汽-大眾將累計推出超過20款新車。對比2024年11月上汽大眾續約時提到的「到2030年推出18款新車」,一汽-大眾在數量上具有一定優勢,新能源產品佔比更高。此外,大眾安徽也將在2026年推出兩款新能源SUV車型。
整體來看,兩大合資企業依然將在大眾未來投入中國市場的產品規劃中佔據相對平衡的主導地位。不過,此次一汽-大眾的合作協議還是透露出了一些不尋常的信息:在混動動力總成的合作開發過程中,一汽-大眾將發揮主導作用。
這是大眾在華合資40餘年來首次明確由合資公司主導開發動力總成系統,換言之,這意味著中方將佔據合資技術領域的更多話語權。
事實上,2024年6月,大眾與上汽也簽署了一份類似的「技術反哺」協議,規定上汽集團向合資公司輸出其自主研發的智能數字平台(ADP)、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雙方共同開發新能源車型平台。
由此可見,大眾從「技術引進」向「本土化深度開發」的戰略轉變已在兩大合資公司的戰略協議上全面落地,而雙方的側重點則又有所不同。這意味著未來南北大眾分別推出的產品將更具各自的技術特色,燃油車時代如同寶來朗逸這樣的「雙子星」型產品將很難再出現在新能源時代的「南北大眾」中。
此外,此次一汽-大眾的11款新車規劃中,只有一款燃油車。這一決定看起來也有些「激進」。但這並不意味著大眾將會放棄燃油這一傳統優勢領域。從現有的車型布局來看,大眾經典的燃油車產品已經覆蓋了主要市場,而這部分產品也並未被放棄,未來將成為「油電共進」戰略中的一環,完成更多智能化和各方面的技術升級,提升競爭力。
捷達+零跑,能否與比亞迪「掰手腕」?
除了大眾品牌在混合動力領域的主導之外,此次戰略合作的另一重要看點來自捷達品牌和它將推出產品背後的SOA電子電氣架構,有關其來源引發了諸多猜測。
已經明確的是,首款捷達品牌純電車型,會將搭載一汽-大眾SOA電子電氣架構。這本身與大眾此前一直宣傳的CEA電子電氣架構(大眾與小鵬的合作成果),存在著差別。至於這款新車採用哪款硬體平台生產,目前也還不得而知。
也就是說,首款捷達品牌純電車型仍然疑點重重,外界既不太清楚SOA電子電氣架構來自哪裡,也不清楚其將誕生自哪個造車平台,這為人們留下了極大的想像空間。
首先,SOA架構本身的來源則有諸多猜測,從時間和成本上來看,一汽從零開始自主研發一套架構的可能性不高,藉助合作夥伴的力量賦能捷達純電產品更為合理。
而從這點來看,與大眾合作的小鵬汽車和與一汽合作的零跑汽車尤其受到關注,二者都有成熟的電子電氣架構技術,SOA是否來源於其中之一?
《車壹條》向消息人士求證,得知這一架構與小鵬和大眾合作的CEA架構並無關係,而從公開信息來看,大眾與小鵬之間的合作仍將集中在大眾安徽的產品上,換言之,小鵬這張技術牌,更像是大眾的「自留地」。
那麼,一汽與零跑之間的技術合作是否有可能賦能捷達?答案是很有可能。零跑董事長朱江明曾提到,零跑與一汽集團從2019年至今經歷了多輪合作談判, 2024年曾接近與捷達品牌達成技術合作 。雙方計劃通過零跑的「四葉草」中央集成式電子電氣架構和下車體平台技術,為捷達經濟型電動車提供研發支持。
因此,無論捷達的電動架構背後是一汽奔騰的技術加持,還是與零跑達成直接合作,在一汽與零跑深度合作的大背景下都與後者息息相關。而零跑在軟體技術方面展現出的強大成本控制和規模化生產能力也正是捷達目前最需要的。
不過,對於一汽-大眾和捷達來說,即便有強大的電動化技術加持,其產品最終能否在市場上取得一席之地仍是未知數,以捷達最近推出的產品VS7來看,其目前在售版本最低售價約為9萬元起,與比亞迪海豚起售價相仿。
也就是說,捷達在電動化領域需要至少實現「油電同價」,並拿出更有說服力的配置和技術,才有可能對這一領域的守擂者構成威脅,而要做到這些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汽-大眾需要拿出更多魄力。
寫在最後:
在大眾集團不久前公布的2024年度財報中,其轉型的戰略布局期已經來到收尾階段,此次與一汽-大眾目標明確的全新戰略規劃,也像是吹向反攻號角的最後準備。
從2026年開始,大眾將全面開啟新能源產品投放,以及技術的瘋狂輸出。僅僅是目前公布的電子電氣架構和整車架構,就足夠讓人眼花繚亂。
比如整車平台,包含MEB、PPC、PPE、CMP,以及尚未命名的「奧迪+上汽」共創平台;電子電氣架構還有SOA與CEA。這些「名詞」的相互組合,不知能誕生出多少具備強悍競爭力的作品。
到那時,中國新能源市場格局又將產生怎樣的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