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這幫設計師終於開竅了!多少年來被詬病的奇瑞車標,擱那個鍋蓋樣式上磨嘰了二十多年,終於肯換了。講真,我08年剛入行那會兒測過奇瑞幾次,每次提到它那車標就犯嘀咕——這玩意兒咋看都像個不明飛行物,啥設計靈感啊?直到昨天在車展現場,看到全新奇瑞車標,那一刻真有種"孩子終於長大了"的感覺。
這回的新車標,甭管你認不認同,起碼有他娘的設計邏輯了。扁平化的花瓣樣式看著就順眼多了,而且還解決了個技術痛點——原來那個立體車標對毫米波雷達信號干擾不是一般的大,我測過好幾台奇瑞,高速上ACC總是莫名其妙罷工,後來琢磨半天才發現這破車標在搗亂。新車標扁平化設計不僅好看,還給智能駕駛系統騰地方了,這進步,我給滿分!
全新方盒子設計到底啥水平?坦白說,第一眼瞧見這車我就想到了仰望U8。雖說外觀上差了那麼點韻味,但方盒子造型的基因是挺像的。不過,這車可不是一般的方盒子造型,看側麵線條就知道,奇瑞這次是真下功夫了。前格柵處理得很有態度,燈組設計也頗有豪華感,不再是那種一眼望去就知道是山寨的廉價感。我之前一直覺得國產車做不出硬派SUV的味道,這次真被打臉了。
說到底盤系統,有點意思了。最近奇瑞砸了不少錢在底盤調校上,這事我是知道的。有個老同學現在就在奇瑞做底盤調校,前段時間吃飯時他透露,奇瑞這台車光底盤就反覆調了37個版本。我就納了悶了,以前做底盤能簡單就簡單,能湊合就湊合,咋這回這麼認真?後來一試,我懂了——這底盤不是單純為了舒適,而是為越野調的。最小離地間隙突破200mm,接近角離去角都超過40度,這參數已經逼近一些專業越野車了。
試駕當天正好趕上下雨,本來想測測四驅系統,結果測試場地積水太深不讓下。心說這不是白瞎了,不過工作人員透露了個不得了的信息——這車採用的是全時四驅系統,而且是智能版本的XWD四驅。先解釋下啥是XWD,就是可以根據路況自動調節前後軸的動力分配,甚至可以100%將動力分配到單軸。這技術咋說呢,放在五年前絕對是百萬級豪車的標配,現在被奇瑞給用上了,還真有點小震撼。
電機配置是個驚喜,不對,應該說是驚嚇。之前聽說這車會上雙電機四驅,實際一看參數表,好傢夥——前後兩個永磁同步電機,前電機最大功率160kW,後電機195kW,總功率355kW!我沒看錯吧?這動力水平已經超過了很多豪華品牌的旗艦電動SUV了。不過話說回來,光有功率沒用,調校才是關鍵。記得前年測過某國產品牌的電動車,號稱300多千瓦,結果動力輸出跟擠牙膏似的,還不如200千瓦的合資車利索。
電池這塊有點拿不準。官方宣傳是採用了81.76千瓦時三元鋰電池組,號稱CLTC續航里程可達501公里。不過老司機都懂的,CLTC工況嘛,呵呵。我個人估計實際續航最多350-370公里。要說現在車企最欠缺的就是這種誠信,都喜歡玩數據遊戲,搞實測的時候一個比一個難看。我建議奇瑞坦誠一點,搞個"體驗續航"的概念,讓消費者知道真實的數字,反而會收穫更多信任。
駕駛輔助系統擰巴得很,硬體挺豪華——毫米波雷達加5個攝像頭,甚至還上了激光雷達,堪比豪華品牌的配置。但軟體層面就有點令人納悶了,自動泊車三次兩次失敗,高速輔助駕駛也不夠平順。這讓我想起15年測試第一代L2級輔助駕駛系統時的感受,技術是好技術,就是不成熟。不過奇瑞承諾會通過OTA不斷升級,這點我倒是相信,畢竟軟體迭代比硬體升級容易多了。
內飾是我的槽點,雖然用料沒得挑,但設計風格怪怪的。駕駛位那一圈全是屏幕,看著挺高科技,實際用起來眼睛都不知道該往哪看。方向盤手感也不咋地,轉向操控就像老式遊戲機的搖桿,缺了點精準感。倒是座椅出乎意料地舒服,側向支撐做得特別到位,連續轉彎也不會讓你有被甩來甩去的感覺。
說到底,奇瑞這次真的拼了。新車標、硬朗造型、四驅系統、大電池組,樣樣都在跟高端品牌對標。難得的是,這回不是盲目模仿,而是找到了自己的路子。價格還沒公布,但聽業內人士透露可能會在30萬出頭,這個價位放在同級別里已經不算便宜了。比亞迪仰望U8固然厲害,但人家賣到百萬級了,奇瑞這台車要是真能做到宣傳的那些功能,30萬確實挺香。
總結就一句話:奇瑞終於不再只會攀比參數表了,開始做真正懂車的人會買的車了。這車能不能成,還得看市場檢驗,但起碼我這個老司機被勾起了興趣,這已經是不小的進步了。好了,回見,下周我們聊新一代A3轎跑為啥敢賣4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