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3日,中國佛教協會通過微信公眾號發表了一個協會聲明,試圖闢謠一條6年前的舊聞。聲明的主要內容是協會當時沒有說過中國20%以上的寺廟被商業化了。我們不太清楚協會翻出6年前的文章來做文章真實目的是什麼,從維護佛教界的聲譽來看,這個聲明的效果恐怕是適得其反了。
其一,現在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昨天的熱聞,到今天就已成了冷聞,也是常事。一篇6年前的文章,你自己不翻出來,我們大多數人根本就不知道。現在你不但自己翻出來,還大張旗鼓地引用,不管信不信,反正現在大家都知道了6年前有這麼一篇文章,稱中國20%以上的寺廟被商業化了。
其二,佛教協會不但翻出了這篇6年前的新聞,還找到了文章的作者,並讓作者按要求寫道歉信。遺憾的是,作者並沒有承認這個數據是自己捏造的,只是說引用的出處已無從考據,換句話說,當時這數據可能有,只是被刪了。
其三,寺廟在什麼情況下算是商業化的?如果賣門票就算商業化的話,國內寺廟商業化的比例恐怕也不低了。可惜聲明中都沒提,只是強調協會沒說過,並沒證明這個數據有誤。
其四,如果佛教界認為商業化「有損聲譽」,那國內一些有名的寺廟,比如少林寺,九華山,如普陀山......請問有沒有要收門票的,要收香火錢的?如果有,那他們是不是算做「有損佛教界聲譽」的事?
所以,基於以上種種,佛教協會發出的這個闢謠聲明不但沒能維護佛教界的聲譽,反而激發了大家的疑問。
宗教是一門哲學,哲學是一種智慧。遇到世俗問題,佛教協會應該更有智慧來處理。再說出家人本應與世無爭,榮辱不驚,能夠用包容的態度來看待世間萬物。可惜我們看到的只是措辭嚴厲聲明,冰冷的追究法律責任的警告。